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范露、吕越)樊城区聚焦破解基层“人少事多、权小责大”困局,着眼基层需要,找准切口、把握关键,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探索推行“321”工作法,通过打出一套松绑减压和赋能增效的“组合拳”,切实为基层“减压力、添动力、增活力”,推动“壮马轻车”。
“三力”齐发,跑赢减负“马拉松”
规范机制挂牌,为基层创造“清爽”阵地。下沉一线排查梳理村(社区)挂牌情况,指导村(社区)严格按照“一横四竖一标识”要求规范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外部挂牌,对照《湖北省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挂牌规范及示意图》,对区直部门在村(社区)设立的工作机构、加挂的各种牌子、上墙制度等按照能整合的统筹整合,能取消的一律取消原则,逐一对照清理规范。目前,已规范清理村级组织外部标牌423块,其中村250块,社区173块。
绘好“三张清单”,为基层厘清职责边界。全面梳理村级组织需承担的工作事项,制定村级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事项、依法协助政府履行职责事项和依法履行负面事项“三张清单”,精准定位村级组织权责。目前,明确依法履行事项清单村级组织18项、社区组织19项;依法协助政府履行事项清单村级组织53项、社区组织56项;负面事项清单12项。同时进一步梳理明确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职责范围内的证明核实事项,制定不应由村级组织出具的证明事项清单指导目录两批次,其中,第一批31项、第二批14项。
坚持试点先行,为基层减负培树榜样。按照试点先行,经验推广的思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原街道幸福社区、牛首镇普陀社区、太平店镇高田村作为村级组织减负观测点,并建立《村级组织减负观测点台账》。以月度为单位,收集台账数据,分析研判,通过“以点带面”、“以下观上”的方式,及时准确掌握基层负担动态。同时选取杜甫巷社区作为试点开展“一套表”改革,梳理需要社区填报的基础表97个 ,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收集区直单位表格填报需求,为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报表体系,实现统一制表、任务下发和统一收表提供数据基础,加快构建“一次录入、随时查阅、多方共享”的数据调取模式,真正推动基层减负“一路生花”。
“双轮”驱动,跑出减负“加速度”
强化督导抓落实。开展专项行动期间,面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通过群众投诉举报、观测点即时监测等手段,第一时间发现、曝光和处理违规问题。多次实地走访樊城区减负观测点,对综合服务设施挂牌不规范、专项行动认识度不高的村(社区),下发专项行动整改工作提示10余次,并以镇(街道)为单位集中清理没有法律法规或政策依据、没有经费保障、没有实际效果、村民群众不认可的村级组织工作事务和证明事项,要求各镇(街道)全面自查并上报专项行动进展情况及《镇(街道)自查自纠排查表》,确保基层减负工作落实落地、见行见效。
培训赋能促提升。联合樊城区委作风办举办全区职能部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培训班,组织60余名干部参加培训,通过观摩学习、交流讨论,全面提升干部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政策、标准、方式的理解,推动全区减负工作落实落细,为基层真正做到“松绑减负”。
一“码”当先,驶入减负“加速道”
开发“樊减负”微信小程序“樊城减负邀您参与”,实现“码”上监督,方便基层干部群众随时随地报送减负问题和建议。围绕推动明晰村(社区)权责边界,设置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两个栏目,及时收集随意向基层摊派任务的具体单位、科室、责任人、摊派的具体任务,实现问题线索直报,避免“中梗阻”,形成收集—处理—推进—整改的工作闭环,推动基层减负落到实处,切实将基层工作负担“减下来”,服务群众质效“提上去”。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