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记者汤炜玮、通讯员王林军)8月27日上午,孔子、颜回、曾子、孟子、仲由(子路)等儒家圣贤后裔30多人,齐聚武汉市新洲区问津书院,开展问津文化交流活动。与会人员从“子路问津”这一历史典故出发,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问津文化的开发和利用等话题。
问津书院坐落于武汉市新洲区孔子山南麓,因《论语》中孔子周游列国至楚国,使子路问津于长沮、桀溺的典故而得名。书院始建于西汉年间,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历代硕学名儒曾来此地讲学授业、著书立说,在中国文化史、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湖北省唯一的孔子遗迹,也是武汉市乃至湖北省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书院之一。
活动的发起者之一,曲阜孔子学院执行院长孔众介绍,参加活动的后裔们有来自艺术界的专家学者,有旅游行业工作人员、还有文化产业的民营企业家。
仲由(子路)后裔、仲子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仲子书院理事长仲跻和表示,自己是怀着朝圣的心情来新洲区问津书院探访,也感受到了“子路问津”的现实意义:“‘问津’就是拒绝躺平,只要坚持探寻求索,就能找到人生的‘渡口’。”
“问津文化重点是问,求真与探索是永恒的追求。”孔子第74代裔孙、湖北省政协委员、知名书法家孔可立说,问津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要有针对性、互动性、普及性,达到寓教于乐、沉浸式体验的效果。最终形成由问津文化为核心凝聚的产业链,引入吃、住、行、游、购、娱的相关企业,形成综合旅游聚集区。
新洲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问津故地,新洲区始终坚持传承弘扬儒学文化,今后还将继续组织开展多项文化交流、国学讲座等活动,深挖问津书院文化内核,用活“求真、求实、求索,兼容、包容、宽容”的“问津智慧”,不断推动问津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