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严芳婷
“精彩!全程高能!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多国家的杂技绝活,太惊喜了!”
10月25日起,第十五届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开启为期4天的杂技盛会。五大洲15个国家的18个全球顶尖的杂技节目,以新、难、奇、险、美的杂技语言交流,现场观众连连欢呼、掌声雷动。
俄罗斯芭蕾舞演员,因兴趣改行杂技
本届杂技节上,俄罗斯、德国、哈萨克斯坦等外国杂技节目多场连演,其中多数节目在汉首次亮相。
开幕式上亮相的俄罗斯的杂技《绸调》,在编排上融入了斗牛舞的元素,热情奔放。演员奥尔加·瓦西里耶娃利用U型绸吊,在十几米的空中完成单脚挂绸旋转、悬空一字、单臂挂绸飞行等高难度技巧,惊险的动作引得全场观众阵阵惊呼。
10年前,奥尔加还是一名芭蕾舞演员,因兴趣转入高空杂技领域。“高空杂技危险系数高,练习难度大,我在每日训练中一点点增加高度,日复一日的练习才有了现在的熟练度。”奥尔加说,表演中最惊险的动作是用脖子及肩颈勾住绸子并在空中旋转,“这个动作只持续十几秒,但台下却要反复练习数年。”
哈萨克斯坦演员带来的《抖杠》,难度系数拉满。演员在不加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不断在抖起的杆子上跳跃反转,起跳高度能达到3米至4米,展示强大的弹跳力。
开幕式后两天,加拿大及西班牙《滚环》、捷克《球技》等精彩节目还将接续上演。《滚环》表演是首次来中国演出,女演员莱亚·托兰·詹纳和加拿大男演员弗朗西斯·佩雷奥特在直径不过2米的圆环内旋转翻腾,动作轻盈丝滑。实际上,整个环以铁为芯,重量超15公斤。“环的转动要靠我们发力,非常费劲,每次演出完都会累得气喘吁吁。”弗朗西斯说,“小时候就向往武汉杂技节,一接到邀请就全力准备,期待呈现最好的状态。”
捷克演员兹德涅克·波拉赫带来的《球技》表演中不断增加球的数量,最多时会同时抛接7个球。兹德涅克是武汉杂技的老朋友,去年在德国就与武汉杂技团共同演出。“这是首次受邀来武汉,武汉的美丽令我着迷,看到更多中国优秀杂技秀,对我来说是宝贵的经历。”兹德涅克说,26日、27日,还将会与武汉杂技团一起进社区公益演出,近距离与武汉市民互动。
每天翻300个跟头,才有了肌肉记忆
本次杂技节邀请的中国杂技团《逐风者•男子集体车技》、上海杂技团《丰碑》、福建杂技团《绳技》、山东杂技团《草帽》、重庆杂技团《魔术》、武汉杂技团《扬帆追梦·浪船》节目都是近年来新创并获得国家级奖项的作品,代表了当今杂技艺术发展的最高水平和最新成果。
上海杂技团的红色杂技节目《丰碑》,曾于2021年初亮相央视元宵晚会,成为当年的“爆款”。21名青年演员用7组高难度的杂技技巧,在舞台上竖起一座“丰碑”,展示波澜壮阔的英雄赞歌。
开幕式压轴出场的是武汉杂技团原创节目《扬帆追梦·浪船》,打破了传统浪桥节目的观赏视角,外观呈现出上下共轴的单座双向浪桥结构。演出过程中,道具可翻转变化,姿态一为双桥纵向对接成大船,姿态二为上浪桥锁止不动成为高台、下浪桥摆动,演员因此获得更多机会展现高难奇险的动作技巧。该节目在第46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斩获“银小丑”奖项。
“最难的动作就是回桥,当桥摆动至高处,需要迅速翻滚起跳再回落至原点。”《浪船》节目中最小的表演者鲁国祥年仅18岁,却承担着最难的“尖子”动作。“排练时,每天都要翻近300个跟头,才逐渐有了肌肉记忆。”
来自巴基斯坦的中国地质大学留学生阿里,与十几位留学生同学相约观演。“我一直都很喜欢看杂技秀,来中国一年多了,这是我第一次在武汉看杂技,每个节目都精美绝伦,每一分钟都惊险刺激,是我看过最好的杂技节。”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