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吹响乡村文明号角 谱写文化振兴乐章
马家寨乡 2024-09-26 08:55:25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乡村文化蕴含着培养文明风尚、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培育更多乡村文化人才,强化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将被更好激活。

定好“主基调”,传播党的思想理论,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因此,要牵好党的思想文化宣传这个“牛鼻子”,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将党的理论、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传播宣传工作作为乡村文明建设的主旋律。同时,也要深入挖掘乡村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文化是一种精神生产力,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历史沉淀出的优秀乡村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思想智慧,能够迸发出极大的感染力。如何深入挖掘、传承、弘扬优秀乡村文化是乡村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要在调查研究上狠下功夫,走进乡村细观察,走向村民勤打听,走入村组深感受,切实发掘出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让乡村文化被群众高高捧起、轻轻落在群众心上,一代代赓续传承。

建好“乐器团”,完善文化基础设施,配强文化队伍力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奏响乡村文明建设华章,离不开文化硬件设施的支撑。当前,农村休闲娱乐场所建设和配套服务参差不齐,亟需因地制宜改善提升。要加大投入,发挥好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作用,逐步完善乡镇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书屋、乡村文化记忆馆等实体设施建设,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开发掌上图书馆、乡村数字文化平台、本地民风民俗公众号等虚拟设施,为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乐器”的演奏离不开作为“第一资源”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要着力发掘培育本土文化人才,还要建设能力多样化、来源多边化、类别多元化的人才队伍。能力上,要做到党的思想文化宣传和本土文化发扬“双引擎”共同发力;来源上,不仅需要知识丰富、头脑灵活的年轻血液,也需要乡村情怀浓、本地情况熟的主心骨干;类别上,可以是本地村民、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带动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文明建设,让群众从“听你讲”变成“我来讲”。

组好“大合唱”,创新文化发展形势,干群共建文明乡村。想要文化持续赋能乡村振兴,就必须在守正中把稳舵盘、保持航向,在创新中寻求突破、扬帆远航。在活动形式方面,可以鼓励引导群众自行组织常规性的活动,例如打腰鼓、跳广场舞、广场书画等;也可以学习先进经验,组织新颖文化活动,例如读书分享日、“我来讲堂文化课”、戏曲下乡、汉服文化秀、漆扇手工活动等。特别是在农闲时,要充分利用文化站、文化广场等场所,丰富群众文化视野、营造乡风文明氛围。在文创产品方面,要聚焦以文带产、以资养文,让“文创+”模式真正在乡村活起来。找准产品切入口,结合实际选择两至三个易发展、较成熟、可变现的文化产品;打好宣传组合拳,既要利用线上平台大力推广,又要发动村民自发成为“宣传大使”,不断扩大文化产品知名度;一体推进搭建“文创+”产业体系,从设施到人员,从线下到线上,从宣传到售后,将各个文化产品由点串成线,线织成网,网组成面,带动乡村文化经济发展。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李天然)


责任编辑:李玲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