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南漳故事】历史文化:古往今又来,天池山美哉(下)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8-23 15:14:34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王善国)壮哉:天池山!是西汉末年刘秀躲避王莽追杀、金华小姐战襄阳前休整的重要隐蔽区以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文化圣地。

荆山民间传说,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后,民不聊生,各地纷纷举起反莽义旗。汉室皇族舂陵(今枣阳市)人刘秀在南阳起兵,处于劣势时被王莽追剿,在疲于奔命途中,曾经苍惶地逃到天池山,急忙躲藏于荫森蔽日的原始林莽之中,顺利地绕过了王莽的厮杀,保住了一行逃难之人的性命,后人评说他正中天意。其实,刘秀在天池山休养时期,是以吃野菜野果、喝天池水为生,方才身强体壮、恢复元气的。随后附近百姓闻讯,纷纷送来粮食接应。刘秀逃过一劫,深受感动,洞察民情,体验百姓疾苦。但他深知,此地不敢久留,谨防王莽的“反追杀”,还是要迅速赶回到老家(舂陵)再拉队伍,以期东山再起,身体缓过劲儿来之后,遂辞谢百姓赶路。一班人就下山向西过二道河,从长岭再上(东木瓜园的)关庙坡,又经过黄垭辗转直到殷家庄,与富家千金小女儿殷小姐产生了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殷小姐就跟随刘秀转战南北,协助刘秀建功立业。“王莽追刘秀”因此成为荆山民间最大传说,刘秀与殷小姐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成为荆山民间美谈。刘秀登基称帝后,还念念不忘天池山、天池水、热情好客的荆山百姓,以及他在楚都丹阳遗址上的逃亡线路和曲折遭遇,以自身生死存亡的脱险经历,励志为社稷进步而改天换地,拯救平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终于成为中国古代十大明君之一,并且堪称是名列前茅的佼佼者。

天池山一带民间文化底蕴厚重,故事传说丰富多彩,曲折变幻,离奇古怪。据说历史上发生在元朝末年的真实英雄人物金华小姐(荆山民间也称“金花小姐”)带领兵马从陕西经房县、保康前往襄阳征战时,沿途避实击虚,且战且进。为了躲避官兵围追堵截,曾在天池山一带潜伏休整,养精蓄锐,然后穿越谷城县南部到达襄阳境内,遂一举攻克了襄阳城。后来官兵围困襄阳城长达三年之久,义军弹尽粮绝,但是金华小姐巧于周旋斗智,鼓舞士气,妙设“白米喂猪”之计蒙骗官军,发生了“金华小姐占襄阳,猪吃白米人吃糠”的历史典故,从而大获全胜。金华小姐成为天池山一带民间广为传颂的巾帼英雄之一。

说来也巧,本县明朝进士、文化名人、考中进士前也曾在本县县衙任过职(主政)的鲁点,在外地海阳市(今属安徽黄山市)做县令时,当地也有一处“天池”,他曾写有一首诗《游天池记》,破例被收录于清代同治四年版《南漳县志》之《艺文篇》。这篇游记诗写的是海阳市天池的壮观景色。我们不禁要问:这首诗是作于鲁点县令“衣锦还乡”之时的有感而发呢?还是他在海阳市任职期间的随笔?抑或是县志主纂者悯其去世于工作岗位(在徐州因公殉职),发文作为纪念本县在外地做官的杰出人才?须知,清朝晚期的县志编纂者为何要遴选鲁点众多诗作中的这一首呢?是鲁点曾经对家乡县城西郊有“天池”而心存荣耀?若说他未中进士之前在南漳县衙任职时未去考察、游逛过天池,好像也是不大可能的。笔者认为,类比推情、以彼写此是极有可能的。县志主编胡正楷、胡正模兄弟为了欣赏“南漳八景”,也未必不是分别先后去天池山远眺、瞭望?作为本县走出去的“七品芝麻官”荣归故里之时,本县府衙官员们也未必不是“闻‘峰’而动”、不陪同返乡的文化名人去光顾县内天池?虽仅为笔者臆测、猜度而已,但尽在情理之中!只是鲁点县令在异地公干,身不由己,只好借写彼县之天池来寄托他对家乡(天池)的仰慕之情。这首《游天池记》可谓“一诗双情”“一池双钓”,既赞美了海阳之天池,又令读者联想到南漳之“天池”,由此及彼,寓意深刻。不然,旧县志版面也是惜墨如金的呀!何况私人很艰难地出资修志收录了这首咏颂外省之天池的佳作,实在是为今人设置了一个巨大悬念,令人遐想。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没有无缘无故的……”。这就是为什么都称“天池”、而且都是地方(古县城之郊)名景、只被鲁点县令描写一处天池作代表之缘故。

