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郑 洁
编审 ¦ 王 瑞、魏 茜
终审 ¦ 周媛君
投稿邮箱:xfdybjb@163.com
声明:欢迎转发点赞,转载务必标明来源。本文文字、图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当阳五件楚文化文物珍品
重磅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示西周至春秋时期楚国
在礼乐制度、青铜冶铸、金箔加工、
纹饰艺术等方面的重大成就
与当阳在早期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
重要地位
滑动查看展出文物
此次的展览名为“凤凰故国——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今年4月-7月,曾在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展出,获得各界高度评价。
奔流不息的长江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别具一格的荆楚文化则是长江文化的杰出代表。而当阳,则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左传》云:“江汉沮漳,楚之望也”,这里的“望”,是名门望族的意思,是说楚国最鼎盛的时期在江汉沮漳这个区域。古文献记载及大量出土文物表明,春秋时期,楚国以武南下奠定基业,在这里开创春秋第一县,先后有八代十二个国君在当阳及周边的沮漳河流域兴邦创业。其中就有在十多岁就讲出“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的楚庄王,最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历任楚王里成就最高。
九里岗遗址采集石器
去年,当阳的九里岗遗址考古又有了新发现,发掘出了万年以前石器加工场,该遗址群采集与发掘的石制品资料,丰富的实物量为探讨中国南方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发展演变及旧—新石器过渡阶段石器技术变革、人群迁徙等研究提供了关键材料。3万至12万年间的9万年未曾断代,这一成果填补了江汉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的缺环(旧、新石器时代的过渡阶段),直接把当阳的文明史拉长至12万年。九里岗也入选了2023年“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
在此次展览中,值得关注的是,宜昌博物馆的六件楚文化文物珍品亮相,而来自当阳的文物足足有五件,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当阳文化的厚重程度以及楚文化在宜昌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2013年,宜昌市博物馆推出宜昌文物十大国宝,其中有6件出土在当阳沮漳河两岸。这6件文物分别是出自当阳市河溶镇金家山M9号墓的蟠虺纹铜鼎、蟠螭纹抓手铜盏和磨光黑皮陶罐,出自河溶镇磨盘山附近的前雄村曹家岗5号墓的王孙雹簠和春秋漆瑟,出自当阳市草埠湖镇季家湖古城北部一号台基的秦王卑命钟。
王孙雹作蔡姬食簠
2019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牵头,又对沮漳河流域下游楚文化遗址进行了一次系统调查,被调查的141个遗址及采集点中,有86处被确认为楚文化遗址,其中在当阳境内的有30多处。这个数据足以证明当阳的春秋楚遗址为全省之最。
当阳现有不可移动文物40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4处、宜昌市文物保护单位18处、当阳市文物保护单位47处、一般文物保护点305处。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当阳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如此多灿烂的“遗产”,我们便更有义务守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以更多考古研究成果实证中华文明源流。
6月26日,当阳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式启动。目前,普查工作已序时进入实地调查阶段。自启动田野调查工作以来,当阳市普查队利用无人机、RTK、平板、数码相机等专业仪器对文保单位空间位置、保护级别、保存现状、本体边界等数据进行测量测绘、打点采集、信息录入等,形成数据信息。目前,已对当阳的玉阳街道、坝陵街道、草埠湖镇、两河镇、半月镇等24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实地信息采集。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历史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文物则是给这座城市的灵魂注入了血脉和肌体。当阳是个文脉绵长的地方,探源这独有的“文化富矿”,不仅可以回答“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深刻命题,还可以解码“何以当阳”的时代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