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动车神经中枢“检修师” 夜无眠 为了国庆期间每列动车安全出库
湖北日报 2024-10-01 07:38:39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祎 通讯员 冯诗昀

9月29日晚10时,夜色深沉。位于武汉市青山区的武汉铁路局武汉动车段检修基地内,灯火通明。

15列长短不一的动车组在检修平台上依次排列,来自车、机、供、电、辆等各专业各工种的工人云集这里,为一列列动车检修,确保每一列动车安全出库。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通讯员 郑文杰 摄)

车载设备检修尤为关键,直接决定着动车能不能正常启动。

“动车组忙了一天,我得看看它的‘神经’是否正常。”今年38岁的武汉电务段动车车载设备车间信号工华龙,身穿橘黄色马甲,正手持一把黑色的手电筒,侧着身子,猫在1米深的沟槽内,时而目视、时而敲击,检查BTM天线等通信装置的螺丝是否松动、外观是否完好。

华龙解释,BTM天线装置在列车底部,与安装在线路上的应答器进行信息交互,主要用于采集允许速度、线路坡度等相关信息。

车上,驾驶室内的ATP(列控车载设备)、CIR(列车无线通信设备)是检查重点,工人师傅们需要借助电脑测试系统的安全性;车下,BTM天线、TCR天线(为列车车载设备安全运行提供轨道信号传输)和速度传感器是主要检修内容,这些设备和系统共同组成了动车前进的“神经中枢”,任何一项出了故障,列车都无法行驶。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通讯员 郑文杰 摄)

“一个流程下来,有数十道工序,大约持续30分钟。”华龙说,夏天要忍受50℃高温,冬天要忍受零下低温,来回在车底和驾驶室内猫着。“看到每一组动车‘零故障、零误差’出库,一切都值了。”

目前,武汉动车段拥有包括CR400AF-Z型、CR400BF-Z型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在内的多款动车,共237列,分布在武汉市青山区、江岸区和襄阳市东津新区。按照15天一次“保养”的频率,每天夜间大概有40多趟动车组在青山进行车载设备的“一级修”,相当于保养。

武汉电务段动车车载设备车间技术员刘朝晖介绍,动车组时速250公里、350公里,在如此高速下运行,各系统及零部件难免存在隐患。为了及时消除这些隐患,一般每隔15天,动车车载设备进行一级修,每隔2-3个月,进行二级修,相当于深度保养。

每天零点到凌晨四点,一般是高铁线路检修的“天窗时间”,而由于凌晨时段几乎不跑动车,这就给动车组的保养提供了时间。

当晚11时左右,进库动车迎来高峰,记者看到,大约平均每10分钟就有一列动车进出检修库。

“十一”假期,武铁日均客流将达到85万人次,约为日常客流的2倍。这也就意味着动车使用、检修的频率会上升。

“越是节假日,我们越忙。在岗位上我已经度过了第15个国庆。”华龙介绍,动车组一般从晚上9点后陆续入库,而工人们的检修则一直要持续到第二天早上八点。

“平常每天检修30-40列,而国庆的检修任务将比平时更重。”武汉电务段动车车载设备车间党支部书记谢世音说。

灯火通明的检修基地内,一列列动车组驶入,经过2小时左右的体检,“焕然一新”驶出,护航着万千旅客的国庆平安出行。

责任编辑:万雷萌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