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做实五湾工作 共建美好家园 ——罗田县深化共同缔造助力天堂湖小流域综合治理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9-08 00:21:08

“猪圈味道没有了,污水也不见了,一出门就是路,一推窗就是青山绿水,住着真舒心!”罗田县九资河镇张家咀村村民方向明高兴地说。

天堂湖小流域位于罗田县东北部九资河镇境内,地处大别山南麓生态屏障,区域内山高坡陡、北高南低,森林覆盖率高。总面积156平方公里,涉及11个村和3个林场,共403个自然湾,常住户数5115户,常住人口19848人。流域内整体存在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发展难、农村风貌管控混乱、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增效不佳等问题。

近年来,罗田县采取“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社会共建、全民共享”模式,动员广大群众、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到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来。治理后的天堂湖小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水系通畅洁净,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迅速,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加快转变,“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目标基本实现。

围炉夜话兴湾

水口垸位于九资河镇河西畈村,全湾只有11户人家,几年前这里经济发展落后,进出道路坡陡弯多、狭窄难行,房屋乱搭乱建,柴草随处堆放,生活垃圾遍地,池塘污水横流。

看到家乡依然落户,在外务工近30年的朱七一,决定回家创业,跟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共同打拼致富。

“外面现在都发展得好,湾里还这么脏乱差,我们要改变搞旅游!”

“算了,我们这里搞不起来,我们只会种田打工,搞旅游我们不在行。”

面对乡亲们的不解和已经固化的思想,朱七一没有退缩,继续和哥哥朱三定一起多次召集湾里的群众商量,誓言要改变落后的面貌。经过多次敞开心扉、交心畅谈,大家思想慢慢开始转变。

“我们要自己动手改造,先干起来!先把进湾的路修通,把脏乱差的湾落整治好,后面再建一座度假酒店,将水口垸改造成农旅结合的庄园,把游客引进湾里,湾里人就能依靠旅游产业增加收入,水口垸才能发展起来。”2014年的冬天夜里,朱七一又把湾里的11户人家召集起来,围坐在火塘边,说出自己的计划,大家都觉得可行。

之后,在党员带动下,水口垸11户村民代表在共建“水口庄园”的协议上签下自己名字,达成整合资源、土地公有、资金集中、统一规划、全民参与、该拆就拆、不还建、零补偿、每户出资10万元共同建设水口垸生态休闲农庄的统一策略。

历经六年改造,如今的水口垸,一栋栋小楼错落有致,环境干净整洁,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成了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在天堂湖小流域,党建引领,不断完善参与机制,通过召开湾组会“一起谋”,建立“1+3+5”的群众议事体系,即建一个议事平台,列出三个清单,运用“说、议、办、晒、评”五步工作法,广泛发动群众集思广益,大家围坐在一起,围绕环境整治、污水治理、道路拓宽、灌溉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最关心的难点痛点问题共商共议,征求意见建议180条,协调解决问题200余个。

党员联户强湾

“我本来不想拆了这个猪圈,党员王祥坤一直给我做工作,回过头来想一想,路宽了,环境好了,自己过得也舒坦,隔天就自己动手拆了。”圣人堂4组村民陈双说起此事,还有些不好意思。

“我家店的客人越来越多,多亏村里党员中心户胡治江,他家的菜味道做得好,我每次去请教,他都不厌其烦地教我,还经常把大家聚在一起,讨论新菜的做法。”圣人堂村农家乐店主王四新感激地说。

圣人堂村党支部书记王景坤介绍,该村4组家家都开农家乐,村里根据党员自身特长为4组13名党员设岗定责,带动群众参与矛盾调解、秩序维护、旅游宣传和产业发展,引导群众“先动手、后伸手”,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罗家畈村是远近闻名的“华中药材第一村”,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党员方永贵创办楚十味药业有限公司,流转农田350亩,拉动本村50余人就业,开展种植技术培训3次,把结对农户都变成药材大户,平均每户增收1.5万元。

九资河镇发挥党组织引领和党员示范带头作用,组建片区联合党委,形成镇党委—片区联合党委—村级党组织—湾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联动体系,实现抱团发展。落实“一户一联、一联十户”的党员联户机制,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采取共建、帮带等形式,让“党员能人模范带、党员定责传帮带、党员示范产业带”成为常态。党员干部在小流域治理中“亮相、发声、管事”,在整治湾组环境中做表率当先锋、在产业发展中带领群众致富。