天池山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清初消灭叛军首领吴三桂残部的古战场,据民国十一年版《南漳县志·武备·一》载录:“……十三年,吴三桂陷湖南,三月,襄阳镇总兵杨来嘉与副将洪福据谷城,叛,并受三桂伪将职。九月,来嘉犯南漳……。十四年三月,下荆南道石琳总兵刘成龙袭败于长坪,毁其巢。五月,来嘉复犯南漳。七月,大兵击败之”。据传,康熙十四年三月,刘成龙奉命带兵从县城往长坪进发,以期彻底剿灭叛军,在天池山首战获利后乘胜追击,直抵叛军老巢(长坪),天池山古战场遗迹犹存。

天池山一带也是红色文化的富存地,据《建国前南漳革命历史记忆》一书(中共南漳县委南漳县人民政府史志办公室、南漳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编,2016年9月印)第二章《土地革命斗争时期》载录,1928年4月,薛坪苏维埃政府主席、农民自卫军(不久改为工农革命军)总指挥刘辉亭、临吉乡党支部书记张道南、县委委员、薛坪苏维埃政府委员冯举英等鄂北第一个苏维埃政府领导人,率领工农革命军进抵殷庄、关庙垭、木瓜园一带,兵分三路迎击国民党南漳县县长闻伯之和保安团团长刘清波带领的县保安大队两个中队和沐浴团防局共400多人第二次向薛坪苏区进犯,并痛击国民党驻军伍宇林部,刘辉亭的指挥部就设在木瓜园,关庙垭之战是工农革命军开展的第二次反围剿战斗。上世纪70年代,当地贫下中农天天进行“忆苦思甜”时,深感“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畅谈“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想起往日苦,往日接幸福……”,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时,当地老年人热泪盈眶地回忆说,苏维埃政府这些领导人在对敌作战之前,为了不暴露目标,曾经趁黑夜从县城出发,在天池山秘密地召开各方紧急碰头会议,商讨作战对策,制定详细规划。一切都周密部署得天衣无缝之后,大队人马立即下山,西渡蛮河,进入天池山西侧正对面的木瓜园作战阵地。红色文化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天池山一带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首战结束之后,2020年4月4日,南漳县公安局在天池山风景区隆重举行郑勇“战‘疫’”纪念林启动仪式。郑勇同志原系南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秩序科负责人、三级警长,抗疫英雄,被公安部追授为全国二级英雄模范,被中共襄阳市委追授为襄阳市优秀共产党员,并被追授为“襄阳楷模”“襄阳好人”“南漳楷模”等荣誉称号。栽植常青树,营造纪念林,以此缅怀英烈,争当先锋,弘扬郑勇抗疫精神,建设和谐美丽中国。据悉,纪念林设计为数字“7”形状,占地面积8亩,种植女贞树18棵,玉兰树53棵,共计71棵,代表党的生日,象征着“南漳公安”将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秉承郑勇遗志,激励广大公安民警、辅警以更高昂的斗志投身到公安事业,天池山风景区具有光荣的革命英雄色彩。

