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古树名木小档案】
淋山河栗树岗的栎树
栎树,又叫橡树,柞树,属栎属植物,因树干奇特苍劲,树形优美多姿的独具神韵被许多人喜欢,它也是世界上品种繁多,年代久远的神秘树种之一,被世界很多国家奉为“神树”、“占卜树”,是长寿、强壮和力量的象征。
这棵栎树生长在团风县淋山河镇栗树村一组,栎树长势非常好,树形也特别漂亮,它有106年的历史,高15米,胸径77厘米,编号42112130725,也算是一棵有身份证的树,在古老的栎树家族中,它还算很年轻,但它在栗树岗人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一些史料和村里老人口述中可以证实,栗树岗就是因村前这棵大栎树而得名的。
以栎树为名
文 | 邹文倩
如果一个村庄以一棵树为名,这是何其幸运的一棵树。袅袅炊烟升起的村庄,因这棵大树平添了古味;枝繁叶茂的大树,因这座宁静的村庄浸染了灵气。
村庄,叫栗树岗,是团风县淋山河镇一个山清水秀、绿荫遮盖的地方。村前村后有四季变换品种的庄稼,还有几口水波漾漾的水塘,鸭戏于水间,鸟鸣于枝上。村民的日子如村前的溪流,缓缓流淌,宁静、平淡而又富足、奔放,你若途经这里,绝对会心生起一种想要融入的感觉。
而这里也有许多让你迫切想去探究的古树、老树,它们历经岁月的风霜,静静地生长在乡村的山间地头,房前屋后,把它们的身姿站成了一种情怀,俯瞰着这人世间的万象变迁,呈现出一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立体画面,记录着悠悠岁月曾经的沧桑、繁华,种种过往。
那棵作为村名的树,就生长在栗树岗一组村前的一块老宅基地前,它叫栎树,因村民们栎树和栗树不分,便把村名写成了栗树岗。从村干部介绍的一些史料和村里老人的口述中可以证实,栗树岗就是因村前这棵大栎树而得名的。
栎树,又叫橡树,柞树,属栎属植物,因树干奇特苍劲,树形优美多姿的独具神韵被许多人喜欢,它也是世界上品种繁多,年代久远的神秘树种之一,被世界很多国家奉为“神树”、“占卜树”,是长寿、强壮和力量的象征。
栗树岗的这棵栎树长势非常好,树形也特别漂亮,它有106年的历史,高15米,胸径77厘米,编号42112130725,也算是一棵有身份证的树。在古老的栎树家族中,它还算很年轻,但它在栗树岗人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这应是来源于它与栗树岗人朝夕相处的感情吧?
一棵有身份的树,也会有个管护人。在管护人心中,他们觉得他们是在管护着一种古老的精神,一种需要代代相传的文化。这是这棵树的管护人王秋生说的,我们从他的侃侃而谈中,听出了他对这棵树有些着迷和依恋。
他是一个精神矍铄,精明睿智的六十多岁的老人,曾经当过支部书记,我们叫他王书记。
王书记见我们饶有兴趣地观察这棵树,仰望这棵树,他就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起这棵树的故事。一说起这棵栎树,王书记的神情就很激动。从他的讲解中,我们得知,这棵树是他爷爷种下的,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他爷爷对这棵树特别信赖和呵护,不允许任何人打掉它的一根枝丫。
五十年的时间,这棵树就蹿得有两层房子高,而且长得特别茂盛,主干笔直,树形漂亮。每到秋季,树上就会结许多的栎树籽,也会有许多的鸟雀盘旋在树上啄食。他模模糊糊记起,小的时候,就见到有老人往树上挂红布条,树下烧香磕头,把这棵树当菩萨供起来了。
