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湖北日报13个版聚焦: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湖北日报 2024-09-29 20:22:46

一段段历史中,“拯救生命”的信念穿透岁月折痕,从不褪色;一次次革新里,“救死扶伤”的精神跨越历史星空,历久弥新。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翻看历史相册,那些排险除患的身影、孜孜而为的搏击画面,已然烙刻进心灵,凝结为一段永不磨灭的集体记忆;览阅今朝,那些为疗愈心灵、祛除病魔而笃定前行的图景,已然融入健康中国的宏大叙事里,熠熠生辉。

时光无言,却见证了一份份炽烈深情——你我素昧平生,却奋力相护。还记得“中国外科学之父”裘法祖吗?靠一个用煤油汽灯点火一天才能升温的小型消毒锅做实验,他和同事们自主掌握了哺乳动物大器官移植的完整手术,率先在国内开展器官移植研究。还记得在妇产医学领域饱享盛誉的高欣荣吗?新中国成立之初,她带领首批医疗队到全省农村巡回诊疗,不分昼夜抢救病人。还记得获首届中国杰出精神科医师称号的臧德馨吗?他带领团队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在全省逐步建立完善精神疾病防治网络,为中国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探索出“湖北经验”。还记得那位不惜在自己身上做实验的“现代超声心动图之父”王新房吗?他在世界上最早绘制出胎心心动图,并首创“双氧水心脏声学造影”法,填补国际医学空白,至今仍在造福万千患者。

回望那波澜壮阔的历史,心灵震撼。伟大事业,纵有千难万险,也挡不住奋斗者的脚步。

今天,老式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已然迭代,手术机器人、数智化病理服务、远程诊疗也扑面而来,任设备优化、技术革新、环境改善,那颗秉持的救人之心却不移。

在充斥病毒的病房里,他们坚守,只为“决不能放弃”的誓言;在漫漫长夜中,他们苦寻,只为那“坚持一下或许就能成功,更多病人就可得救”的热望;在一次次失败中,他们一次次站起来,只因“在病人的眼神里,品读出那份生的渴望。”点点滴滴都化成“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铮铮誓言。

动人的故事里,我们感受到的是“医乃仁术”在历史长河的淘洗下,已成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当代医务工作者深厚的精神滋养和职业底色;平实的话语里,我们触摸到的是,从磨难里汲取经验和智慧,在自强的信念中凝聚勇气和力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湖北医界精神”。

没有任何约定,一个个、一群群、一代代,就这样默默传承、坚守,是抉择、是攀登、是无悔、是永不迟疑,也是仁心大爱。他们是人类健康的守护者,也是社会整体福祉的护佑人。

流淌的笔墨里,我们振奋于医务工作者不断挑战极限,加快铺设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之路的勇毅笃行;震撼于拓展医学救治边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秉持坚守;更感动于精益求精的拳拳匠心和温暖人心的人本情怀。从公卫体系改革到分级诊疗推进,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三甲医院创建,从打造健康守门人到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一张呵护荆楚人民健康的大网越织越密。

生命,重于泰山。“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策略”,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赋予新的任务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之基,让人民健康成为幸福生活的鲜明底色,健康湖北,正聚力而行。

这是一场新征程的跋涉。用深化改革、不懈奋斗、深情守护回应百姓健康之盼——延绵不息的精神力量,在荆楚大地激荡。(胡蔓 龙华)


一条中轴,撑起纵横捭阖的空间格局,穿越时光的隧道,在岁月的轮转里,传承同济格物穷理的精神。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也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第四次创业的起步之年。2018年,同济医院提出“坚持高质量发展主线”,2021年底,同济医院被遴选为全国14家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之一。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同济医院正用一支创新的画笔,勾勒着浓墨重彩的图景。

