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 调的是矛盾纠纷,解的是民意民情。近年来,八岭山镇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探索矛盾纠纷化解新途径,创新推出婚姻家庭“1234工作法”、诉源治理工作法等,融合更多解纷力量,根据调解工作难易程度和社会影响,采取不同的调解方法,实现婚姻家庭矛盾“一体化联动、多元化解纷、全链条闭环”的化解模式。
婚姻家庭纠纷调解“1234工作法”显成效
2024年,八岭山镇摸排矛盾纠纷1000余次共40起,其中家庭婚姻、情感类纠纷13起,调解成功12起,1起正在调解中,调解成功率92.3%。经镇平安办牵头,重点化解了以三桥村苏某与张某、新湾村张某为代表的,可能引发民转刑、刑转命等重大家庭婚姻纠纷4件。
2024年8月5日,经八岭山派出所上报,三桥村常住人员苏某与其前夫因其子抚养权问题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并报警,双方均放弃孩子抚养权,要求对方养育孩子,男方对女方采取了用水果刀划伤等过激行为。接到这一情况后,八岭山派出所及三桥村立即进行调解,初期调解不尽如人意。随后,镇级迅速召开研判会,成立了以镇平安办牵头、派出所、司法所、三桥村为成员的矛调专班,专班3次赴男方居住地与当地平安部门沟通见面,就该矛盾纠纷的化解方案进行商讨。8月22日,在八岭山镇专班与男方户籍所在地专班的共同努力下,通过面对面谈判、分开对话、沟通理解和换位思考、法治教育、兑现协议、综合调解等多种方法,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签订协议书,该重大矛盾纠纷得到化解。
多元治理,融合更多力量解纠纷
2024年4月,荆州区人民法院纪南法庭在八岭山镇朱家岭村,通过“法庭+司法所+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动调解模式,成功化解了李某与其弟弟因继承遗产产生的家庭矛盾。前期李某认为自己赡养父母时间较长,理应分得更多遗产,其中涉及到拆迁土地、农田等,要求对方拿出十万元,否则将采取极端手段报复。调解会上,人民调解员与纪南法庭庭长分工合作,从法与情两方面入手,人民调解员先从人情、民俗等方面与当事人进行沟通、疏导、协商,纪南法庭庭长则向当事人李某讲解我国法律对遗产的处理原则,以及《民法典》中关于遗产继承的相关法律规定,并强调赡养老人是子女的共同责任。最后,在纪南法庭、司法所、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李某双方当场达成了调解协议,后经持续跟踪回访,该遗产纠纷得到彻底化解。
八岭山镇充分发挥联动共建优势,打造“法庭+司法所+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建机制,融合更多解纷力量,注重发挥人民法庭在化解矛盾纠纷“防线、底线”作用,着力打造诉源治理新路径,推动实现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愿景,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用“情理法”解开千千结
2024年9月,镇平安办受理一起婚姻纠纷,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并组织双方开展调解。据了解,夫妻双方年龄均50岁,两人为重组家庭,女方育有一儿一女,婚后未再生育子女。二人共同生活十年,女方称男方消费观念差异大,对子女不关心,对其亲戚不尊重,多次发生争执,并互殴、厮打。因考虑到双方争议点并不是重大过错或重大利益,而是为了争面子、赌气,化解的关键在于疏导。调解员通过亲情教育、感恩教育、子女教育,宣讲法律法规知识,情法并用,当事人双方终于达成一致协议,约定今后对子女的教育、生活由双方共同承担,今后有争议好好沟通,不得发生肢体冲突。
八岭山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坚持以“情”为先、以“理”为主、以“法”为盾,依托“局村共享律师”“荆安在线”等各类普法宣传,构建了“情理法融合”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法,着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