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利川:传承乡土文化 塑造村寨和合之美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10-09 14:47:44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朱世坤)国庆节期间,走进野猫水村,瓜果飘香,遍地金黄,道路纵横交错,民宅错落有致,田园风光旖旎,乡村风貌古朴,处处生机盎然,俯仰之间景色宜人,满目美好,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秀美的水墨画卷。

近年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利川市团堡镇野猫水村,立足本土特色,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富矿、讲好讲活乡土故事、深耕厚植创新沃土,全方位展示传统文化,以此凝聚民心、教化村民、涵养乡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活水”。

传承乡土文化  塑造村寨和合之美.docx

野猫水村举办一年一度的“夏之韵·四季文化艺术活动”

野猫水村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山清水秀,有古镇、古塔、古湖、古屋、古井、古树等旅游资源。村委会多方筹资,对宜影塔进行了加固修缮,修缮后的宜影塔结构稳定,主体完整,保存了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文物价值,进一步彰显了宜影塔的历史文化内涵,百年古塔光华重放。

走进野猫水村,远看群山环抱古塔,近赏塔影如鞭倒映水中,宜影湖层层涟漪轻轻荡漾,小桥流水、土楼人家,把野猫水村装点得分外妖娆。青山、绿水、塔影,既体现了自然的和谐,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宜影塔,以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丰富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古建筑遗存,彰显了历史与文化的合璧,成为网红打卡地。

让一山一水都有旅游气息,一墙一瓦都有旅游风情。把石碾、石磨、风车、水车等传统工具摆放在湖边、路边,供游客参观。“这些摆在民宿房前屋后的石槽、石礅,挂在墙上的蓑衣、斗笠,尤其是石磨一条路,就是最好的乡愁,时时勾起我童年的记忆。”一位来自武汉,在野猫水村康养的退休老人表示。

将利川市诗词楹联协会专家创作、利川市书法协会专家书写的100余副法治楹联,悬挂在318国道村民大门两侧,形成法治楹联一条街。“民声于耳,乡梓同奔富裕;国法在心,村民共谱和谐”“公平公正,门庭兴旺祥云卷;合情合理,宅第向阳瑞气生”,一幅幅楹联将法治精神与楹联艺术完美结合,为全村吹来阵阵法治新风,法治文化不断深入乡村,深入人心。

“这是村里的网红打卡地,名为《二十四孝图》,集书法、绘画、孝文化于一体。”野猫水村党支部书记王芳介绍,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村里特别邀请了利川市书画家文翊臻绘制这幅图画。

吹响共同缔造集结号,开启美好生活新征程。村民们还自发参与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中,将废弃的坛罐变成了展示笑脸的艺术品,取名为“二十大幸福笑脸墙”,象征着村民之间的和睦与幸福指数的提升。

传承乡土文化  塑造村寨和合之美.docx

来自各地的“候鸟”在野猫水村欣赏“利川灯歌”表演

“苗寨廊桥观塔影,土家民宿听泉声。”进入培风长廊,仿佛穿越历史长空,龙船调、肉连响、摆手舞、吊脚楼、吃刨汤……这些土家特有的文化在这里一一展现,仿佛浏览一部厚重的土家文化史。这里不仅是欣赏宜影湖四季景色的最佳观景点,更是村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绝好场所。每年盛夏,培风长廊内,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村民”与当地土家族、苗族的村民齐聚培风长廊,吹拉弹唱,其乐融融。

“这里民风淳朴、环境优美,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每年都要来此住上几个月。”2018年6月,来自四川遂宁的杜天祥来到野猫水村定居,成为该村的一名“新村民”。

“刚开始来的时候,大家来自天南海北,语言、爱好、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很难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杜天祥回忆道,为了使“新村民”更好融入,村里顺势而为搭建了多个平台。

“我们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三队九会’来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野猫水村党支部书记王芳介绍,“三队”分别是文艺服务队、志愿服务队、爱心帮扶队,其中“文艺服务队”下设舞蹈、乒乓球、羽毛球、书法等九大协会。

传承乡土文化  塑造村寨和合之美.docx

野猫水村文艺服务队参加本土民歌广场舞大赛

野猫水村的“新村民”也被称为“候鸟”,具有季节性、流动性和分散性的特点。为此,村里积极组建了“候鸟”专家学者顾问团、“候鸟”义务巡逻队和“候鸟”人才协会,通过开展理论学习、诗朗诵班、舞蹈培训、书画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还促进了新老村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云是鹤家乡,海为龙世界。”“我的民宿开业两年多没有挂牌,就是想请一位书法名家题字,因种种原因,这事一直没办成。2023年8月份,‘候鸟’书法家黄万清将我家民宿题名和一副对联送到我家,我一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自从有了这块金字招牌,我家客人一天比一天多。”野猫水村“小竹园”民宿业主王成珍一脸幸福地说。

黄万清来野猫水村避暑康养的几年间,利用自己的特长免费为小区景点、碑石、商户、民宿题名30余个。“黄书法家有求必应,不摆架子,不收任何费用。”群众对黄万清赞不绝口。

“候鸟”中的资深媒体人和“新媒体人”,纷纷用文字、诗词、相机、视频、抖音等推介“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野猫水村、土家特色美食“刨汤”、阳光农业葡萄采摘园,使这些地方成为网红地、打卡地。通过“候鸟”们的宣传,扩大了野猫水村的知名度,来野猫水村旅游度假的游客明显增加,到阳光土灶品尝土家美食的人更多了,到葡萄园采摘葡萄的人排成长队,村民收入增加了,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今年的生意呀,比任何一年都好!”阳光土灶、阳光葡萄园业主胡谋兴奋地说道。

传承乡土文化  塑造村寨和合之美.docx

来自各地的“候鸟”在野猫水村参加土家族“长桌宴”

“我在这儿生活了七年,这里山清水秀,与城市的感觉完全不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生活在这里非常开心。”几位来自武汉的“新村民”谈起在野猫水村的生活时赞不绝口。“每年夏天都来这里避暑,每天打网球、跳舞、唱歌,感觉生活很充实。”

“乡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脉与灵魂。它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见证着岁月的变迁。让我们用心去传承乡土文化,弘扬质朴的民俗风情,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抹温暖而厚重的底色。”野猫水村党支部书记王芳表示。


责任编辑:向娇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