他爷爷走后,这棵树就交给集体,也成了村子里的标志树木。六十多年前,县里土改队在村里搞工作,被这棵大栎树触动了,就想到以这棵栎树给村子命名,于是,县土改队就村名的问题上报县级领导,将村名改为栗树岗,得县委同意批准,就有了后来的栗树乡,栗树公社,栗树管理区,再到现在的栗树村。所以后来的人们一说起栗树岗,就会想到村前的这棵大栎树。
一百多年过去,这棵树更加的枝繁叶茂,树顶六根粗壮的枝干又形成了六棵树的形状,伸出很长很长的枝条,每根枝条都有不同的造型,有的虬曲有致,如龙盘枝头,有的枝干笔直,如划过夜空的闪电,还有的粗细交替,纤弱与粗犷并存……枝上有干,干上生枝。枝干上,叶子是或浓或深或淡或浅的绿,绿意盎然,长长的枝丫伸展,形成了大片的绿荫,如华盖,遮掩了旁边的半边池塘。
站在树下,一股植物清香袭来。此时阳光正好,阳光打在树叶上,闪着光,那光透过叶子的缝隙,一个一个小光圈筛在旁边屋子洁白的墙上,灰瓦的屋梁上,一股岁月的斑驳之气注入眼里。
栎树下有绿植为伴,是一些叫不出名的肥硕植物,树旁有片花海,这些野花,绿绿的杆,洁白的花瓣,金黄的花蕊,在微风中轻轻浮动,以这份别样的美,陪伴着这棵大栎树。如果植物有言,它们一定也在交谈着什么,畅想着什么。
(栎树管护人王秋生和栎树)
王书记还声情并茂地给我们讲了几个有趣的故事。
在文化大革命时,栗树岗的队长会拿着个大喇叭站在栎树下,叉腰挺胸,喊全体社员出工,喇叭一响,村民三三两两就下地干活了,这棵大栎树也是大家出工的必经之地,于是栎树下总是很热闹。
树下立块毛主席的像,早上出工前要在毛主席像前早请示,晚上下工后要在树下晚汇报,歇工时或者饭前饭后,还要在队长的带领下,诵读毛主席语录,天天如此,风雨无阻。小孩子也会来到树下凑热闹,煞有介事的跟着大声读语录,栎树下就成了村民的政治舞台。
有时候抓到一些小偷小摸的人,队长就会在栎树下办学习班,一块黑板,几条青石板就成了学习班的课堂。屡教不改的,还会开批斗会,全体社员都要参加,站在栎树下,喊着口号,惊得满树的鸟都飞远了去,那气势,很足。栎树见证了栗树岗人的成长。
王书记还徜徉在他的回忆里:小时候啊,栎树就是一把大伞,他们这些小孩子最喜欢在栎树下玩耍,用竹竿敲打下树上的栎籽,虽然被爷爷拿着扫把追着满村跑,还乐此不倦。栎树旁的那口水塘,也是他们戏耍的天地,仰泳、俯泳、浮水、踩水,玩得不亦乐乎,累了,光溜着身子躺在栎树下的青石板上睡个懒觉,浓密的树荫遮盖着太阳光,轻柔的风从池塘吹过,这是神仙般的日子;晚上,村里的人都会搬来竹床竹椅,在栎树下乘凉,吹着晚间的风,聊着最新的话题,这是最惬意的时光;走亲串友或者做小买卖的,路过栎树,都会停下来,在栎树下抽口烟,歇歇脚,这是最充盈的岁月……
106年的光阴,足够让这棵栎树长得更粗壮,更优美,我没有从栎树身上看到老态,看到的是一种蓬勃的生机,一种独特的神韵。
虽然,曾经在树下乘凉的王书记辈都老了,更多的年轻辈走出了栗树岗,但有了这棵坚守在栗树岗的栎树守护着村庄,还有坚守在栗树岗致力乡村振兴新的年轻一代,相信,我们的村庄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富足,故乡,也不再是用来怀念,而是血肉和灵魂的融入。
王书记,这位有着栎树一样坚韧不拔精神的老人,成了这棵树的守护者。他说,他会好好的守护这棵树,也会把栎树下的故事一个一个讲下去,还要教育子孙,把栗树岗人的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作者简介】邹文倩, 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楚天文艺》编辑 。著有小说集《我叫桑小麦》,在《长江文艺》《问鼎》《中国青年报》等刊物发表文字若干。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