荆楚名景

悠哉:天池山!天池山在地理构成上分为天池山岭(天池岭)、樊家山和摩天岭三大部分,其中,天池岭、樊家山在《南漳县地名志》(南漳县地名委员会编,1984年3月印)中有明确的载录(该志书第312页载:“天池岭,位于李庙东南约10公里处,……山岭上有一天然水池,故名”),旅游文化分外妖娆,成为荆山生态文化旅游热线上的十大著名景区之一。

天池山生态植被完好,也是荆山地区有名的“天然动植物基因库”。据清代同治四年版《南漳县志》载录,雄居“南漳八景”之首的“荆山叠翠”、之二的“彝水晴(清)波”就与天池山结下了不解之缘,脱不开千古“干系”。天池山地处荆山腹地,自古就以起伏跌宕、蜿蜒“叠翠”之群山而名闻遐迩,供世人观瞻,这一带也是著名的木材之乡、特产之乡,现有板栗2000余亩、山茶油(树)2000余亩、茶园5000余亩,是全县闻名的茶叶基地。据《南漳县地名志》(南漳县地名委员会编,1984年3月印)前言部分《南漳县》篇(第1页)载录:“次高峰为主山寨、龙潭顶、大山坡、仙女山、天池岭”,位居“次高峰”的“天池岭”,的确是天池山茶场生产有机高香茶的得天独厚优势,“茶乡游”吸引了来自武汉、襄阳、荆门、南阳等大中城市游客前来体验、参与。新时代里,通过“以茶代旅、以旅促茶、茶旅结合”的经营模式,在带动周边群众发家致富的同时,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打造了一条品茶赏景、休闲娱乐的乡村旅游热门线路,也是南漳县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景区内古树名木繁多,有千年大杨柳,“大柳树”地名因此而得名,登录于《南漳县地名志》,在县内妇孺皆知。还有3棵两百余年树龄的古银杏树、5株皂角树和桂皮树,各种粗硕的栎树、松树、柏树、木梓树、楸树、柿子树、核桃树、精竹遍及山野,高大树荫为当地居民津津乐道。野生动物类有狼、野猪、麂子、獐子、狐狸、獾子、蛇(白花蛇、乌蛸等)、乌龟、鳖、刺猬、黄鲴、中华蜜蜂(中蜂)、葫芦蜂、鳝鱼以及其他野生鱼类等多种“野物”资源,传闻樊家寨上还曾发现老虎、豹子等珍奇猛兽。飞禽类有鹰、红嘴相思鸟、红腹锦鸡、猫头鹰、喜雀、斑鸠、山和尚(戴胜)、鹌鹑、白鹤、画眉、野鸭、麻雀等。当地民间传说,楚人尊崇的凤凰其实就是现在天池山上的红腹锦鸡。另外,狼、鳖、中华蜜蜂(中蜂)、喜鹊、鹌鹑等已经正式列入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00年8月1日国家林业局令第7号,简称“三有名录”)。红嘴相思鸟是襄阳市作为“中国红嘴相思鸟之乡”的重要组成部分。天麻、百合、柴胡等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药用价值较高,野生猕猴桃、覆盆子(檬子)、胡颓子(羊卜奶)等天然野果较多。这里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每季都有常青树种。春华秋实,美不胜收。

天池山地处彝水(今称蛮河)之滨,“彝水晴(清)波”生动地再现了彝水之清澈明净,把天池山衬托得锦上添花,活灵活现。据说未修三河水库时,沟谷里相对开阔,两岸良田千顷,旱涝保收,五谷丰登,河水碧波荡漾,青山隔空对峙,春夏季节里“鸟鸣山更幽”,现在山下湖面也是水上游乐的理想之地,湖水是县城、胡营、涌泉、九集镇数十万居民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水源,解决南漳、宜城两县市30多万亩良田灌溉问题。天池也是全县古代“四十八大泉”之一,以山巅涌泉巍峨而立、“会当凌绝顶”而驰名。河堰是指围(拦)河为堰,引水用于灌溉和造纸、加工的水利动力,据当地老年人回忆,天池山山脚下原本河堰众多,也很出名,有好几处河堰就属于古代全县“七十二河堰”序列,可惜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三道河水库蓄水后,就被淹没在数百米之深的湖水下面了。人们既可意会、也可言传的是,但愿这些河堰“永远不复天日”,水库永续利用,永远造福于民。生态文化就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解决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天池山正是在现实生活中逐步增加生态保护色彩的,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荆山地区美丽乡村风景典范。

