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刘胜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雅青 实习生 周志佳 通讯员 张心雨
9月25日,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科技创新专项)决赛启动仪式暨“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交流展示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刘胜与大家分享他的科研故事。
刘胜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多年深耕芯片封装领域。
芯片封装有多重要?他介绍,一个小小的芯片上有几万个小焊点。要把这些小焊点焊接在一起,必须控制好基板、芯片的翘曲程度。一旦控制不好,整个芯片都会受损。
因此,针对高密度芯片封装翘曲和异质界面开裂导致的低成品率,刘胜和团队提出芯片—封装结构及工艺多场多尺度协同设计方法,提出“不建模不上线”理念并积极实践,加强解决芯片行业共性问题的能力,在微纳制造科学与工程技术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成果。
目前,团队与行业内科研单位、龙头企业组建了国家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制7类封装设备,3类高精度在线检测设备,建立多条封装柔性产线。300多类产品覆盖通讯、汽车等12个行业,集成电路和全系列光模块封装市场份额均居全球第二。
在科研领域拼搏了数十年,年逾六十的刘胜依然没有停下脚步。有人问他,花甲之年,还需要这么拼吗?
对此,刘胜认为,科研是一件既吸引人又辛苦的事,科技创新非下苦功不可。
“青年朋友们,如果有两条路摆在面前,一定要选难走的那条。要勇攀高峰,解决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将科技命脉紧紧握在自己手中,持续提升我国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与安全性。我坚信,中国人有能力去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并且有实力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制造与智能制造。”刘胜说,希望通过“创青春”赛事,看到新一代科研人才更多的创意和成果,推动相关产业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