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京山市新市派出所社区民警廖承枫 身在百姓 心在百姓
湖北日报 2024-10-18 15:36:09

通讯员 郭永安

廖承枫这个名字,在京山市称得上是一面为民服务的“旗帜”。

他从警30年来,默默抚养死囚遗孤15年,无私资助60多户困难家庭。他积极多方奔走,相继为300多个贫困户解决了最低生活保障问题。

他先后扶持帮助过192名失足人员走上自食其力的创业之路,督促引导32名吸毒人员远离毒品,回归了家庭。

他扎根基层,主动与居民交朋友,与群众打成一片。在他的带领下,新市城区三角洲社区从一个众人皆知的治安混乱社区脱胎换骨式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全省平安社区。

廖承枫曾先后获得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道德模范,湖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等荣誉。

2017年12月,廖承枫同志被破格提拔为京山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工室主任后。2024年1月,他又主动请辞了领导职务,毅然决然地回到自己熟悉而喜爱的社区警务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英模社区民警的忠诚本色和使命担当。

1972年11月出生的廖承枫,1993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曾分别在京山市公安局石龙派出所、永隆派出所担任管段民警。2000年调至新市派出所工作,便主动要求到全所治安最复杂、管理难度最大的新市城区三角洲社区担任社区民警。

三角洲社区是京山市旧城区中心,商贸繁荣,人口流动量大。并且大部分为老旧小区,有残疾人700多人、低保户500多人、留守儿童480多人、空巢老人220多人,居民经济条件差,抗风险能力低,历史遗留问题多,辖区治安隐患多。为了尽快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廖承枫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楼幢之间,登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愁。那个年代刚刚兴起了小灵通,也成为社区民警廖承枫的“三件宝”(摩托车、小灵通、照相机)之一,陪伴着他用脚步丈量和熟悉了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辖区的张师傅早年因企业改制夫妻双双下岗,独子又因意外遭遇不幸,在儿子生命消逝之际,老两口大义捐赠其器官救助了5位濒危患者。张师傅一直为此在互联网上撰文发声,成为网络上小有名气的“话事人”。为了把张师傅纳入到警务团队“为我所用”,廖承枫“三顾茅庐”,主动上门与张师傅咵天,并邀请他一起走访因父母涉毒涉诉、判刑劳教而留下的“事实孤儿”。在加深张师傅对社区民警工作理解的同时,也深深触动了他那份深藏内心的父爱。张师傅因此也被廖承枫发展成为了三角洲戒毒中心的社工,并全身心投入到关爱帮扶辖区特殊群体的公益事业之中。

如今,三角洲社区已拥有一支160多名公益组织志愿者组成的“治安吹哨”队伍。他们长期志愿义务照顾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保护未成人、帮扶困难群众、开展应急救援、化解邻里纠纷等大情小事,通过正能量的爱心传递,让更多的居民群众理解支持并自觉参与到社区工作中来。

2024年1月,荆门市首批“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先进典型工作站也在廖承枫警务室挂牌。

2017年12月,廖承枫同志从社区民警的岗位上被破格提拔为京山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工室主任的领导岗位。

自担任政工室主任以后,一直致力于在全局全方位树立重视典型培养的意识,营造出全局上下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在他的推动下,市局党委经过充分调研分析,最终选定部分全局各项工作都走在前列的单位和个人素质较高民警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为了选优配强基层所队班子,廖承枫还经常利用双休日时间深入基层派出所,与民警们交心谈心,做足“民意调查”,确保做到知人善用,公平公正。

廖承枫在政工室主任岗位上,非常注重人才梯队培养,及时出台激励辅警考警的优惠政策,专门组织全局辅警考警考公培训班,比如带薪一个月进行培训等,全局先后有100多位德才兼备的基层民警得到轮岗、提拔和重用,其中有21名辅警通过招考成为正式人民警察,为京山公安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人才保障。

青年民警刘丹,是武汉大学毕业生,2021年考入京山市公安局工作,一直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廖承枫在一次基层调研时发现了他,便主动与之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思想动态,发现他在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优势,便将其调动到网安大队负责资金链配侦工作,充分发挥他在互联网领域里的特长。仅在半年时间里,他就在一起重大电信诈骗案件侦办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先后得到上级部门领导的肯定和称赞。

京山市公安局反诈中心负责人潘超,曾是一名某品牌纯净水机构的送水工,后到社区警务室当志愿者。在廖承枫的鼓励下,连续七年参加招警考试,最后圆梦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并在工作两年后得到了提拔重用。

廖承枫主持开发了京山公安“智慧党建”APP,打造了“公安心向党、警秀新京山”党建品牌,以党建引领、品牌赋能公安中心工作。特别是持续发扬亲民爱民惠民的优良传统方面,积极发挥政工部门专业优势,争取多方支持成立了京山市公安局“金盾慈善基金”,成立五年来,先后帮助了40多位重病民辅警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2024年1月18日,廖承枫重返警务室干回社区民警老本行,开启了他为民服务的新征程。

“让老百姓的事情由老百姓自己商量着办,是我们探索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和出发点,也是做好社区警务工作的时代要求”。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去做的。

62岁的社区居民江女士,在老西街水巷1号有一栋5层私房和一间20平方米小平房。因小平房长期无人居住,又影响了水巷旧房改造施工,新住户们便认为平房属于违章建筑,应该无条件拆除,以确保旧房改造工程顺利进行,并普遍认为江女士是阻碍旧房改造的“钉子户”,双方因此闹得不可开交。

廖承枫获悉情况后,通过深入走访原住户了解到。原来,江家是率先在此建房,后搬来的住户们又不知情,所以就闹出这个乌龙事件。加上江女士老父亲在邻居们心目中具有极高威信,同时受到良好家风熏陶的江女士也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所以就出现双方一度僵持不下的局面。弄清了事由的廖承枫就上门找了6个老住户,请他们以老邻居身份出面协商沟通,让老邻居们来分别说服新住户,并协商落实每户补偿江家50元,42户共补偿2100元的补偿方案。于是老邻居们又请回江女士在水巷协商,现场向新住户讲述江家父母亲当年在水巷第一个建房,为大家挖水井、铺设水泥路面的感人往事。事理说清楚了,误会消除了,气也顺了,江女士当场便同意将平房拆除,还将邻居们给的补偿款宴请了大家。就这样,一场久拖不决的拆迁纠纷化解于无形之中。

位于城中段西段劳保小区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没有物业管理,公用设施老旧,下水道经常堵塞导致污水横流,邻里之间也因为居住环境问题纷争而报警。

廖承枫牵头组织召开业主协商会,业主代表们打开天窗说亮话,围绕污水管道和停车场改造问题决策共谋。经过多轮磋商,警务室广泛征集大家意见,发动9家志愿商户筹集到3万余元资金,对小区污水管道进行改造,城管部门将院内违章建筑全部拆除,重新规划停车线,并安装监控门禁,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在廖承枫的倡议下,小区50多户业主自发组建了业主群,还投票选出两名热心老党员来担任楼长义务管理小区,昔日的“老破小”三无小区逐步变身为和谐宜居家园。

责任编辑:何甜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