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荆州出土竹简中记载的吴王阖庐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9-29 15:33:58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 1983年12月,在江陵砖瓦厂(今属荆州区)发掘的张家山247号西汉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其中有一篇自题为《蓋廬》(今简化字作“盖庐”),共用竹简55支。全文分为九章,各章皆以盖庐的提问为开头,申胥的回答为主体。盖庐就是阖庐,申胥即是伍子胥。(伍子胥的封地在“申”,因此也被当时人称为“申胥”,见于《国语·吴语》韦昭注。)研究者认为“该书除涉及治理国家和用兵作战的理论外,有浓厚的兵阴阳家色彩,如强调‘天之时’、阴阳、刑德、‘用日月之道’、‘用五行之道’等。”张家山汉简《盖庐》的第1至8号简,为该书的第一章,将在荆州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荆州出土简牍文字展”中向公众展出。

2020年10月,在距出土“吴王光戟”的唐维寺M113仅几百米处的另一座编号为“枣林铺造纸厂M46”的战国楚墓中,也出土了一批竹简,我们省称其为“枣纸简”。目前,这批竹简尚在保护修复中。其中有一篇由整理研究者题为《吴王夫差起师伐越》,共用竹简79支,详细记载了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的争霸之战。这篇竹书与2017年公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越公其事》为同一内容,但行文上略有增删。学术界据此评价道:通过考古发掘出土的枣纸简,证明了非科学出土面世的清华简确为真简。在枣纸简《吴王夫差起师伐越》的第14、15、16号简中,记叙了吴王夫差所说的一段话:“(吾)先君盍(闔)膚(盧)所(以)克內(入)郢,隹(唯)夫(鷄)父之遠(荆),天賜中于吳,右我先王。(荆)(師)走,我先王從之走,遠民甬(用)戔(殘)麗,我先王是(以)克內(入)郢。”清华简《越公其事》中的表述与此基本一致。简文中对应的历史事件,即公元前519年,吴公子光作为主要将领,在鸡父之战中大败楚、顿、胡、沈、蔡、陈、许七国联军;至公元前506年,吴王光(阖庐)又率军攻占楚国郢都的辉煌战绩。

参考文献: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定公四年”纪事。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的《越公其事》篇。

《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中的《盖庐》篇。

责任编辑:陈巧玲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