乡风文明美湾

官基坪村村民罗先寿是村里乡风文明理事会成员,为开展新屋湾房屋平改坡,组织理事会成员多次入户磋商,最终24户全部签订平改坡资金协议,还拆除屋顶蓝棚2个、柴棚12个,收捡屋3间。

九资河村党员叶成伍围绕留守儿童托管问题,牵头组建“五会一队”,先后托管留守儿童36人,解决在外务工人员的燃眉之急。

罗家畈村建设村综合服务站,提供阵地给村民彭梅汝开设村民食堂和“四点半课堂”,服务村民2000余人次;还为附近中药材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10余次,招引流动摊贩20余个,销售天麻代料10万元。

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实行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增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服务意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过程谋划、建设和后期管理中来,推进公共服务向湾组延伸,推动建立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治理后,小流域内各村容村貌大变样,环境更加整洁美观,居住环境质量大幅提高,村民素质显著提升,文明行为规范深入人心,营造出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

星级评定活湾

“这个月我家有25个积分,今天去兑换一瓶洗洁精,刚好家里用得上。”官基坪村保洁员张思德说。

官基坪村不仅创办垃圾治理积分超市,还组织群众成立评比小组,每月组织各湾根据环境卫生及垃圾分类回收情况开展星级评定,激发大家改善环境的热情。

低价值可回收物没利润,有害垃圾回收不赚钱,是垃圾分类减量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流域内各村打造垃圾分类积分超市,农户自运的回收物品、重(数)量都记录在册,累积到一定分值后,可在“积分超市”兑换等值商品。

圣人堂村组建由村民、游客和网友组成的“群评群议”团,依据统一标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互评互议,组织评选“星级农家乐”公示,星级评定结果直接决定强村公司给该农家乐的派单量。

小流域内各村组织举办最美庭院等系列评选,开展评选“好婆婆”“好媳妇”活动,塑人心、扶正气、聚人气、立规矩、促善治,提升村民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水平,推动了村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发展产业富湾

“加入公司后,管理上不用自己操心,价格也是一样的标准,只要按公司要求做好服务就行,收益反而比原来单打独斗的时候稳当。”圣人堂村圣贤农家乐老板汪拥军笑呵呵地说。

“我们通过盘活闲置农房,吸引群众以资源入股经营,对民宿及农家乐统一装修风格、统一经营模式、统一管理标准,吸收有意愿的村民培训上岗就业,为游客提供规范化管理的农家乐服务,让客人流连忘返,好评不断,使公司和群众共同受益增收,2023年公司累计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实现销售收入650万元。”圣人堂村返乡创业能人、鸠兹旅游服务公司总经理陈飞说。

圣人堂村以村集体资产资源入股占比65%,村企共建成立鸠兹旅游服务公司,下设土地流转合作社、资产资源合作社和农家乐管理3个合作社,将全村153家宾馆、农家乐纳入公司,实行统一管理模式,改变过去分散经营、单打独斗、相互杀价的行为,通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实现“共同参与、共谋发展、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使公司、村集体、群众形成产业发展共同体,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各家宾馆农家乐收入也有明显提升。

天堂湖村以集体土地、林场、宅基地等资源资产入股,引进天堂胜境杜鹃植物园、卓尔民宿等特色项目,把27户手工油面制作户吸纳到村级合作社中来,按统一的加工标准、包装和价格对外销售。目前油面非遗展厅、油面主题餐厅已投入常态化运营,带动当地群众800人次就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

百姓富是产业强的最终目标,为发挥好联农带农作用,九资河镇立足区域实际,依托村级强村公司,完善探索推动资产向公司集中,变“农民”为“股民”;推动资金向园区集中,变“分销”为“统购”;推动资源向基地集中,变“小田”为“大田”的“三资集中”多元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参与到项目建设和生产管理各个环节,实现入股、务工增收。

展望未来,罗田将不断推进共同缔造与小流域综合治理有机融合,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水平,奋力谱写罗田县域环境优、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新篇章。(湖北日报通讯员陈浩然、余天琛)

责任编辑:柯利华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