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通讯员 赵丽娅
近年来,大冶市通过构建乡村红色驿站阵地体系,持续推进资源、服务、平台下沉,着力解决村湾党组织活动无阵地、村民议事无场所、承接上级资源服务无配套设施等问题,打造一批“家门口的党群阵地”,实现“大事全域联动、小事一站解决”,打通了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
触角延伸,服务阵地建设全域覆盖。按照科学布局、共建共享的原则,持续推广1个党群服务中心+N个功能型红色驿站模式,为乡村治理提供阵地保障。全域化布局。坚持不搞大拆大建、贪大求奢,在盘活现有资源基础上,按照“三个一批”原则(祠堂礼堂转化一批、闲置房屋捐建一批、群众筹资共建一批)分类分批打造2548个各具特色的湾组红色驿站。标准化建设。坚持实用、管用,按照“五个一”(一个阵地、一批标语、一套制度、一本台账、一个公开栏)要求,打造党建活动、民主议事、便民服务、纠纷调处等基础功能区,以及幸福食堂、幼儿托管等N个特色功能区,满足群众差异化共享需求。多元化投入。驿站建设及运行资金由乡镇党委负责统筹、村党组织具体落实,按照“市级奖一点、部门补一点、能人捐一点、群众出一点”模式,根据建设类型和投入金额,实行分类奖补。同时,引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参与驿站共建,通过项目认领、公益赞助等方式参与建设,扩展驿站建设资金来源。
聚焦需求,服务资源下沉一站多元。按照“群众需要什么、驿站提供什么”原则,结合资源服务平台下沉,精准对接服务项目与群众需求。融合“一站式”综合服务。将流动党员服务、残疾人服务、下岗失业登记、社保医保办理等20余项代办事项下沉红色驿站,推动矛盾化解、群众诉求、政务服务“一站服务、一站兜底”,为群众帮办、代办、上门办理公共服务事项5853件,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最精细、最便捷、最暖心的家门口服务。陈贵镇袁伏二村新屋湾红色驿站内设云端政务超市,通过远程视频等技术手段,为办事群众提供远程“面对面、手把手”的贴心政务服务,过去周边群众要到市里办理的事项,现在不出村湾就可以办理。提供“议事厅”协商服务。依托湾组红色驿站,创新建立民主协商“四议”“六步走”议事协商、“两会三公开一报告”等协商共治系列体制机制,建好用实“阳光议事厅”“湾组夜话”等一批群众议事平台,发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进一步提高乡村自治水平。拓展“乡里情”文化服务。深入挖掘村湾文化基因和文化元素,打造属于老百姓自己的精神家园,以红色驿站为载体,建设“村史馆”“知青馆”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定期开展“我们的节日”“我看家乡新变化”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精神生活。灵乡镇风桥村有着悠久的农耕文化传统,近年来,随着共同缔造理念的深入,江林巷湾群众“主人翁”意识逐步增强,提议将集体所有废弃稻谷加工厂打造成集带货直播、农耕展示、群众休闲于一体的活动阵地,为群众提供学习教育、休闲活动的同时,有效留住乡村记忆,凝聚振兴力量。
管理联动,服务机制运行常态长效。坚持管用并重、质效齐抓,整合辖区资源和力量,推动多元参与、多方联动,将各方力量汇聚到红色驿站。专人专管。实行镇村兜底管理,由村党组织负责驿站的日常管理,村“两委”干部联系包保、驻点服务,以村湾为治理单元条块式管理推进红色驿站运转、维护。合作共管。深化群团组织改革,积极推动工青妇、残联等群团组织力量向村湾延伸、进驻红色驿站,结合职能和资源,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结合村民需求开展错时和延时服务,确保驿站“进得了门、留得住人”。刘仁八镇下纪村利用下纪铺湾红色驿站开展“希望家园”暑期托管,凝聚团委、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等多方力量,除开设作业辅导、趣味阅读等常规课程外,还融入了中国历史讲解、非遗文化——漆扇制作等特色课程,服务学生达450人次。授权自管。充分发挥湾组理事会带头作用,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激发“五老”及热心群众主人翁意识,并组建“爱心联盟”“互助小组”等平台,开展沙龙式自我服务、互帮互助。在金湖街道踩畈村踩畈湾理事会主导下,组建了互助小组并常态开展帮扶活动,以“小老”助“老老”,同时承担起红色驿站卫生打扫、日常维护等事宜。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