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 汉江入鄂第一乡的郧西县景阳乡,被誉为“老板之乡”。资产过千万元的老板有近百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他们大多是60后和70后,小时候家里穷,无钱读书,早早外出打工,靠着自强不息的奋斗,成就了不凡人生。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人才才能改变家乡面貌,办好家乡教育才是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一批批在外创业成功的景阳人,积极响应景阳乡党委政府号召,让重教助学之花遍开景阳、香溢万里,在偏远的家乡相继成立王家小学教育爱心账户、景阳中学教育爱心账户、泥沟中学教育爱心账户,累计募集资金1300多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重奖优秀教师、资助困难学生、建设教师公寓等,为一批又一批乡村孩子走出大山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初秋时节,硕果满枝。行走于景阳青山绿水间,目之所及皆温暖,足之所至皆善行。徐徐而来的重教助学之风,吹遍了景阳乡的角角落落,像甘泉一样滋润着深山孩子的心田,让他们在接受优质教育的同时,带着乡愁、带着情感成长成才,将来反哺家乡、服务社会。
景阳中学名誉校长任月清(右)向该校优秀教师发奖金。
重教助学 他们说“再困难也不要放弃读书”
“听说村里的学生曹菲今年考上了大学,我去她家看一下情况,我一定要帮助孩子如愿上大学。”8月8日一大早,刚回到家乡的山西广和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运富,来到景阳乡解家坪村5组曹菲家中探访。
晨曦微露,车辆穿行在崇山峻岭间,山顶云雾缭绕,山谷水流潺潺。半小时后,王运富来到住在山坳处的一户人家,这就是今年考上湖北工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曹菲的家。
听说有人来访,曹菲的母亲廖家美早早站在家门前迎候。廖家美的丈夫曹祥明于2014年因病离世,之后她便带着4个女儿生活,因无主要劳动力,全家人靠低保维持生计。大女儿曹敏初中毕业后在武汉务工,二女儿曹菲今年高中毕业考上湖北工程学院,三女儿曹芸现在郧西三中读高三,四女儿曹楠在郧西一中上高一。
“家里有什么困难直接告诉我,三个娃儿的上学费用我管到底,你尽管放心。”了解廖家美的家庭情况后,王运富毫不犹豫地说。随后,王运富加了廖家美的微信,并再三叮嘱她,一定要保障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除了享受国家教育支持政策外,其他所需费用我转给她们。”
临别前,王运富将1万元现金交到廖家美手中:“这是给曹菲今年上学的生活费,学费我打到她卡上,不够的话再和我说。一定要让孩子们好好学习,再困难也不要放弃读书,只有读书才能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随后,王运富又将1万元现金送到解家坪村5组杨霜家中。杨霜目前在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二,全家四口人,父亲杨启成于2023年11月被检查出患有肝癌,长年吃药、化疗,她的外公也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全家的重担都压在母亲王绪爱一人身上。
“不管生活压力有多大,我们一定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靠努力改变命运。”王运富鼓励杨霜说。
“眼看就要秋季开学了,回来之前我特意联系了景阳乡党委、政府,请他们摸下底,看看今年有哪些学生需要资助,我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次回乡,王运富心里依然装着孩子们,马不停蹄奔走各处。
“李校长,今年开学有多少新生,我好提前给他们准备校服。”与此同时,和王运富相约回乡的陕西鑫宇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景阳中学名誉校长任月清,正忙着向景阳中学校长李光荣了解学校今年秋季新生情况。
得到乡贤资助的学生远不止曹菲、杨霜。在景阳乡集镇董家湾小区居住的学生陈星吕和姐姐同样是受益者。
陈星吕今年高考以582分的成绩被哈尔滨工程大学法学专业录取。父母高兴之余,却感受到不小的压力。陈星吕的爸爸在陕西咸阳打工,妈妈在家不仅要照顾年迈的老人,还要照顾两个上学的孩子。
“非常感谢任月清、王运富两位爱心人士多年来对我们的资助。要不是他们,我们的日子就难过了。”在简洁干净的家里,陈星吕的妈妈介绍,2018年,大女儿陈慕霞从景阳中学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郧阳中学,高考考上武汉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景阳中学教育爱心账户的奖励,考上大学后,王运富又拿出1万元进行奖励。”
