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今天(8月22日)
进入秋天的第二个节气
——处暑
处暑即为“出暑”
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即将结束
处暑时节如何养生?
应该怎么穿?怎么吃?怎么睡?
看完你就都明白啦
处暑节气虽然白天炎热,但早晚凉意渐浓,人们开始感受到秋天的变化。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
因而着衣不宜太多,以凉而不寒为宜,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
由于脐部是人体最易受凉的部位,着凉会影响脾胃功能,因此要注意脐部保暖。
“养阴润肺”是此时饮食的“关键词”。专家介绍,处暑时节可以服用百合鸭、甘草桔梗汤等药膳,二者同食具有养阴、清热、润燥的功效;日常还可多食南瓜、萝卜、蜂蜜、银耳、梨、葡萄,少食或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莲藕则是处暑节气的典型食物。俗话说,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莲藕生吃能清热润肺、凉血散淤,熟食则有养胃健脾、益血补气的作用。处暑节气天气干燥,吃藕可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莲藕的做法有很多,清炒莲藕、糖醋莲藕、莲藕排骨汤、藕盒等都是不错的节气美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推荐两个食谱:
一是用莲藕炖排骨,莲藕有很多种,湖北一带盛产莲藕,藕是偏凉性的,排骨偏补性的,炖完以后,达到健脾的作用。
二是用百合、莲子、老鸭炖汤,也是保护脾胃的。
处暑时节,如何安排起居作息,尤其是午睡时间?
处暑之后,自然界的阳气由原来的疏泄变成收敛。此时的作息,应该按照天人合一的理念,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建议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可以比夏天平均多一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的损害。同时,早起有助于舒展肺气,缓解燥热损伤。中医非常讲究“子午觉”,子时是深夜11点到凌晨1点,午时是指中午11点到下午1点。
午睡是非常有益的,可以避免暑热侵扰,达到养心神、补心气的作用。“子午觉”的基本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子时,要有充足的睡眠,要睡好。中午的睡眠时间不要太长,一般来讲半个小时就够了。如果时间过长,就会打乱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影响健康。
由于处暑节气昼夜温差很大,气温不稳定,要注意强身防病,尤其是中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欠佳,对环境温度耐受性差,受到这样的冷热刺激后,全身血管收缩,心脏负担加重,可使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等的发病率升高。
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注重保暖,及时根据天气温度增减衣物;其次要加强锻炼,预防感冒,建议在天气转凉时接种流感疫苗;还应合理服药,心脑血管病患者在天气转凉后要及时复诊,适当增加服药剂量,切不要盲目轻易停药和减药,如高血压患者,要进行血压监测,按需调整药物。
本期主持人 :刘郸
美术:段雨欣
综合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钱江晚报等
审核:胡琼瑶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