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欣 通讯员 杨金华 李林 万阳 实习生 孙一琪
孝感人文历史厚重、自然资源富集、区位交通便利,如何将这些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近年来,孝感依托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紧扣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目标,加强品牌建设,拓展旅游市场,提升旅游服务,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旅游产品、线路形成错位化、差异化、互补化发展,时空上形成全天候、全季节、多日游、精品游,深受广大游客青睐。
今年上半年,孝感接待游客239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05%、15.79%。
海拔888米,孝感双峰山被游客誉为“山水画廊、度假天堂”。
它是老牌4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一度成为孝感及周边最火爆的景区。
今年5月19日,双峰山对外宣布:免门票开放。
摒弃“门票思维”,拓展“二次消费”,老牌景区能否再续荣光,迎来崭新市场?
双峰山旅游度假区途居汽车露营地鸟瞰。(湖北日报通讯员 杨金华 摄)
突破“门票思维”
走进双峰山深处,林木参天,飞瀑如帘。
孝感市民张威张开双臂,深吸一口气,感受清风拂面的惬意。
登双乳峰、爬好汉坡、赏白云湖……今年,景区结束了23年的门票史,他和家人可以自由拥抱“家门口的风景”。
游客在双峰山旅游度假区排队游览。
1993年,孝感将国有双峰林场及周边9个行政村组建成立双峰山风景区。2001年,撤销双峰山风景区,设立双峰山旅游度假区。
集高山、峡谷、森林资源于一体,此后7年,双峰山先后获评省级森林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景区,华中多地前来“取经”。
好景不长。2008年,一辆大巴车在前往双峰山的途中,突发严重交通事故。2009年,外地游客在双峰山吸烟不慎引发山火,森林过火面积达1100亩,300多名游客被紧急疏散。
见证了双峰山发展的老文旅人回忆,10多年间,接连遭遇山火、交通事故、生态红线制约、新冠疫情冲击等影响,过去建立在大客流基础上的“门票收入”模式难以为继。
双峰山景区遭遇的发展之困并非个案。2018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多次出台文件,鼓励国有景区摆脱“门票经济”,转变“门票思维”。
对双峰山而言,门票收入约占核心景区收入的25%,而一张45元钱的门票,也像一道无形的墙,拦住了部分游客览胜的脚步。
“推倒‘围墙’,路更宽广。”湖北双峰山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毅然决然,开放景区,免收门票,转型发展。
“这并非心血来潮,政府早就谋划还景于民,放大公益属性。”该公司副总经理陈勇超表示,不收门票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接下来景区必须在创新发展上有作为,在管理服务上有突破。
探索多元经营
夏日炎炎,掩映在群山茂林间的洋泗峡谷、美人谷游人如织。
免门票后,双峰山迎来了旺盛的客流。
今年仅端午节期间,景区就接待游客3.6万人次,同比翻番。
游客在双峰山旅游度假区好汉坡上拍照留念。
如何争取到大量客流,促进游客在景区“二次消费”,实现可持续经营?
8月15日,在双峰山旅游度假区水上乐园项目施工现场,曲折蜿蜒的彩虹滑道、马卡龙配色的探险水堡、能容纳近千人戏水的海浪池等主体部分均已落成,工人们正忙着吊装9.6米高的U形滑梯,为开园做准备。
今年,双峰山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建设水上乐园、无动力乐园和游客接待中心。其中,水上乐园拥有30余项游乐设施,无动力乐园则以二十四孝为主题、古书简为主体形象,建设若干个小园区,吸引游客的脚步“慢下来”。
双峰山旅游度假区途居汽车露营地鸟瞰图。
让游客从“流量”变“留量”,并转化成经济的“增量”。双峰山不断丰富景区的“食、住、行、游、购、娱”产业要素,打造体验式、娱乐式、休闲式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延伸旅游产业链。
白天,亲子采茶、户外烧烤;晚上,月夜篝火、湖畔观星。在双峰山途居汽车露营地,每逢周末,超百辆房车和多栋木屋都会被提前预订一空。
这是奇瑞控股在全国建的第7个露营地,设有儿童游乐园、野战CS基地、越野赛道等休闲娱乐项目。该营地去年入选湖北省十大网红露营线路;今年6月,获评国家“5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