点击查看详情>>

明媚的阳光透过窗户,轻柔地洒落进来,让阴郁的房间焕发出勃勃生气。一如心脏衰竭的马女士心绪,由暗到明。今年7月,57岁的她接受了“单一控制系统双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手术。协和医院董念国教授和夏家红教授带领团队,为她装上一颗人工心——这两个强劲的“马达”,通过一个外置“大脑”下指令,代替两个衰败的心室正常工作。该辅助装置的临床应用系全球首例,标志着我国在人工心脏辅助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是临床医学转化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创新是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协和医院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动医院在医疗技术、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助力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力争成为国家医学中心的佼佼者。

点击查看详情>>

长江南岸、黄鹤楼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健康和生命之光。这是一座具有百年辉煌历史的医院,一座血脉里流淌着红色基因的医院,一座以“人民”命名、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医院。

在百年发展中,它坚守着“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办院宗旨,恪守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以建成世界一流医院为目标,大力拓展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关键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奋勇前行。

今年9月,随着位于武汉南大门的洪山院区正式投入运行,人民医院首义院区、光谷院区、洪山院区的“一院三区”基本格局已然形成,医院规模跻身全国前5,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这所百年红色名院,正坚定不移地向世界一流医院目标迈进。

点击查看详情>>

75载春华秋实,镌刻非凡印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党中央、国务院把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全省中医医疗机构的“龙头”,湖北省中医院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医药发展强省战略赋予医院的功能定位,以高质量党建汇聚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紧紧围绕公立医院职责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向着建设国内一流中医院的目标昂首奋进。

点击查看详情>>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成立于1977年,为湖北省卫生健康委直属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湖北妇幼保健院,原国家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首批授予的“爱婴医院”,承担着全省妇女儿童和生殖健康相关临床医疗、群体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训练、科研教学、基层指导等六大任务,拥有较强的专科综合实力、较好的品牌效应、较高的群众认可度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力,2021年度全国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位列全国第4,达到最高等级A++序列。

点击查看详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这项制度设计,是对现有医疗服务模式、就医秩序的深刻调整,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强决心。


以大带小、以强扶弱,依托医联体、乡村振兴、医疗帮扶等形式重新配置优质医疗资源,让百姓更方便、合理、公平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在这场资源配置中,新的支点被撬动,新的挑战也同步凸显。

近年来,作为省属唯一的中西医结合三甲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坚守公立医院的初心、使命,在紧密型医联体上下联通中探索实践,不断提升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让基层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就医获得感、幸福感,走出一条深化医改的新路径。

点击查看详情>>

1875年,为拯救生命,一家仅有10张病床的医院在武汉诞生,后命名为“同仁医院”。1958年,这座医院正式更名为武汉市第三医院。虽几经历史变革、数度迁徙,但“同心筑业、仁爱济民”的初心,从未改变。

从起义门出发,在辛亥革命时期救治仁人志士,到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之滨服务城市发展,并走向光谷之东、未来之城,武汉市第三医院在发展历程中,始终胸怀医者担当,坚持医者初心,回应时代之需。

如今,这座历经百年风华的医院,即将迎来“一院三区”鼎力协同发展的强盛时期,“既是伴随城市发展,更是为了回应人民对健康的需求!”武汉市第三医院党委书记黄晓东说,百年征途,三医人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理想信念,踏出了一条坚持为人民健康福祉而奋斗的百年之路。

点击查看详情>>

心怀国之大者,矢志国之重器。2024年对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而言,是“十四五”时期发展建设的关键之年。天佑医院秉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初心使命,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积极践行公立医院的公益使命和责任担当,以深化内涵建设为核心,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着力稳增长、抓质量、强教研、惠民生,巩固和增强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为新发展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持续推动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点击查看详情>>


114年,穿越世纪年轮。

今天,再次聚焦于东湖之畔,回望那坚韧无比的背影,心灵震撼。

从始建于1910年的“万国医院”到解放后武汉市第一家干部疗养院,从上世纪50年代乘船渡湖到如今通衢广陌的交通方式,从武汉市首家公立老年病医院到“医、护、康、养”四位一体的医养结合特色化医院……三山簇拥,两湖辉映,有着百年历史的武汉市东湖医院,奋楫笃行。


