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刘辉 张雪玲)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郧西县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发展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全县着力推动食用菌(蔬菜)、生态渔业、中药材、茶叶、马头山羊、木本油料6个优势农业特色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农业特色产业总产值实现大幅度“两连增”。
调结构、补短板,农业生产从增产转向提质
日前,走进观音镇中沟村辣椒种植基地,一畦畦、一簇簇黄澄澄的黄皮椒已经挂满枝头,前来务工的村民穿梭在辣椒地里,熟练地采摘、打包,基地里处处洋溢着椒农们丰收的喜悦。
“我们这里种了300多亩黄皮辣椒,这次预计每亩能产2,000多斤,共能产60万斤,大概能挣50多万块钱,全年收成150万左右。”望着一片片长势正好的黄皮椒,中沟村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姜才林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为降低土地及劳动力成本,提高产值,近些年,设施蔬菜得到全面推广,广大市场主体和农户改变了过去的广种薄收转为集约化种植、产业化发展。如香口乡上香口村,充分利用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改变露地菜种植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设施农业。目前,设施蔬菜已经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成为十堰市的“菜篮子”。
“我们蔬菜合作社投入了120个蔬菜大棚,年产值大约在400万,这些大棚基础设施由政府出资建设,我们只管种植经营,还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土地资金减免政策以及技术指导等方面进行支持,给我们创造了收益,同时我们也带动了当地务工就业。”郧西县海涛农场负责人郑海涛说道。
蔬菜产业是郧西县六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在发展中,为了提质增效,郧西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补齐了资金未统筹使用的问题,解决了蔬菜产业建设、蔬菜大棚建设资金前期的短板。同时,县农业部门通过走访调研,明确了六大链条以及每个链条的发展方向、目标等,通过调结构、补短板,促进优势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增强市场竞争力。
育“头雁”、促融合,产业链向新业态延伸
结构调整了,短板补齐了,产量上来了。可是产品太分散,缺乏议价权,好产品却卖不上好价格,为破解这一难题,该县大力培养“头雁”、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同时完善加工流通全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跨界融合、相互渗透,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附加值,打造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多亏了县农业农村局对我们农村致富带头人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我们学到了真东西,更加激励我们要在农村发挥经营主体带头作用的责任和任务,通过培训真正的学习到了服务于农,服务于农民,服务于农村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郧西县天珍桑蚕菌科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毛德均在参加了高素质农民培训后感慨道。
近年来,该县农业农村局聘请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专家团队作为讲师,通过“课堂+田间”模式,把知识传给农民、把农技送到田间,以“四两拨千斤”之能,催生一批批农村“领头雁”。同时鼓励高校毕业生、复员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到乡村发展。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培育新型农村农业市场主体2935家,新型职业农民3847人。“三新主体”的持续快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能人回归、技术回乡、资本回流,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
优服务、扩市场,“六大产业链”大有可为
在河夹镇香菇种植基地里,饱满莹润的香菇香气袭人,村民们正忙着采收、分拣、装车。依托订单,这些香菇将直接进入诚友(郧西)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加工成香菇风味罐头,销售至马来西亚、韩国等国际市场。目前,互惠互利的订单式种植已带动郧西县18个乡镇(场、区)建成香菇种植基地239个、种植大棚14639个。
“我们大力培育高质量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大力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技术,以多元化、专业化、规模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领小农户衔接大市场,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郧西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郭可威说道。
为引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该县大力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采取多种模式全力拓展服务范围。目前,全县已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45家,推动发展沟域经济370个、庭院经济18000户、订单经济138个。一产培优、二产变强、三产壮大,全县农业六大产业链发展势头迅猛,好戏不断。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