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业界大咖共话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 江汉区探路航运新质生产力
湖北日报 2024-08-22 22:17:46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倩倩 通讯员 刘鹏 何辉 周弘

内河航运运能大、成本低、污染小,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重要通道。我省是拥有长江岸线最长的省份。武汉是长江流域水利、航运管理和海事仲裁中心,集聚了长江流域水利、航运、海事、航道、公安等航运管理机构,航运优势突出。

如何打造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助推武汉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8月19日,武汉市江汉区的一场座谈会上,院士专家、国家部委、龙头企业及研发机构代表等6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建设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武汉“三个优势转化”展开深入研讨。

建设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区,推动要素从“聚合”到“聚变”

武汉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中游,通江达海、辐射全国。近年来,武汉市全力打造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让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武汉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稳居长江中上游港口首位。

因水而生、依水而兴的江汉区,早在明清时期,就形成遍布全国的航运交通网络,坐拥“百年航运”发展底蕴,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之一。

据了解,武汉港口、航运龙头企业云集,拥有经营性货运码头企业70余家,航运企业63家,其中五分之一的规上航运企业集聚在江汉区,行业年产值超过200亿元,占全市10.2%。

目前,江汉区已形成以长航集团、中外运湖北为代表的招商系,以华中港航、新港大通为代表的港口系,以上港长江物流为代表的上港系,以湖北顺和丰、武汉顺衡为代表的顺丰系的“大物流”发展格局。辖区企业长江新丝路搭建了华中地区首个智慧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投运5年间服务400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平台交易突破400亿元。

要素集聚,还需要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才能发生“聚变”反应。座谈会上,江汉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介绍,该区将立足长期以来的现代金融、商贸物流、商务服务等产业优势和协同创新能力,致力打造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区。

绿色低碳提升黄金水道“含金量”,专家看好航运新质生产力

如何打造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区?现场,与会人员从不同视角和维度建言献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提高航运保险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务水平,推进海事仲裁制度规则创新。

江汉区有600余家金融机构,金融业注册资本、税收贡献和保费收入全市领先。“航运保险、金融租赁是航运产业的‘核武器’。”长江金融工程研究院院长叶永刚建议江汉区在租赁和保险方向发力,聚集国内外头部企业子公司,打造航运融资中心、研发中心。

招商局长航集团坐落江汉区,该集团董事长张翼表示,绿色低碳航运是新质生产力,国家以旧换新政策支持下,船舶更新换代迎来机遇,但航运为重资产产业,需借助江汉区金融优势,加强航运与资本的融合发展。

全国第三家国际性仲裁机构——武汉仲裁委也位于江汉区,武汉还拥有我国唯一总部设在非沿海省份的涉外海事审判机关武汉海事法院。该院副院长申骞建议武汉发挥这一优势,建立诉讼、调解、仲裁一站式海事商事多元化解中心。

中船集团第七一二所所长桂文斌介绍,2023年,我国全年完成货运量550亿吨,其中水运完成93.6亿吨,这其中包括内河货运量47.91亿吨,水运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

“内河航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中国船级社总裁孙峰也表示,江汉区打造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区,有助于解决当前水运小、散、乱的局面。2022年,中国船级社(CCS)新能源与绿色技术水上应用安全实验室入驻江汉区。两年间,实验室飞速成长,聚集了一批国内顶级专家、学者、头部企业,成为国际国内研究探索全球航运低碳发展的重要平台。

“建设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区需要政府有为促市场有效,推动产业集聚与能级跃升。”江汉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江汉区将以《武汉港总体规划(2035年)》正式获批为重要契机,塑造航运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希望吸引更多创新资源、优质项目汇聚,共享产业新机遇。

责任编辑:杜宇慧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