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通讯员 周丹丽 王青龙
秭归县地处湖北省西部、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著名的“中国脐橙之乡”。柑橘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现有种植面积40万亩,产量80万吨,综合产值近200亿元。
近年来,在农村青壮年外流、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肩挑背驮”生产方式面临挑战,柑橘园有机肥入田、果子出园成为柑农的急难愁盼。
为破解柑橘产业发展瓶颈,秭归县积极引进推广农用无人机,把农用无人机作为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和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突破口,为柑橘产业发展打造新场景、催生新模式、注入新动能,助推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
拓展场景 无人机施肥、植保、运输“样样行”
早在2016年,秭归县就开始推广应用植保无人机,主要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年防治面积达20多万亩,亩平节药30%、节水90%。随着2023年大承载量农用无人机的上市,为有效解决运输难题,秭归县拓展服务场景,开始探索无人机柑橘运输试验并取得显著成效,先后吸引3家品牌无人机代理经销商落户秭归。
为加大支持力度,秭归县委县政府对新购置的农用无人机按照省补贴标准的30%-50%进行叠加补贴,仅2024年全县新增农用无人机350多台套。目前,全县现保有农用无人机400多台套,每架无人机每天可吊运柑橘约2万斤,平均每斤节约运输成本0.15元,综合肥料等物资转运费用,每亩每年节约成本约1500元,按年作业面积20万亩计算,可节约成本近3亿元。农用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施肥、植保、运输、救灾等领域,成为秭归县农业机械化的一大亮点。
壮大队伍 探索社会化服务破解“橘园之困”
“一主带一拖,一天八百多。吃饭看火锅,抽烟看盒盒。一天吃五顿,饮料岔起喝。不等太阳落,就已丢家伙。”这是秭归当地广为流传的打油诗,道出了
请工难、请工贵的“橘园之困”。
近年来,秭归县探索性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搭建平台将非柑橘产业富余劳力和返乡青年组织起来,通过主体培优、服务拓展等形式,着力构建以经营性服务组织为主体、公益性服务组织为重点、互助性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为持续激发产业发展动能,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秭归县将农用无人机的推广应用作为支持重点,累计投入社会化服务专项资金1235万元,补贴柑橘飞防、运输等服务主体17.32万亩。
同时,秭归县出台星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建标准,认定“三星级”农业生产服务组织10家。截至2023年,全县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411个,其中持证“飞手”700余人,无人机作业年营业收入达到5000多万元以上,带动年轻人返乡就业超过2000人。
健全机制 筑牢人机安全监管的坚固防线
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安全生产。
秭归县农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为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但同时也带来新的安全挑战——今年以来,全县出现30多起因无人机运输破坏电力设施和2起伤人安全事故,对当地电力供应和社会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为推进农用无人机健康持续发展,秭归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县公安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率先出台《秭归县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暂行办法》,确保农业无人机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办。
秭归县还对从事农用无人机作业的服务组织建档立卡,及时掌握其服务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应急安全演练、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形式,普及农用无人机安全飞行要点及应急处置,筑牢人机安全监管的坚固防线。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