“在景阳中学读书期间,我不仅得到了老师的悉心培养,还多次得到景阳籍爱心人士的帮助。”懂事的陈星吕说,“我每年都能穿上任叔叔捐赠的冬季校服,让我感到十分温暖。如今,能走出大山上大学,离不开好心人的帮助。将来,如果我有能力为家乡作贡献,我一定会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从景阳走出去的创业成功人士,对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的道理感受更深。在他们心中,要改变家乡面貌,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必须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景阳乡党委书记晏光华说,一批批在外创业成功的景阳人纷纷回乡开展重教助学活动,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反哺家乡。
行走在宁静而悠远的乡间,一抹抹暖阳穿透岁月的尘埃,洒遍景阳的山山水水,照亮了无数求知若渴的心灵。乡贤重教助学的佳话,在田野间传颂。
景阳乡泥沟中学名誉校长刘乾安(右)向该校优秀学生发奖金。
斩断穷根 他们说“为教育捐多少钱都值得”
郧西县景阳乡由原景阳乡和泥沟乡合并而成,位于郧西县西南部,县内与店子镇、夹河镇和六郎乡等三个乡镇山水相依,县外与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旬阳市等一衣带水,是汉水入鄂第一乡、鄂陕省际口子乡。境内山峦叠嶂、地广人稀、土地贫瘠,是“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大乡。
穷则思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这里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家门口的襄渝铁路,下河南、过广东、上天津、到陕西……打工经济逐渐成为景阳乡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景阳乡也成为全县闻名的“劳务经济大乡”,先后走出唐远林、刘雁飞、任月清、王运富、耿家明、刘乾安等建筑行业翘楚。
走在景阳乡蜿蜒曲折的道路上,只见群山环抱、碧水绕村;走进村落,古朴的民居与现代化的设施交相辉映;漫步在乡间小道上,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五彩斑斓的花朵;偶尔还能听到远处传来马头山羊的“咩咩”叫声和村民们的欢声笑语……
看着眼前的一切,年过五旬的王运富不禁感叹道:“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还在为火车的尽头是哪里而感到迷茫,没想到如今家乡的变化这么大。”
1989年秋季,因凑不够学费,18岁的王运富没上完初中就辍学回家,和父亲一起下地干农活。因勤劳肯干,20岁的他被评为全县劳动模范。1993年春节刚过,在亲人的带领下,他辗转来到西安打工,成为村里首个万元户。3年后,他回到家乡承包食品门市部,成为景阳乡优秀纳税大户。
20多年前,建筑业逐渐火热。头脑聪明、诚实守信的王运富带领一帮人到河南、山西等地打拼,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山西广和实业有限公司。
“这些年走南闯北、历经磨难,让我深刻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家乡的孩子们能上学、上好学,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王运富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为教育事业捐多少钱都值得。”
今年57岁的任月清是景阳乡花屋村人,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初中没毕业就外出打工,下煤矿、进砖厂、做小吃等,他最终选择建筑行业,成立了陕西鑫宇实业有限公司。他常说:“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仅停留在财富积累上,应该热心助人,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2010年开始,任月清默默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坚持每年办一件实事。
“受经济基础、区位条件、家庭状况等制约,部分孩子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然而,教育是改变命运、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景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曾富钢说,缩小差距,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成为众多在外创业成功景阳人的不懈追求。
这些成功人士在鼓起腰包的同时,也不忘为家乡做实事。筑路架桥、领办产业、参与基层治理……处处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唐远林、任月清等人捐资40.59万元修建景阳乡中心小学便民桥,解决学生上学过河问题;张万来、任月清、耿家明、唐远林、唐远平、王运富等人捐资137.5万元在土兰路安装太阳能路灯,照亮景阳乡3.4万人回家路;徐尤安、徐尤海捐赠30多万元助力景阳乡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任月清、王运富、杜荣帝、刘明晶逢年过节为福利院捐款捐物,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条件……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办到了百姓的心坎上。
景阳中学学生穿上名誉校长任月清捐赠的校服。
