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加强基层治理,夯实国家治理现代化基础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10-22 21:40:24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一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社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复杂。如何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提升治理效能,已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近期各地基层治理的实践中涌现出不少创新举措与成功经验,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挥“红色引擎”作用。党的建设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动力,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创新党建工作方式,确保党在基层的坚强领导。通过在农村、社区等基层单元中不断完善党组织体系,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与凝聚力,形成了“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融入群众中”的治理格局。以湖南省为例,当地通过实施“村支书带头工程”,将一批有能力、有担当的党员干部选派到村支书岗位,全面提升村级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依托党建引领,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发挥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群众遇事找党组织,难题在基层党组织中得到解决的良好局面。

推进数字化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在数字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是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有效路径。近年来许多地方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构建智慧化基层治理体系。以湖北省的“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代表,湖北省通过“一网通办”治理模式,整合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公共安全等多方面资源,打造了集行政服务、民生保障、社会治理于一体的智慧治理平台“鄂汇办”,通过这一平台,群众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各种便捷的政务服务,政府部门也能高效地进行信息共享和协同治理,大幅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和服务质量。

共建共治共享,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基层治理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充分调动群众、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形成了全民参与基层治理的新局面。在共建共治共享的过程中,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省广州市通过成立社区“邻里守望队”,发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安维护、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等事务。居民们在共建美好家园的过程中,增强了社区归属感和责任感,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气象。并且许多地方还通过设立基层议事会、村民代表会议等民主协商机制,扩大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参与渠道,通过这种方式,群众不仅能直接表达意见和建议,还能与政府共同讨论、解决基层治理中的难题,进一步增强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互信与合作,夯实了社会治理的群众基础。

夯实法治保障,筑牢基层治理的制度根基。基层治理的高效运转离不开法治的有力保障,近年来各地不断完善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法治宣传和法律援助工作,提升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法律素养,推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基层治理中的全面运用。以四川省为例,当地通过建设村级法律顾问制度,实现每个村(社区)都有专职法律顾问,为基层群众提供及时、专业的法律服务,同时四川还开展了“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通过培训一批基层干部和村民代表,帮助他们熟悉法律法规,在处理基层矛盾纠纷时能够依法依规调解,减少了信访纠纷的发生,增强了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谢子灿)

责任编辑:娄雅玲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