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柳林红”的形成和发展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9-13 14:53:31

 

“柳林红”的形成和发展

石雪峰

    大革命时期,黄梅县是鄂赣皖边革命中心地,而地处鼓角山区的柳林又是黄梅四山革命根据地之核心。柳林地区革命爆发早、影响大、成就高,全境革命元素遍布,红旗漫天,赤色满地,声名远播,在黄梅及其周边广大地区享有“柳林红”的盛誉。及至全国革命胜利、共和国建立后,柳林红仍然映天照地,永不褪色。柳林人民为一抹柳林红所做出的贡献,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方方面面的充分肯定。寻根寻底,寻源寻头。那么,柳林红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呢?

一、踊跃干革命,万众一心铸就柳林红

柳林地处鄂皖交界的黄梅北部山区,境内崇山峻岭,沟壑纵横,土地贫,因古角山河上游河口有一片沙滩,其上多生高大柳树而得名。二十世纪初叶,这里地主阶级沉重压迫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挣扎于水深火热中的贫苦农民群众,积极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洪流之中,一时间柳林地区农民协会、赤卫队组织如雨后春笋,全县乡村最早的中共党支部在古角山区建立,觉悟了的农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纷纷自我武装,拿起梭镖、红缨枪,向地主阶级、军阀势力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整个柳林大地是户户革命,人人革命,男也革命,女也革命,老也革命,少也革命,即便是恶霸地主反动派家也有人参加革命,如王绍之曾几次枪杀他反动团总父亲王焕庭未果。如此一来,乡红旗、一片赤色的柳林,便迅速成为黄梅革命中心地核心区,给人以强烈的赤色柳林印象,“柳林红”就此形成。

1927年“4·12”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向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而在柳林地区的国民党反动派代理人、大地主、反动团总王焕庭则在柳林河滩柳树林里大开杀戒,以吊打、刀砍、凌迟、开膛剖肚等残忍手段,两年间共屠杀共产党人、红军战士、革命志士和群众960余人,造成震惊大江南北的“柳林惨案”。

柳林惨案惨绝人寰,王焕庭和刽子手曾将烈士心肝肺掏出煎炒下酒作乐,惨案发生期间,柳林地区终日血,恐怖万分:在一棵歪脖子柳树下,共有100余人被残杀,柳林河滩和柳林河被烈士鲜血染得通红;在死难的烈士中有父子母女的,有兄弟姐妹的,有郎舅姑嫂的,有祖孙三代的,有一家四口的,其中300多家被灭门绝户,若干个村庄成为无人村。但是革命烈火是扑不灭的,未死的柳林人又从地上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埋葬亲人的尸体,继续革命,他们万众一心,前仆后继,逾挫逾勇,不夺全胜不罢休。

在柳林河滩遇难或从柳林山区走出的著名烈士有:中共古角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中共黄梅县委书记李镜人;中共黄梅县委组织部部长、县苏维埃政府党团书记兼文化委员李芳;中共党员、黄梅县北区妇协宣传委员胡赤群;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王达强,长征时任中央纵队老干部休养连指导员,牺牲前任中共越西特委书记、四川冕宁县抗日军总司令王绍之等。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柳林共有千余优秀儿女为革命献身,在册烈士453名,死难的革命群众多达二千余人。烈士们对敌斗争英勇,牺牲壮烈,王达强在狱中写下著名的明志诗篇《七歌》,走向刑场时,一路高唱《七歌》,一路挥手向群众致意;胡赤群牺牲前被敌人剥光衣服游乡示众,受尽百般羞辱,后被敌人用带的杉树棍捅死。面对敌之兽行,胡赤群大义凛然,高呼“革命成功万岁!共产党万岁”口号。正是这些无畏的烈士们用鲜血铸就了柳林红,并以其英雄壮举使“柳林红”光芒四射。

二、不忘来时路,接力传承护卫柳林红

革命胜利不容易,战斗岁月不能忘。柳林红已成为黄梅革命的精神象征,成为引领全县人民勇毅前行的一面旗帜,发挥着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的巨大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柳林人民像当年革命走在前列一样,率先通过系列活动和方式来纪念先烈,高举革命红旗,传承红色基因,护卫柳林红。

1、率先开展公祭活动,大力褒扬革命烈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柳林人民不忘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自1949年5月时起,便将大规模公祭革命烈士活动有序开展起来,全乡人民都把祭奠英烈看得比祭奠先祖还重要,很多人家是先祭烈士后祭祖。柳林史上最大规模一次公祭先烈活动是在1951年8月,其时,中央人民政府南方革命根据地访问团来梅凭吊先烈并赴柳林苏区慰问,中共黄梅县委、县人民政府和柳林地方党委、政府借此良机,在柳林河滩召开万人公祭大会,以纪念柳林地区所有革命先烈,当时庄严肃穆的会场两侧祭门上贴有一副对联:“沙场上,牢狱中,多少健儿成烈士;大河边,柳树下,一杯浊酒悼忠魂。”此联准确表达出了柳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所付出的重大牺牲和突出贡献,以及人们怀念先烈、景仰先烈的无比沉痛心情。此后70多年来,柳林人民都要举行烈士公祭活动,通过公祭活动让先烈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同时亦彰显和护卫柳林红。