“所有房间都满了,订单已排到9月中旬了。”接到武汉旅行社的订房电话,双峰山旅游度假区云居酒店总经理吴珊华说。
云居酒店是双峰山温泉综合开发(江南里)项目主体工程之一。作为推进双峰山康养度假产业发展的品牌项目,双峰山温泉综合开发(江南里)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分二期建设。
今年6月,一期已初步建成度假酒店体验区、温泉体验区、特色民宿体验区、健康养生体验区、户外运动功能区。二期规划建设孝文化康养中心、营养食堂、高端颐养公寓等度假休闲旅居康养的综合体验区,让游客春可赏花、夏能避暑、秋有红叶、冬泡温泉,四季养生。
追“青”逐“绿”绘景
嫩绿、浅绿、深绿、墨绿……91%的森林覆盖率,视线所及,满目苍翠。
这里是双峰山旅游度假区洪益村。14年前,一场山火,把200余亩松树林烧成灰烬。
土壤缺乏植被覆盖,经雨水冲刷,岩石裸露了出来,“一锄头下去能砸出火星”。
2021年,武汉客商王华文到洪益村调研发现,这里毗邻仙女湖,水源纯净,土壤富含硒、镁等元素,适宜果蔬生长。
“种树,得有耐心。”王华文成立湖北尊琳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3000余亩。开垦梯田,购置有机肥改良土壤;修复生态,铺设草坪2万余平方米。
政府部门修通5.6公里环湖运输公路,为王华文争取近400万元国家政策衔接资金。如今,15个品种、900余亩果树已部分挂果。石头山蝶变百果园,带动60余名村民务工增收。
孝感背靠大武汉,与武汉地相连、水相依、路相通、城相融。随着省道S115改扩建工程的加快建设,届时,游客从汉口到洪益村仅需半小时车程。
抢抓机遇,以景带村,王华文着手打造集果园采摘、观光露营、果汁加工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项目,带动村民端上“生态碗”。
地处双峰山核心景区入口处,每逢周末,大砦村太公池垂钓园总会迎来众多钓友。作为景区的“门脸”,过去这里杂草横生,水塘的芦苇丛长到1米多高。
从北京返乡创业的胡桂华,看中这里的位置和生态,投资200余万元开展环境整治。一根渔竿、一方美景,游客在此畅享恬静时光。
抓把香菜叶,倒入豆腐块,“呲溜”一声,佐上农户家新鲜的鲫鱼……临近中午,上湾村贵和山庄的厨房内早已“叮叮当当”响个不停。
“土蜂蜜、土鸡蛋、土猪肉都卖得俏!”老板娘周婷说,她家农庄年收入20万元不成问题。
剥岸村、洪益村、上湾村、滑石村、大砦村,处于双黄旅游公路沿线,因基础设施薄弱,曾被当地干部称为“一根藤上结的5个苦瓜”。如今,纷纷吃上“旅游饭”。
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双峰山推出全域旅游规划——
东线依托双黄旅游公路,开发汉孝文化民宿游和农业生态观光体验游,形成具有鄂北风情的环山乡村旅游度假带;中线建设森林广场拓展运动基地、白云湖森林禅修基地、洋泗峡谷森林探险基地,形成度假核心区;西线建设现代农业种植基地,开发茶林果采摘游产品,培育研学游基地。
“保护与发展只有同频共振,绿色才能永恒。”双峰山旅游度假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祥说,近年来,双峰山携手木兰山打造生态共保区,推动生态保育、旅游休闲功能“双轮驱动”,在规划、市场、产业、信息等方面与“木兰景区群”一体化发展,努力把“头回客”变“回头客”,“过路客”变“过夜客”,加快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武汉都市圈休闲旅游康养基地。
一湖秀水一湖“金”
天屿湖水上乐园嗨翻娃
小朋友们在天屿湖旅游区体验皮划艇项目。(湖北日报通讯员 严春和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欣 通讯员 尹青 蒋剑岚 万阳 实习生 孙一琪
湖面上游艇穿梭,沙滩边水柱飞溅,泳池里浪花朵朵……
8月18日,位于汉川市马口镇的天屿湖旅游区,孩子们手持水枪,汲水、追逐、喷射,在沙滩边打起水仗;不远处,小朋友们从水上滑梯俯冲而下,“咻”的一声钻进水中,感受夏日清凉。
这样的场景对于居民杨梦蝶来说,既陌生又熟悉。从小在湖边长大,在她的记忆里,天屿湖原名叫“白石湖”,湖中曾是成片的藕塘,因位置偏远、道路泥泞,秋冬时节沿岸十分冷清、荒芜,每当渔舟唱晚时,湖边才会迎来短暂的热闹时刻。
天屿湖水域面积3300余亩,经专家勘探,天然温泉资源得天独厚。看中这里的资源优势,2010年,福建达利食品集团投资100亿元在马口镇建设天屿湖旅游区。
历时4年,该集团投入10亿余元开展湖泊治理、围堰清淤、路面改造,种植水草、水杉等植物,打造1.5公里樱花大道景观带。如今,天屿湖水质接近二类标准,吸引白鹭、凤头鸊鷉等大批水鸟在此栖息。
依托万亩湖光山色,该集团建起了“嗨嗨游世界”亲子乐园,打造深海城堡、浅蓝海滩、乘风逐浪、空岛迷宫、云之国度等五大主题片区,开展皮划艇巡游、电音泼水节、花船非遗展、硒锶温泉游等活动,深受武汉及周边地区游客的青睐。
走进天屿湖旅游区,亭台通幽处,翠柳绕新荷;舟如空中泛,人似镜中行。
