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根据您公司的技术需求,我们将针对关键技术难点匹配相关科研院所,出具一份详细的技术报告。”
日前,湖北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技术经理人周昉与武汉风潮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沟通确认企业技术需求细节,再通过天网平台帮助企业寻找技术供给方。
在“天网”平台活跃着一批像周昉这样的技术经理人,他们如同“科技红娘”,为科技企业和高校院所、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以及人才、金融等创新服务机构搭建合作的桥梁,促成供需双方技术交易和人才、金融、场景等资源的精准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创新动力。
5个月联络500余家企业和高校院所
促成20余项技术合作
今年3月,周昉加入湖北科创供应链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技术经理人。在此之前,他获得了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就职于国内外多家知名生物医药公司和投行,曾参与多个科技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和专利投资项目。
“看到‘天网’平台上每天不断增加的企业技术需求,以及更多企业通过平台找到满意的科创资源,我觉得工作很有意义。”周昉对技术经理人工作充满热情。“目前我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链接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创新机构等全国科技资源,导入‘天网’平台,促成技术交易,利用平台资源赋能湖北企业科技创新。”
技术经理人周昉(右一)撮合供需双方对接
“每天要与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对接沟通,需要在技术和市场间不断‘转场’,工作节奏很快。”
周昉还记得8月份最忙的一天:8月13日一大早,周昉便投身于平台与光谷实验室的战略合作洽谈中,探讨如何高效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紧接着,他迅速转换角色,与武汉甘饴生物详细沟通该公司的技术需求痛点,凭借其在生物医学领域深厚的专业知识,撰写详尽的技术报告。
10点左右,为了筹备新服务功能在“天网”上线,他需要在不同单位和部门间统筹协调资源、把控项目进度,召集企业开展平台研讨会。
下午,周昉又摇身一变成为“平台推介官”,上门拜访并邀请企业入驻“天网”平台。返回办公室后,他与武汉甘饴生物进一步沟通,为企业寻找更为贴合实际的技术升级方案。
科研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间需要经历复杂的多方对接沟通洽谈的过程,周昉的这一天,是技术经理人价值的生动体现。
“每当看到企业和高校院所通过‘天网’平台及技术经理人撮合,达成技术交易及联合科技攻关合作,我们就由衷地感到高兴。”周昉对一些成功撮合的案例津津乐道。
虽然担任技术经理人不到半年,但周昉已链接东湖高新区26家重点创新平台,9所省内知名高校,联系了区内500余家企业,成功促成20余项技术联合攻关合作。
当好“科技红娘”
需学习跨学科知识和技能
与周昉一样,技术经理人邓智予也是硕士毕业,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工程专业毕业后,曾在知名生物企业和医院从事基因检测产品研发等工作。
“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上‘天网’查看用户新发布的技术需求,并与团队同事一一联系相关企业进行电话回访,核实确认需求真实性以及具体要求。”邓智予介绍,企业需求确认后,技术经理人随后从高校课题组、其他企业的技术服务等资源中,寻找能够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当天下午,她撰写相关企业的需求匹配报告,包括该需求的分析,以及能够提供解决方案的专家、机构及其代表性专利,发给企业。企业认可之后,她再联系资源供给方,询问开展合作的意愿,撮合供需双方商谈合作。
技术经理人邓智予电话联系企业确认需求真实性
“干好这项工作通常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技术评估、法律知识、商业谈判、基金投资等知识。”邓智予说,进入岗位以来,她持续加强学习行业和产业知识,熟悉产业链结构,同时关注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动态,积累更多科技成果知识库,以便更快更精准地为企业的技术问题寻找解决路径。
技术经理人是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从事成果挖掘、培育、孵化、熟化、评价、推广、交易并提供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相关服务的专业人员,他们不仅连接着市场和产业,还连接着科研院所,为“沉睡”的科技成果找到市场需求和产业化机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
在技术经理人的协助下,湖北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已完成供需对接6141项,正在对接中10172项。
湖北科创供应链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天网”着力建立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技术经理人队伍,团队成员大多数拥有硕士学位,有多人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他们促进东湖高新区科创服务进一步走深走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为经济发展提供创新动力;搭建科研人员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促进双方的合作与交流,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在技术转移过程中评估和控制风险,确保技术转化的可行性和成功率。
信息来源:长江日报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