2、率先修建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塔,建立永久性纪念先烈场所。柳林烈士陵园选址在柳林河滩烈士遇难地,建于1983年。园内建有烈士碑廊和270多名烈士墓,其中有王绍之、王达强、李镜人、李芳、胡赤群、熊桐柏等著名烈士墓。柳林烈士纪念塔建在陵园东侧象山上,1968年首建,1987年维修,2019年重建。柳林烈士陵园和柳林烈士纪念塔修建起来后,柳林地区烈士公祭活动便有了固定场所,每年清明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和春节,都有方方面面人士来此祭奠英烈,并现场举行入团、入队、入党宣誓和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来进一步彰显和护卫柳林红。

3、率先编印革命史册,让先烈的英雄事迹世代相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多年间,除县党史办、县志办、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在编印发行的《黄梅革命史》(志)书籍中重点收录柳林地区革命史外,历届柳林党委和政府都注重编印柳林地方革命史册和先烈诗文录,用以弘扬柳林革命的光荣传统和烈士英雄事迹,出版的著作有《柳林革命发展史》《柳林英烈》和《柳林革命诗文选》等。这些书籍成了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亦与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塔等地表纪念设施一起,共同彰显和护卫柳林红。

三、改革求发展,富民强乡永葆柳林红

革命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就是为了人民大众能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下过上幸福美满的新生活,达到“民富国强”的美好愿景,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柳林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迈上了改革开放奔小康的快车道,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后,广大干群喜乘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二十大强劲东风,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大道上突飞猛进,山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

1、率先推进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使农民增产增收,一举解决了温饱问题。1979年,柳林人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以果敢的革命首创精神,一举挣脱“大锅饭”的羁绊,率先在全县推行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当年粮食总产比上一年增产40%,油料增产60%,多种经营增产46%,社员人纯收入增加三成,一举解决了种田农民吃不饱饭的尴尬问题。柳林人民敢于率先吃螃蟹的创举,吹响了全县农村改革号角,被县委树为样板,为推动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充分利用柳林山清水秀和人文景观丰富的独特红绿资源,大兴旅游业,促使柳林经济社会发展换提速。柳林不仅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而且人文景观遍地、红色文化和禅文化厚重,整个柳林山区是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乡党委、乡政府引导全乡人民解放思想,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所在,此路不通,则行彼路,立足山水资源开“富矿”,跳出农门谋发展。依据红绿结合做文章这一思路,各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兴旅游业。如南北山、塔畈等村的禅文化游,望江山、李牌楼和徐东山等村的乡村避暑度假游,老铺村的赏花、漂流、户外拓展游,柳林河沿线村庄的红色文化游,吸引了来自鄂赣皖三省周边数十县市的游客,尤其是老铺村破漂流落差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漂流项目,不仅使周边鄂赣皖三省甚至更远省市的青少年游客趋之若鹜,每年来此漂流游乐者以数万计,基地不仅赚取了可观的门票,同时还将柳林地区的竹木山货和土特产品销售一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红吃红,靠绿吃绿,柳林人民用红绿结合方式将旅游业快速发展起来,一举实现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换提速升级,加速了跳跃式发展步伐。至2018年,全乡所有贫困村贫困户摘帽脱贫,2022年,全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入全县山区上游行列。

3、多方筹资新修或改造基础设施,努力缩小城乡差别,让乡村更美丽,农民生活更幸福。最近20年来,全乡共筹资金1亿多元,新修或改造水、电、路、信和广播电视讯号等基础设施,至2023年末,全乡13个村109个村民小组4984个农户均吃上了自来水,通了电,乡主干公路实现黑化,村组公路全部硬化到达自然墩,修建了10个5G基站,实现了电信讯号全覆盖,广播电视亦实现了村村通。各村均修建起村民服务中心楼,建起了卫生室和图书阅览室,在主要村庄或多数人口聚集地,修建起村民文化活动场所,倡导村民开展各项健身活动。如今的村民,喝得一口好水,行得一脚好路,住得一栋好房,真的是吃讲营养,穿讲漂亮,住讲舒适,用讲高档,行讲自驾车辆,外出旅游更是风行的时尚。老铺村最近十几年来,特别是近三年来,在市、县老促会的精心组织和帮扶下,多方筹集大笔资金,努力整治山河和人居环境,全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在,展现在你面前的是高标准的黑化通村公路,气派十足的村民服务中心楼,花木掩映的文化长廊,农户门前错落有致的镂空围墙和花草点缀,农家院落里时不时飞出的欢声笑语。这一切的一切,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更是城乡差别缩小和农民生活幸福的见证。而革命先烈所要追求的大同社会不就正是这样的愿景吗?

柳林红从形成到发展,整整经历了一个世纪风雨。在这100年里,柳林人民以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不胜不休的执著精神,牢记历史的呵护精神,勇毅前行的进取精神,打造了柳林红,护卫了柳林红,发展了柳林红。

昨日的柳林是可歌可泣的,今日的柳林是辉煌灿烂的,相信未来的柳林也一定会更加出彩、引人点赞的。是的,永不满足现状的柳林人民,为了实现更新更高的目标,正高举红旗,朝着美丽乡村建设大道前进!

柳林红必将永续青春,更加艳丽!

 

黄梅县老促会 石雪峰



责任编辑:严薇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