9月12日上午,细心的医生李晓峰在查房时发现,32床老人有异样,面色不佳。在门诊检查后,老人被确诊为肺部感染。无需转病房,不用换病床,李晓峰迅速将老人由“养老”转变为“住院”模式,个人信息和病例情况录入医疗系统。9月17日,老人病情好转后办理出院,入住状态再次调整为“养老”。

眼下,养老与就医,两种模式无缝衔接。徐先生感慨:“休养时也有专业医生保驾护航,我心里踏实多了。”

点击查看详情>>


75年来,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是神州大地的历史回响,也是代代中华儿女的奋斗初心。

围绕“美好生活”目标的实现,各行各业踔厉奋发,聚磅礴之力,建伟业之基,共同绘就了一幅气象万千的社会经济民生长卷。

其中,成立于1970年的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简称武汉市职防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局,牢牢把握住时代赋予职防人的机遇与使命、责任与担当,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与医疗水平,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注入新的力量。

点击查看详情>>

持续的血液供应是开展临床医疗救治的重要保障。这宝贵的血液只能来自健康人群的自愿无偿捐献。无偿献血者勇敢地伸出臂膀,用殷红的血液使濒临危险的患者得到救治,用大爱和奉献托起了一片生命的蓝天。

武汉市无偿献血工作在各级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下,可持续发展。2023年全市有20余万人次参与无偿献血,有效保障了临床用血救治。自《武汉市献血条例》修订以来,一项项献血者关爱和优待政策落地实施,崇尚无偿献血的良好社会氛围越来越浓。

无偿献血是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公益性事业。它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家庭幸福安康,更是一座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感谢您,无偿献血者!感谢您们用大爱为全市一千多万人口筑起了一道牢固的血液安全长城。

点击查看详情>>

近日,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出炉。好消息传来,襄阳市中心医院(湖北文理学院附属襄阳市中心医院)获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这是医院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生动体现。

医疗机构新质生产力关键何在?创新引领下如何变革发展?襄阳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邢辉说,要加快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融合新型、前沿的技术,减轻患者病痛,带动区域诊疗整体“飞跃”;要以研究型医院建设为抓手,聚焦临床研究和转化,激发科研创新活力;要着力打通就医服务各环节的堵点、难点、痛点,努力构建全流程、全周期智慧就医服务体系。

点击查看详情>>

医疗卫生,关乎百姓身心健康,关乎千家万户的福祉。荆州市中心医院以高质量发展为引擎,用心用情书写“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时代答卷。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荆州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50年3月,74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如今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是湖北省区域医疗中心。

党建引领既是医院发展的政治保障,更是激活发展“新动力”的不竭源泉。荆州市中心医院以党建为引领,坚守初心,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成为群众心中最值得信赖的港湾。近年来,医院党委在上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深刻把握健康中国战略部署和湖北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要求,将党的领导融入医院管理各环节,实现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双共进。

点击查看详情>>

近日,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街道辖区的20名外卖小哥获得一份免费体检卡、健康大礼包,给予健康关怀与专业指导。这份温暖来自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也是该院近年来医院深化党建引领、为民服务的一个缩影。

点击查看详情>>

从二层小楼的卫生所,到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咸宁市中心医院在近60年的传承与创新中,既追求祛病缓痛的精湛技艺,又保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初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人民健康得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

点击查看详情>>

近年来,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聚焦群众就医难点、堵点,持续推出多项便民措施,努力为患者提供流程更科学、模式更便利、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打造有温度的医院。

点击查看详情>>

9月12日,中国共产党湖北省肿瘤医院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过去五年,医院党委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卫生健康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紧扣“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化肿瘤专科医院”的建设目标,强化党建引领,打造专科特色,推进癌症攻坚。

点击查看详情>>


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公立医院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主阵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根与魂。

1951年8月1日,悠悠汉水之滨,谭政亲书院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军工医院”,在今日的硚口月湖桥畔落成开诊,这便是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的前身。时光荏苒,73年筚路蓝缕,今日的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赓续红色血脉,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牢记“服务社会,奉献医学,护佑健康”的崇高使命,不断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持续推动医院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点击查看详情>

责任编辑:万雷萌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