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人文团风|王新平:两地将军山 历史不一般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9-09 11:15:03

大崎山脚下有两个将军山,一座是杜皮乡铁冶境内的将军山,一座是团风县与武汉市新洲区交界的将军山,两山相距二十余华里,而两地故事各领风骚,引人入胜。

团风县杜皮乡境内有将军山,传说是历史上有杨林两位武将,帮助朝廷战胜外族入侵,平定匪患,取得战争胜利,朝廷给予封赏邑地,称此山为将军山。逝世后民众为纪念这两位将军,在山上修建寺庙,取名“杨林寺”。此山乃龙王山余脉,海拔475米,呈东西走向。宋末元初开始,附近山民建寨垒墙筑堡,结盟自保,有说民间武士罗尔弼曾在该寨占山为王,做过一段时间的寨主。

将军山因地处老黄冈县东西两乡四区的接合部,革命战争年代,黄冈山区以漆先庭为领导的共产党地下组织,长期活动在这一地区。上世纪三十年代土地革命时期,红二十八军在鄂东大崎山周围进行游击战争,政委高敬亭曾在此寨内的杨林寺设立指挥部,在杨林寺召开过重要的军事会议,是红色革命的遗址地之一。

1946年初冬,黄冈中心县委书记林桂华不幸牺牲,国民党加紧对黄冈北部山区的血腥统治,实行拆塆并村,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清剿”。以漆先庭为首的其他黄冈共产党人坚持革命斗争。漆先庭为便于隐蔽,把自己的儿子漆福麟送到杨林寺当和尚,把其他人安排到廖家山一带隐藏,自己则躲进杨林寺附近的山洞。

杨林寺附近的山洞较狭窄,漆先庭个子高,进出、休息很不方便,加之食品来源困难和不安全,漆先庭又转移到黄细冲稍大的一个山洞。

将军山西边的黄细冲,是地下共产党的战斗堡垒村,在二十八年的峥嵘岁月里,这里没有出现一个背叛革命的人物。在《黄冈革命史资料汇编》里记载,是“从开始红到头的红色村庄。”漆先庭住进的这个山洞在农户苏长人家山下约五百米远的一条小河边,是由一块大青石靠在河岸边形成的,里面比较宽敞。石洞周围的田边地角有些南瓜,洞内还有苏长人准备的一摞烟折子,人睡在上面,可避免寒气、潮气。一天夜晚,漆先庭摸到苏长人家,想看看苏家人被并村赶走时留藏的粮食还在不在,结果发现不仅粮食还在,而且还有几箩筐木炭,这令他喜出望外。洞里烧柴禾做饭会冒烟,容易暴露,这些木炭正好派上用场。漆先庭感激苏长人想得周到细致。

这年冬天来得特别早,正应“屋漏偏逢连阴雨”。漆先庭在洞里常常是饥寒交迫,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不论是煮饭吃,还是啃生南瓜,他每吃一“餐”,都用木炭在石壁上划一道印子,直至粮食吃完。后来,大雪封了山,南瓜、野菜也没有了,他整整饿了四天,幸好黄冈便衣队员欧少伦带着吃的找到他,才保住命。

漆先庭在黄细冲山洞里住了八十四天,加上在杨林寺山洞里的十九天,共一百零三天,只吃过八十四餐“饭”,包括野菜和一根红苕也算一顿饭。被接出山洞时,人已是骨瘦如柴,瘦了近三十斤。战争年代的将军山赓续了红色革命火种,见证了共产党人矢志革命的初心、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信仰坚定的优秀品质。

大崎山下另有一个叫将军山的地方,那就是现在团风县与武汉市新洲区交界的地方,位于大崎山西边接天山下的将军山。这个将军山地名的由来更为神话传奇。

相传古时在皇宫,小太子养了个宠物,一只七彩锦鸡,宫廷一群小孩经常在后宫一齐追赶锦鸡嬉闹玩耍。一日,不料,锦鸡发怒,噗噗一下飞出了皇宫,皇上即命宫中沈将军出来捉回这只锦鸡。锦鸡飞呀飞,栖息在大崎山西南坡一坳口的大枫树下,人们在大枫树下见到如此一只闪闪发亮的七彩鸡,以后称此地名“锦鸡坳”。当将军赶来时,锦鸡又飞往另一个山坳,落在一个水晶石头上,将军再追至,刚一抓,锦鸡拍翅再飞,将军只抓下一根羽毛,锦鸡少了一根羽毛,扑楞朴楞飞到大崎山腰的一个山凹的水塘中,呜呼淹死了。将军深感有愧皇恩,不敢回朝复命,就在接天山下的笔架山上,找了一个山洞闭关送终。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位将军,将笔架山改名为将军山。锦鸡坳改为金鸡坳,锦鸡踏过的水晶石的地方叫水晶坳,锦鸡淹死的地方叫淹鸡,现人们称为“安基”。

1868年,清兵部给事中的洪良品游览将军山,在其诗《登将军山》中云:“隐隐烽烟樵唱断,萧萧戍垒暮云平。山空涧沸松风响,犹似当年铁马声。”

1937年春末,刚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二十八军,从黄安麻城运动游击至大崎山西边的接天山地区,队伍扎营时,往将军山方向放出排哨。此时国民党32、33、65师也尾随至黄冈西乡地区。敌33师一路193团由柳河沿千里岗向将军山攻击,另一路198团由邓家山向胡家山运动。当红28军正在胡家山开会时期,得到情报后即刻作出转移决定,红军排哨战士发扬敢打敢拼的英雄气概,利用将军山的地形地物,阻敌于几陪的国民党兵,掩护全军安全转移,这就是《团风县志》中记载的“接天山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鄂东抗日独立游击五大队,就驻扎在将军山后的黄冈麻城交界的芦泗坳,将军山因其地势前突,就成了五大队的战略门户。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士,在这里训练演习、整军备战,发展队伍、出击日寇,取得多次战斗胜利,深得民众信赖,成为一支有较大影响的人民抗日队伍。

解放战争时期,黄冈便衣队中余良贵领导的便衣队,以将军山为中心的冈北及麻城南部山区进行广泛的革命斗争,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1952年,新洲区从黄冈划出后,这里曾发生过不愉快的事件,后经省地有关领导协调解决,山里的人们一直和睦团结,互敬互尊,迎来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建设时期,走上了共同发展的步道。

进入新的世纪,这个将军山在武汉市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里,更是如鱼得水,走上了旅游产业发展的道路,一个崭新的将军山将以更靓丽的雄姿展现在世人面前。

王新平,团风人,黄冈市作协会员。当过兵,酷爱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长期研究地名文化。著有诗集《无悔人生》和《新平文集》《团风地名故事》。

责任编辑:申梦芊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