踊跃捐资 他们说“孩子的未来就是景阳的希望”
“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坚持把教育放在先导性、全面性、基础性的战略地位,强化教育工作,凝聚景阳各界力量,不断激发全乡人民崇文重教的热情。”景阳乡党委书记晏光华说,一大批在外创业成功的景阳人陆续将目光聚焦在家乡教育事业上,他们慷慨解囊、出谋划策,为家乡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如何尽最大可能发挥乡贤的支教作用?景阳乡历届党委、政府坚持党建引领,聚集乡贤能人优势,持续激发乡贤活力,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建立乡贤联系、座谈、交友机制,在节假日乡贤返乡期间开展入户走访,召开茶话会、座谈会、乡贤联谊会,鼓励乡贤积极贡献“金点子”。通过打电话、发微信等方式,常态化与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沟通交流,收集乡贤对家乡发展的意见建议,架起“连心桥”。通过设置好人墙、乡贤榜,召开表彰会、宣讲会等方式,讲好独具景阳特色的乡贤故事,积极传播乡贤文化,培育出唐远林、刘雁飞、任月清、耿家明、王运富、刘乾安、刘合斌、徐尤安、李声平、廖家军、梅香钦、唐远平、张万林、崔业伦、杜荣弟、何德恕、程浩、姜兴均等一批有见识、有担当的乡贤典型。
效果显而易见。提起乡贤的助力,至今王家小学校长吴枝林仍感激不已。
“2013年,我被任命为王家小学校长,当时校舍木头门窗大多是坏的,冬天只能用白纸糊着御寒,教室里只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和一块油漆黑板。”吴枝林说,因为学校条件太差,来校上学的学生越来越少。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吴枝林。正当他不知如何解决时,他遇到过年回家探亲的在外创业成功人士陈志发。
了解王家小学的情况后,陈志发拍着胸脯说:“这件事情我来解决。能为家乡、为母校做事,是我最大的心愿。”
“孩子的未来,就是景阳的希望。”经过深入商议,大家最终决定成立教育爱心账户,议定章程确保资金正常、合理、合法运行,同时决定将爱心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资助困难学生以及奖励优秀师生。
2015年1月1日,景阳乡王家小学教育爱心账户开设。近70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欢聚母校,现场捐款50多万元。成功人士还与7名单亲留守儿童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承诺资助他们直至大学毕业。
2016年10月29日,景阳中学教育爱心账户应运而生。陕西鑫宇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景阳中学名誉校长任月清带头捐款30万元,陈志发、耿家明各捐款20万元,王运富、唐远林、王致亮、赵永明各捐赠10万元……现场67人共计捐款180余万元。这些爱心款主要用于资助家庭困难学生、奖励优秀师生、改善办学条件等。
“我是从泥沟中学辞职下海的,特别希望能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孩子们学习知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景阳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刘乾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7年11月5日,100多名泥沟中学校友以及景阳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齐聚泥沟中学,共同见证泥沟中学教育爱心账户的设立。捐赠仪式上,陕西新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泥沟中学名誉校长刘乾安捐款15万元,在河北从事木业的景阳籍何德恕、张荣庚等老板共捐款18.08万元、十堰普森包装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浩捐款6万元……当天共募集善款68万元。2020年,该校爱心账户又收到45万元善款,爱心资金累计达110多万元。
2024年8月8日,景阳中学名誉校长任月清(右一)、景阳乡中心小学名誉校长王运富(左三)回乡走访困难学生。
如何保证教育爱心账户资金使用规范,每一分钱都花到点子上?景阳乡中心学校组织人员会同爱心人士,参照爱心基金管理章程,结合景阳实际,制定了景阳教育爱心账户资金管理办法。
景阳乡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吴枝元介绍,各校教育爱心账户都成立了理事会,选举了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教育爱心账户资金实行专款专用,每学年只动用账户里的增值部分。爱心资金增值多少、如何使用、用了多少……每年都要召开理事会成员大会或通过电子信函报告理事会成员。
如今,重教之风吹遍景阳乡的每一个角落。在景阳乡党委政府的重视下,景阳乡中心学校携手乡贤,创新教育帮扶模式,发挥教育爱心账户的优势,进一步拓宽助学渠道,助推区域教育均衡、持续、高质量发展。
薪火相传 他们说“把‘崇文尚教’的美德刻入基因”
阳春四月,生机盎然。2024年4月3日,来自陕西、山西、河南、广西、福建和省内的33位景阳籍爱心人士相聚景阳中学,从教育爱心账户里拿出23万元奖励该校114名优秀师生。据悉,自景阳中学教育爱心账户成立以来,爱心人士们先后捐资650.9万元。
