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荆门市东宝区财政80%以上支出保障百姓美好生活,人均GDP全市第一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9-20 23:44:07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诗秋 通讯员 李慧敏 彭迎兵

9月19日,荆门市东宝区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东宝区委副书记、区长董勇详细介绍近年来东宝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的发展成就,并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承诺将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工业支撑持续增强

在经济发展方面,东宝区8个主要经济指标中有5个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GDP保持全市第一。通过争取政策机遇、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消费提振和优化营商环境,东宝区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东宝区1至8月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3个,总投资达217.7亿元;46个亿元项目开工建设,26个项目建成投产,26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4.5亿元,连续6年获评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建设“贡献单位”。

东宝区始终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发展的主题主线,大力推进供应链体系建设,加快绿色磷化工、电子信息、绿色低碳家居三大产业转型升级。截至2023年底,全区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41家,上市公司14家,三大产业实现产值287.7亿元,年均增幅30%以上,多次入选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方面,东宝区2023年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8家,国家级和省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绿色工厂70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9家,科技创新综合排名进入全省前20,东宝获评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区)。

聚焦“急难愁盼”,夯实民生之基

在民生领域,东宝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80%以上,努力打造有温度的城市,通过多措并举助力就业创业,不断放大教育医疗优势,坚决守牢社会安全底线。

今年以来,开展“归巢筑梦 共兴东宝”就业创业政策推介会等活动77场,引回大学生5103人、引进外地劳动力4081人,帮助企业招工引才6025人。开展“优才计划”专项工作,新引进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81人;长宁实验学校、实验小学、象山小学等18所新改建学校全面建设,新增学位3300余个;组建以荆门市人民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城市医疗联合体,基层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升。

东宝区落实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和救助措施,近两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待遇累计增长18.3%,走在全市前列。着力防范化解房地产、社会治安等领域风险,3个“保交楼”项目按期交房,10个“保办证”项目完成总证办理,惠及居民业主1500户。刑事发案率下降33.4%,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特色农业发展亮眼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美丽东宝更加宜居。

——看城市,2023年东宝城镇化率达78.92%,位居全省前列。城市主次干道提档升级,罗汉山隧道、海慧路东段、长兴大道下穿铁路等一批重要交通路段建成投用。改造老旧小区141个,新增停车位8500余个,读书台游园、龙凤山公园、“五馆一中心”等服务设施投入使用,群众休闲娱乐有了新去处。

——看乡村,东宝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改革新模式,在全市率先开展“强村共富公司”试点建设,2023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万元,高于省市平均水平。

——看农业,东宝区新增两个“国字号”品牌。“楚宝黑头羊”顺利通过国家级山羊新品种认定,成为全省首个自主培育的肉羊新品种;“儿茶上清丸”获批上市,成为全市首个国家一类中药新药。东宝区被认定为全省首批油菜良种繁育基地,特色农业的发展成为东宝区乡村振兴的亮点。

——看生态,东宝区以试点先行探索生态发展,推进牌楼西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省级试点,目前,试点任务已基本完成,牌楼西河水清了,岸绿了,环境变美了,河道流量提升近3倍,水质稳定提升至Ⅳ类以上。一年来,流域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7万元增至3.1万元,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从136万元增至200万元。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对此,董勇表示:“东宝区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改革,优化服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们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办成、办好一批‘关键小事’,解决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关心的问题。”

责任编辑:张诗秋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