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低空经济,宜昌如何“飞”起来?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8-28 16:23:13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航空器为主要载体,涵盖载人、载货等各种低空飞行活动的综合经济形态。低空经济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也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


截至2023年底,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2025年预计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万亿蓝海赛道应运而生


2024年,低空经济被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低空经济有哪些特征?宜昌在发展低空经济有哪些优势?来看宜昌市委党校、三峡航空学院联合课题组调研报告。




万亿蓝海有什么?


有中央的政策加持。国家陆续出台多项利好政策,鼓励低空经济发展与创新。《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把“低空经济”概念首次写入国家规划。《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标志着我国无人机产业进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化发展新阶段,进一步刺激了低空经济的发展。《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从深化重点领域示范应用、推动基础支撑体系建设等五大领域提出20项具体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截图


在政策加持下低空产业发展迅猛,今年上半年全国新注册无人机将近60.8万架,较2023年底增长48%;飞行小时数达981.6万小时,较去年同期增加13.4万小时。


有庞大的产业生态。低空经济涉及领域多,产业链条长,横跨一、二、三产业,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兼具,存在三层万亿发展空间:一是促进轻小型固定翼飞机、民用直升机、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制造发展,培育更加丰富的低空应用场景和服务新业态,核心产业规模成长空间过万亿。二是拉动以通用机场、直升机起降点(场)、低空基础设施等相关产业链上下游投资空间过万亿元。三是以制造创新协同促进科技服务发展,服务模式延展促进空中交通运输发展和飞行体验促进消费变革等各类经济活动,间接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空间过万亿元。


有丰富的应用场景。低空经济目前已经进行商业化探索的应用场景有物流、旅游、农业、消防、巡检等。比如,2023年4月美团无人机上海首条常态化商用航线在金山区正式运行,“无人机送外卖”成为商业常态。随着低空经济不断发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将向新型消费、空中交通、智慧文旅、智慧城市等新业态不断拓展。


▲北京首条无人机配送航线8月16日在八达岭长城景区正式开通


有资金的追捧青睐。低空经济领域投融资活跃,特别是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企业成为投资热点。据统计,上半年低空飞行器领域发生19起投融资事件,超70%投融资项目投向无人机企业,包括无人机整机、系统及零部件制造商各个环节。


资本市场活跃的同时,多地接连出台政策举措。武汉市“对新获批的低空经济领域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给予1000万元资金支持”。


群雄逐鹿拼什么?


如地面路网曾催生变革一样,低空经济的未来孕育着无限潜力。各城市密集出台行动方案,竞逐“低空经济第一城”。


拼顶层设计。政策先行、规划引领,为低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低空经济”有关内容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深圳起步最早,2022年以来连续三年出台三大文件,其中《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是全国首部低空经济法。芜湖发布《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提出,到2025年底低空经济企业数量突破300家,规模达500亿元。长沙县长沙经开区发布全国县级首个低空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底低空经济产值达到500亿元。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网站截图


拼招商引资。支持低空经济重大项目招商落户,配套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开启项目争夺战。深圳陆续“拉拢”德国eVTOL企业Lilium、亿航、峰飞航空3家低空经济领域明星企业,补齐本地缺少eVTOL头部企业的短板。合肥将亿航华东总部纳入囊中。苏州已签约低空经济项目251个总投资超730亿元。南京5月签约产业基金和投资项目37个总投资306亿元。芜湖计划新签约总投资1亿元及以上项目不少于20个。


▲7月26日,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高低空融合运行试验飞行现场。新华社发


拼基金引育。各城设立规模从10亿元至200亿元不等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助力低空经济“飞得更高”。比如,广州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低空产业创投基金;重庆梁平区组建10亿元低空经济产业基金。


拼标准制定。抢占低空经济标准制定,对竞逐“低空经济第一城”至关重要。深圳作为低空经济先行者,成立全国第一家市级低空经济产业协会,并启动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武汉对主导制定并获批准发布低空飞行器产品、低空起降设施、低空运营服务等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给予奖励。


乘风入局凭什么?


市场看好,资本涌入,政策不断加码,标准管理逐渐规范,低空经济发展呈积极态势,宜昌乘风入局有先天优势。


凭强力的政策支持。湖北省积极参与国家低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提出“一核三极”辐射联动架构,重点打造以武汉为中心,荆门、襄阳、宜昌为支撑协同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格局;《湖北省突破性发展北斗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对宜昌发展低空经济、培育壮大低空经济产业链等提出要求。宜昌制定《北斗规模化应用先行城市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5年)》《建设北斗规模化应用先行城市2024年度工作清单》,支持将低空服务管控平台、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示范基地等9个项目纳入省级低空经济项目库。


凭坚实的产业底座。eVTOL供应链端零部件有70%至80%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合,另外20%则是传统航空器用到的高可靠性零部件。宜昌布局有相关产业基础,在切入低空经济赛道时更有优势。