“任校长定做的秋冬季校服不仅质量好,还好看……”这是景阳中学全体师生、家长对任月清给学生免费订做校服的评价。爱心账单显示,自2017年以来,任月清累计向景阳中学、王家小学捐赠校服4500多套,价值100余万元。
山西广和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景阳乡中心小学名誉校长王运富累计为家乡教育事业捐资215万元。每次,他和该校校长通话时,总不忘叮嘱一句:“学校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找我。”于是,学校没有计算机教室,他解决了;教室里没有空调,他解决了;学校图书室存书量不足,他解决了;教师办公室没有像样的办公桌,他解决了;学生校服他都出资购买,并免费送到学校……
景阳乡解家坪村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刘合斌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每次回家总要到学校看看。他先后拿出150余万元支持小兰小学基础设施建设。“物质匮乏是暂时的,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才是真正的困难。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学有所成,将来回报社会。”这是刘合斌在资助学生时常说的一句话。
据统计,倾情支教的景阳籍成功人士有100多位。如今,捐资助学在景阳蔚然成风,成为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反哺家乡、报答母校的首选方式。他们连续9年召开年会,累计募集资金1345万元。
景阳乡泥沟中学举行爱心助学活动。
景阳乡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吴枝元说,教育爱心账户的设立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水平。多年来,各校教育爱心账户共支出资金30万元,资助400余名困难学生;支出资金50万元,奖励600余名中考、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支出300多万元,奖励为景阳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教师500余人次。
“在教育爱心账户的助推下,景阳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教育教学质量跃居全县前列,其中2019年全县中考综合评估,景阳中学荣获一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吴枝元自豪地说,不仅如此,景阳中学等学校还在全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郧西县体音美教师基本功(技能)大赛、郧西县校园篮球联赛及足球联赛等竞赛中获得佳绩……一张张奖牌、一个个奖杯,成为景阳教育的新名片。
搬不走的是山,留得住的是人。景阳中学青年教师程方圆,教学成绩年年名列全县前茅,通过教育爱心账户奖励他的资金累计4.7万元。“如今,我们乡村教师的待遇比县城里的还要好,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程方圆说,他要一辈子扎根山区,为山里娃走出大山贡献力量。
“山区条件比较艰苦,教育爱心账户的奖金对我是一种嘉奖和鼓励,我要在这里当一辈子‘孩子王’。”王家小学优秀青年教师彭银拿到奖金时激动地说。
景阳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的善举播下一颗颗感恩的种子,把崇文重教的美德深深地刻入景阳人的基因里,激励着更多的教师扎根山区,也激励着无数学子勤奋学习、成长成才,长大后回报家乡。
王家小学六年级受助学生牛晴,在给湖北融创天下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新的感谢信中说:“亲爱的叔叔,从2015年起,您每年都给我送来学习用品、衣服、鞋子和生活费,您就像父亲一样照顾着我。我一定好好学习,以最好的成绩回报您。”
“王叔叔,您从初中一直资助我到大学,我虽然没有见过您,但您的无私帮助让我的世界变得更加宽广。我将怀着感恩的心,努力学习,好好锤炼本领,以后争取成为像您一样成功又心系家乡教育事业的人。”景阳乡南院庄村受助学生许艳在给王运富发去的短信中这样写道。
家住景阳乡吴家扁村的刘明传,高考那年,王家小学教育爱心账户拿出2000元奖励他,这让他感动不已。大学毕业上班后,他从工资里拿出2000元汇到这个爱心账户里。“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每个受到帮助的人尽己所能传递爱,这个爱心账户就能帮助到更多的人。”刘明传说。
乡贤们的善举,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们不仅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更传递了精神上的力量。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的深刻内涵,激励着每一位学子勤奋学习,勇攀高峰。
景阳乡中心小学学生身穿新校服,摆出“爱心”造型,向名誉校长王运富表示感谢。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