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无臂飞鱼”袁伟译:失去双臂却“长”出翅膀
湖北日报 2024-08-31 10:57:08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诗秋

第三棒出发前,他紧紧咬着毛巾,托住全身的重量蓄力弹出。

即将到边时,他竭尽全力冲刺,用头重重撞向池壁。“2分14秒98,新的世界纪录!”全场一片欢腾,掌声经久不息。

北京时间8月31日凌晨2点44分,在2024年巴黎残奥会男女混合4×50米自由泳接力20分项目决赛中,来自湖北省运动员袁伟译随队友摘得金牌,为我省夺得本届残奥会首金!

袁伟译赛后第一时间与远在云南带队训练的恩师何军权分享了这一喜讯。“这比自己获奖都开心!”熬夜守候在电视机前的何军权说,“赛前一个多月,他患上急性胰腺炎,住院1个多星期,差点错过这次比赛,承受着巨大压力。自从弟子去到巴黎后,就没敢联系他,担心给他带来压力。但昨晚没忍住,还是给他发了信息,鼓励他用最好的心态参加比赛。”

何军权,这位曾在国际赛事中获得27枚金牌并多次打破世界纪录的传奇教练,对弟子的胜利感到无比自豪。他曾因意外失去双臂,但凭借顽强的意志在泳池中书写人生传奇。退役后,何军权当选为荆门市残联党组成员、省残疾人游泳队主教练,培养新一代年轻选手,其中就包括袁伟译。

2008年,年仅8岁的袁伟译因触电事故失去双臂,全身烧伤面积达46%。

遭此劫难,他和父母都濒临崩溃,他们不敢想象,失去双臂的生活该如何继续。

袁伟译住院治疗期间,恰逢北京残奥会举行。在电视屏幕上,袁伟译一家人看到了湖北荆门籍无臂游泳选手何军权。

何军权顽强拼搏、积极乐观的精神,给这个被黑暗笼罩的家庭带来一丝光明。

在网上查到何军权的博客后,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袁伟译的父母给这位残奥会冠军留言。

没过几天,他们收到何军权热情的回复。在其鼓励下,袁伟译开始练习用脚写字、上网、穿衣服。那一刻,榜样与梦想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残疾人运动员在训练中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2009年刚开始训练时,袁伟译小小的身影在水里一泡就是十几个小时,烧伤的皮肤总是会发炎、灌脓。

由于没有双臂,他在水里没有重心,没有安全感,每天“喝”泳池水都能灌饱。由于没有双臂,他在游泳时难以保持身体平衡,节奏稍有混乱,身体就容易下沉……

后来,他靠腰腹保持身体在水中的平衡,何军权要求他在腰间绑上阻力伞,脚上挂上盛满水的塑料袋,通过增加负重来强化腰部力量;他的训练强度极大,每节课要游7000米,这才使得他在水中如鱼得水。 尤其在比赛的最后冲刺阶段,袁伟译用头部撞击池壁,这是他无数次练习的结果。何军权坦言,这种撞击非常痛苦,但在关键时刻,为了国家的荣誉,运动员们都会全力以赴。“像残奥会这种世界性大赛,输赢就在零点几秒,没有人会在最后冲刺时刻保留、控制,都是咬着牙奋力撞上去。”

省残疾人游泳训练基地设在荆门,现为荆门体育文化中心游泳馆。在这里他从省队一步步游进国家队,并在2021年被保送至北京体育大学。为了备战此次残奥会,袁伟译有一年半没有回家。巴黎残奥会上的金牌是对师徒二人最好的回报。

如今,他让全世界看到,只要心有信念,便可驱散乌云。袁伟译说,游泳是他生命中的光,照亮了人生的路。他的性格越来越开朗,除了游泳,他还爱上滑板,他双脚灵活有力,敢于尝试滑板难度动作,常常引来大家围观鼓掌,渐渐结识了很多新朋友。

“面对身体上的残缺,与其说是要克服,更多的还是要学会与它共存,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对于接下来的比赛,袁伟译信心满满:“争取为祖国赢得更多荣誉!”

责任编辑:李娅晶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