比如,猇亭区凌云民用航空产业园具备“修、造、研、改、教”于一体的航空产业链,斯塔娜航空产业园已建成碳纤维复材螺旋桨生产线、符合航空运动要求的动力伞和三角翼飞机研发和生产线;远安县的湖北航欧新材料、航泰科技、天元新材料、予信天诚新材料,点军区的墨钜科技等装备制造企业。


▲2023年8月8日,贝迪克凌云首架客改货飞机顺利完工交付


此外,宜昌汽车产业、航空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优势,为航空技术、汽车产业跨界融合,为推动电动航空发展提供了可能。


凭强劲的算力支撑。低空经济产业应用需要大规模算力支撑。宜昌点军区围绕“芯池神网”产业主线,构建以算力为核心、算法为支撑、应用为驱动、智造为引领的数字产业生态;已建成运行中科曙光、中科睿芯、燧原科技等共605P算力,加快建设阿里云融合算力创新中心、万界异构算力池,重点推进骋风而来48000P融合算力、华云算能枢纽中心20000P市场算力、国家超算宜昌中心等项目,全力打造华中规模最大、类型最全的综合算力集群;已建成北斗时空大数据底座、北斗时空融合编码(中部)中心2个北斗产业底座,为低空经济导航通信奠定了基础。


▲资料图


凭多元的应用实践。2015年宜昌就开始布局临空经济,《宜昌市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及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5-2030年)》布局枝江、长阳磨市、五峰长乐坪、兴山榛子乡、夷陵区百里荒、秭归云台荒六大通用机场,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


从“临空经济”到“低空经济”,宜昌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医疗救援中有很多应用。比如,秭归县柑橘飞防、鲜果运输实现无人机作业,夷陵区百里荒风景草原区、秭归县离地休闲运动小镇水田坝乡开发了滑翔伞项目,“长江十年禁渔”实现人机实时监控执法,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开通“空中生命线”等。


▲秭归县水田坝乡滑翔伞项目 郑家裕 摄


凭较强的育才优势。宜昌有三峡大学、三峡航空学院、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其中三峡航空学院作为省内唯一一所航空类高校,已成立低空经济课题组,集结校内专家学者,从技术研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校政企合作等各方面服务于本地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宜昌海航航校是国内仅次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第二大培训机构,是全国培训资质最全的航校之一。这些高校在航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很强实力,可为宜昌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育才支持。


抢滩卡位干什么?


空地协同打造天空之城。发展低空经济就是把“路”建在低空,实现空中开“车”,让产业因“路”而兴,要依赖空中基建与地面基建的融合发展。应加快推进长阳磨市、五峰长乐坪、兴山榛子乡、秭归云台荒等通用机场建设,完善枝江、夷陵区百里荒等通用机场以及三峡游客中心、清江画廊、大老岭等起降场功能。低空经济将重塑城市空间格局,在当下城市规划和城市更新中应预留无人机基础设施,保障各类无人机起降、备降、停放、试飞、充电、维保等,为下一阶段低空产品和服务的民用化普及、多元化应用预留发展空间。


南北联动构筑产业高地。各式航空器开展飞行活动构成了低空经济的核心活动。可以猇亭、点军为中心,南北联动推进航空制造业、飞行服务业双轮驱动低空产业发展。江北依托航空制造业基础,重点加强整机项目的招引合作,发展无人机整机制造、关键零部件制造等产业,带动电机、电池、复合材料等产业发展。江南打造低空飞行数字底座,为各类应用场景提供大数据存储、地理信息采集处理、低空大数据人工智能开发应用等服务,为空域划设、航线划设、飞行评估等提供动态数据保障。


供需对接拓展应用场景。应用才有价值,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是发展低空经济必由之路。宜昌丘陵地带较多、景点丰富且分散,江面等候过闸船只密集,三峡水运新航道开工在即等,为低空飞行提供了丰富应用场景,可发展无人机物流配送、航运补给、工地巡检、长江巡查、空中吊装、农林植保等。应培育低空思维,主动发掘应用场景,在生态环保、医疗救护、消防救援、交通治理、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打造示范应用场景并复制推广。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宜昌山水资源,探索开发航空运动、空中观光、航拍航摄等特色低空项目,打造商业消费新场景。


产教融合夯实人才基础。把低空经济人才纳入全市重点产业专业人才需求目录,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支持三峡大学、三峡航空学院等高校加强低空经济相关专业学科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依托宜昌市青年夜校增设低空技术常规应用培训,培养无人机飞手、eVTOL驾驶员、超清全景地图制作、无人机测绘等一批实用型技能人才,形成多层次的低空经济人才矩阵。依托三峡航空学院既有专家团队,创设“低空经济研究院”,围绕低空经济政策研究、科学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及人才培养,打造低空经济领域高端智库平台。

来源:白龙岗纪事

文:宜昌市委党校、三峡航空学院联合课题组


责任编辑:夏晓君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