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意味着什么?
湖北日报 2024-10-10 10:47:15

湖北日报讯(记者王艳华)10月10日上午8点整,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公告称,为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的要求,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ecurities, Fund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Swap Facility,简称SFISF)”,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人民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视情况进一步扩大操作规模。即日起,接受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申报。

“国债、央行票据与市场机构手上持有的其他资产相比,在信用等级和流动性上有很大差别。很多机构手上有资产,但流动性比较差,通过与央行置换可以获得比较高质量、高流动性的资产,将会大幅提升相关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9月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人民银行与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协商,将创设SFISF在内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这也是人民银行第一次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

同时,潘功胜透露,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通过这项工具所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如果效果明显,未来这一操作还可能扩大。

“这一政策将大幅提升相关机构的资金获取和股票增持。”一位证券从业人士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证券、基金、保险公司可以使用互换便利降低调仓时产生的额外成本,更方便获取到调仓所需资金,互换完成后再次购入低价股票也有利于降低整体持仓成本。总体来说,又一项支持股票市场发展的措施,有助于机构及时获取资金进行调仓、增持,进而推动市场行情企稳回暖。

需要注意的是,SFISF不是直接给钱,不会扩大基础货币规模。现行《人民银行法》规定,央行不得直接向非银金融机构提供贷款,SFISF采用的是“以券换券”的方式,既提高了非银机构融资能力,又不是直接给非银机构提供资金,不会投放基础货币。此前有接近央行人士向媒体表示,互换便利期限不超过1年,到期后可申请展期;抵押品范围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这些操作上的灵活性均表明,工具未来将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责任编辑:万雷萌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