2020年,天屿湖旅游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2022年获评国家4A级景区。今年年初,该集团乘势而上,追加50亿元投资,利用天屿湖泊、湖汊湿地、水岸群岛、草甸丘园等四大生态资源,打造天屿湖文旅小镇。
景区品牌策划部经理刘龙波表示,后续将沿湖规划建设屿乐农场、楚文化礼堂、声之礼堂、美术展览馆、话剧场等,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巧借“李白”揽人气
安陆打造唐风慢生活体验区
夜幕降临,古朴的李白村文化旅游度假区换上了精致的晚妆。 (湖北日报通讯员 侯向东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欣 通讯员 刘壮 向钊 实习生 孙一琪
暑气犹逼人,涢城夜未央。
夜幕降临,古朴的李白村文化旅游度假区换上了精致的晚妆,千万盏灯光随风跳动、闪烁,仿真灯绘、科幻灯海、唐风演出、李白诗会……吸引众多游客在光影中穿越大唐盛世,沉浸式体验李白人生。
“游客越来越多,农家小院一房难求。”湖北五言陆色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段海风介绍,以“仲夏光影秀·奇幻李白村”为主题的沉浸式夜游嘉年华上月启幕,通过实景搭建、灯绘造型、光影交互等方式,吸引5万余人前来游玩打卡。
水潺潺,山叠翠。烟店镇东临涢水,西依白兆山,是“诗仙”李白隐居安陆之地。
2015年,湖北五言陆色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烟店村流转1000亩土地,种植稻谷、桃子、油菜等。2019年底,公司邀请旅游产业规划设计团队,以“李白故里·诗酒田园”为核心,结合诗、酒、花、宴、市、乐、隐、耕等元素,规划打造农耕研学、古风游乐、主题康养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唐风慢生活体验区。
围绕李白文化和书法,这里陆续打造了中华诗词学会创作基地、太白书法院、李白艺术馆、省文联“五个一工程”采风创作基地、省书法家协会创作基地等。
去年,李白村文化旅游度假区获评3A级旅游景区。今年,村里新增14栋智慧蔬菜大棚,开发了“礼好安陆”系列礼盒产品,同时,将以“李白的豪华朋友圈”为主题,匹配贺知章、孟浩然、杜甫等IP,打造“一院一品”李白主题文化民宿集群。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武汉游客万先生说,来这里放慢脚步,回归大自然的怀抱,可以让人们从喧嚣的都市生活中短暂解脱出来,感受时间的慢流和内心的宁静。
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发布
大悟孝昌“访古寻幽”线路入选
湖北日报讯 (记者方桐、通讯员蒋剑岚、易荣波、高玉峰)上月,文化和旅游部遴选推出82条“营造之美 自在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大悟、孝昌一条“访古寻幽”线路入选。
该线路由7处古迹组成,其中,大悟县4个乡镇6处,孝昌县1处。从北向南分别为:大悟宣化店镇八字沟古民居—干沟青檀林—中原军区旧址景区—丰店镇九房沟古民居—新城镇金岭村—城关镇双桥古镇—孝昌小河镇明清古街。
垂檐飞角、粉墙黛瓦、斗拱柱梁……这条线上各具特色的民居宅院、乡村古建,历经时代变迁,记录乡村风貌,传承历史文脉。八字沟古民居建于清光绪十五年,占地面积约30亩,前后有五排古式建筑房屋;九房沟古寨堡建于明代晚期,距今有300多年历史,是大别山区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大型古民居群;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金岭村,传统鄂北古民居连片成群,大悟高腔皮影、钢镰大鼓等非遗展演,让人体味到古朴的乡韵;双桥古镇的青石小路和古老墙壁,见证着历史沧桑,充满了古韵气息;小河镇明清古街全长1600米,民居基本保持明清时代风格,多为二层砖木结构阁楼,是湖北省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中原军区旧址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瞻仰红色景区,感悟红色初心,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绿色干沟青檀林位于大悟宣化店镇铁店村的一处深山上。一条小溪流经此地,两侧30多棵青檀古树扎堆生长,随便一棵树龄都有数百年,最年长的达1200年,被列为国家保护树种。
游客感受体验“三色”魅力的同时,还可以品尝小麻鱼、珍珠花煲、野生泥鳅汤、炕饼子等大悟特色美食,采购大悟绿茶、稻鸭香米、土布、大悟织锦、大悟刺绣等土特产和文创产品。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