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荆门西站主体已完工,东西广场已基本建成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诗秋 通讯员 李慧敏 周璐
“今年上半年,漳河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增速均居全市前三位。新城骨架快速成型、城市功能日臻完善、产业名片日益彰显。”9月25日,在荆门市举行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漳河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鲁雷表示,新区抢抓高铁开通机遇,积极构建“1+2”现代产业体系,即以低空经济为引领,现代服务业和现代都市农业为支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区。
“一日通勤圈”即将全省覆盖:同城效应显现
随着荆荆高铁、沿江高铁武荆宜段、呼南高铁襄荆段的加快建设,漳河新区即将迎来高铁时代。高铁的开通,将使新区成为“铁公空”一体化的重要交通枢纽,极大地缩短时空距离,为区域经济融合加速发展注入新动能。新区通过实施环境整治、配套建设等“八大提升行动”,确保荆荆高铁年底顺利通车,全面迎接“高铁时代”的到来。
据荆门高铁新城管理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刘洪海介绍,高铁的开通将助力打造区域交通枢纽中心,构建区域产业协作平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高铁时代的到来,将使新区的“一日通勤圈”覆盖全省,“一日往返圈”覆盖全国,为推动漳河新区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注入强劲动能。
漳河机场全年可飞天气超过300天
2665平方公里空域:释放低空经济新活力
漳河新区以低空经济为引领,创建全国低空经济产业示范基地。依托中航工业特飞所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航空研发制造业,集聚通航企业,推动航空产业园建设,形成了集研发制造、低空消费、运营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新区经发局局长李玉新介绍,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发展元年”,未来产业规模可达“万亿级”。漳河机场已成为全国37个应急救援航空场站之一,全年可飞天气超过300天,协议管制空域面积2665平方公里。机场常年驻场有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水陆两栖飞机、大中型无人机等10余款、近40架航空器,累计保障航校培训、AG600试验试飞、跳伞、农林作业、科学实验等各类飞行达5.3万小时、21万架次。
未来5至7年:打造昆虫产业“四大中心”
漳河新区坚持以昆虫产业为特色,成功举办两届昆虫产业发展大会,签约项目82亿元。谷蛋生物等一批昆虫产业项目已建成投运,形成了昆虫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产业体系。
荆门荆楚科创城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谢艳平表示,昆虫产业具有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小的特点,与新区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的发展定位高度契合。新区以“小昆虫”赋能“大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在2024荆门昆虫产业发展大会上,新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及科技成果转化协议,6个昆虫产业项目在大会上签约,为昆虫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漳河新区将力争在未来5至7年培育昆虫产业链企业20家以上,实现昆虫产业年产值100亿元以上,打造全国昆虫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昆虫产业加工中心、昆虫产业交易中心和昆虫产业创意中心。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