登录
第三方登录
长江畔,他们向新升隆轮遇难烈士深深鞠躬
湖北日报 2024-10-25 21:49:36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海冰 通讯员 周强 傅少瑾 实习生 徐愉舒

敬献花篮、深深鞠躬.......长江畔,湖北洪湖市燕窝镇新升隆轮革命烈士纪念园内,庄严肃穆,“探忆峥嵘岁月 砥砺初心使命”英烈祭奠活动在此举行。

敬献花篮

10月25日,是武汉沦陷86周年纪念日。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联合中共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邀请大中小学师生代表及武汉人文历史爱好者一行20余人,深切缅怀牺牲在这片热土的抗日先烈们。

烈士纪念碑上,邓颖超、陆定一、童小鹏题写的“新升隆轮遇难烈士永垂不朽”等碑词,无声诉说着历史从未远去。

祭奠活动留影

武汉“八办”纪念馆馆长周静沉痛介绍,1938年10月23日,武汉抗战形势陡转急下,在武汉即将沦陷的危急时刻,中共中央长江局、武汉“八办”和《新华日报》工作人员,乘坐新升隆号轮船向重庆撤退,途中不幸遭到日机袭击。在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新华日报》、武汉“八办”25位革命同志和数十名无辜百姓不幸蒙难,新升隆号轮船也悲壮地沉入了滚滚长江之中。

新升隆号事件目击者、燕窝镇长乐村村民孙克林生前曾回忆,他那年只有9岁,在江边放牛玩泥巴,看见家门口停了一艘客轮。没过多久,天空中出现了4架飞机,飞得很低,围绕客轮在江边盘旋。突然,一架飞机来了个俯冲,像“拉屎似”的投了几颗炸弹,轮船立即起火了。之后,4架飞机轮流低飞,并用机枪扫射,持续了20分钟左右。燕子窝村村民冯盛梅也曾回忆,扫射大约持续半小时后,起大火的船侧向江心,开始往下沉。

参观纪念馆

藏家周先生收藏的老地图清晰可见新升隆轮遇难地“燕子窝”

目击者回忆

另一名目击者、燕窝镇河口村王纪槐生前曾回忆说,他当时是武汉大学学生,轮船被炸后,他和附近群众从江面救起不少难民,还将幸存的“八办”及《新华日报》社30多人带到他家过了两天。之后,村民用三驾牛车将他们运送到离燕子窝几十里外的渡口,乘船进入内荆河,转道洪湖,进入长江,使他们脱离险境。

周静介绍,武汉曾是全面抗战时期的“战时首都”,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是中共中央长江局的办公地点。武汉沦陷前夜,作为长江局负责人的周恩来向《新华日报》社口授社论《告别武汉父老》——“胜利最终是属于我们的”。同年12月5日,中共中央长江局及《新华日报》社在重庆为新升隆号遇难者举行追悼会,周恩来主持,毛泽东、朱德送了“为国牺牲”等挽词。邓颖超题写了《敬悼新升隆二十五位死难烈士》的长篇祭文诗。

1938年周恩来在武汉“八办”

《新华日报》当年的报道

如今,这篇祭文诗被制成展板,放置在纪念园醒目位置,诗中写道:“在保卫武汉的战斗中,你们奋斗到最后,在撤退后艰难的途程上,继续奋斗到‘死而不已’!是抗战中最英勇模范的战士!”

参加活动的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学生刘韵杰说:“两位目击者当年都只有9岁,看到如此惨痛的场面,换成我可能会有心理阴影。想想今天能生活在和平年代,真是太不易了!”

新升隆轮幸存记者冒死拍摄的照片

武汉二中广雅中学学生李宸瑶作为学生代表,在烈士纪念碑前发言时动情地说:“安息吧,英雄!您那不朽的灵魂,已融入我们的信念。您那不灭的精神,会传给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直到永远。”

随后,一行人来到新升隆轮遇难烈士纪念馆内、“新升隆轮烈士殉难江面”纪念碑前,探寻历史回声,感受先烈精神。

实地寻访新升隆轮遇难地

周静馆长说,此次是武汉“八办”纪念馆建馆以来,工作人员首次专程来到这里举行祭奠活动。这不仅是对革命先烈们的崇高致敬,也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一场缅怀“亲人”的独特“家祭”。他表示,2025年将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该馆将继续深挖“八办”历史,弘扬抗战精神,讲好抗战故事,续写革命历史宣传教育的光辉新篇章。

(图/视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海冰、通讯员钱功悦、实习生徐愉舒)

责任编辑:李娅晶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