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记者闫承敏、通讯员黄月娥)10月16日,宜昌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发布消息,“卷桥河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入选全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第二批典型案例。目前,我省已有3个项目入选,其中两个来自宜昌。
图为宜昌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生态修复科的负责人刘翔,正在向现场调研的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刘汉武介绍卷桥河湿地生态保护的情况。
宜昌卷桥河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区位于宜昌市点军区,占地面积2934亩,总投资10.73亿元。据了解,为了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宜昌对卷桥河湿地的修复面积达155公顷,水土流失防治面积178公顷,整治河道6公里,恢复植物种类110种。同时,湿地还为各种生物打造了160余万平方米的栖息家园,吸引50多种鸟类到此繁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禾花雀。
宜昌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生态修复科负责人刘翔介绍,卷桥河湿地通过采用植物、生物清淤及自然护坡,恢复河滩自然湿地,构建密林、溪谷、浅塘、灌丛、梯田、湖泊、水中小岛、湿地等不同动植物生境,大量种植水生植物,以丰富生物多样性,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同时,以表流塘为主的净化系统,引河水入湿地自流循环,净化后排入长江。
中南民族大学公管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教授刘成武表示,生态修复的目的,是解决生态污染和湿地生态功能,通过一系列措施,保持水土涵养,实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效果。宜昌在三峡地区湿地保护和修复上,把绿水青山变成生产要素,将生态保护项目变成“绿色消费品”,这种探索值得借鉴。
据悉,“枝江市金湖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此前入选第一批全国典型案例。
宜昌卷桥河湿地如诗如画。(宜昌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