天池山也是现代康养文化基地。康养是健康、养老的统称,康养产业是指以康养活动为中心形成的综合性产业,包括直接或间接渗透的文化、信息、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物质或非物质因素。现代康养文化以健康产业为核心,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娱乐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顺应人类历史的发展潮流。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由于天池山森林里负氧离子浓度比较高,所以很多人都愿意主动去跋山涉水,旅游、疗养乐在其中。特别是近几年来,面临都市化的现代洗礼,天池山负氧离子生态游十分火爆。据悉,天池山已经成为湖北省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旅游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已由县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实施,湖北襄阳天池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公布为第四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景区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把天池山建设成为华中生态旅游观光示范区。

湖北天池山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区、省级特色科普示范基地、地理标志襄阳高香茶授权单位、襄阳十佳高香茶生产企业、本土最佳休闲农业示范点等。近闻,为了“更上一层楼”,天池山景区建成的景点(游项)及其配套设施有农产品展示厅、科普活动室、茶叶生产新车间、游客中心、多功能会议室、房车露营基地、清茶食府、宴会厅、天池茶苑、茶香烤场、茶香别院、浪漫天池、悠然茶舍、云端木屋、婚礼草坪、观景台、BBQ露营地、瞭望塔、科普长廊、统战长廊、紫藤长廊、茶香步道、三叠泉、蜂情园、百花谷、有机茶园、百步梯、茶园景观游路以及供电、供水配套设施等30多个。这些服务于游览的“综合体”,使得天池山茶文化旅游锦上添景,为“金南漳”倾力建设“全域打造鄂西北乡村休闲游和自驾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增添了新亮点。

东风劲吹,万事亨通!2020年12月,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确定天池山旅游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今后,还可以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湖北天池山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湖北天池山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漳天池山旅游区的联系方式:联系人:兰立军(公司董事长,联系电话15072233555,13343561555),兰立琼(公司总经理,联系电话15997255789);通信地址:湖北南漳县城关镇徐庶路30号。

旺哉,天池山!古代是经济贸易和商贸流通的要道,如今是现代经贸的繁兴之地,且系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基地。

天池山位于保康(黄堡)—→南漳长坪—→南漳李庙—→南漳县城之间茶马古道的要塞,也是商贾的重要中转站和物资贸易集散地。据说过去也是车水马龙、繁华热闹的地方。清代同治四年版《南漳县志》之《疆域》篇载:“……泰鸿山,珍珠泉(其水突出如珠),二十里至庄司坪,二十里至水田坪,即古贸平铺也”。按照古代大路轮廓的具体走向,这个隐含于志书中的“天池山”的准确定位,就在庄司坪(位于县城西郊)与水田坪(位于今李庙镇鱼泉河一带)之间,且为行人、商贾、游子、文人的必经之地,也是清代同治年间以前古代商贸流通历史的有力佐证。天池山的古代商贸文化,可以管窥出过去农耕时代在商业与贸易领域的传承关系,透露出本地商帮、“老字号”商号、知名商品与商道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信息,可以探索古代商贸是怎么样在历代“重农抑商”政策压制的夹缝之中获得发展和繁荣的。过去肩挑背驮、赶着驴骡长途运输,乃一道漫长的风景线。如今,网上售货购物,一键“秒杀”世界各国商家,真乃天壤之别。湖北天池山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力图将天池山建设成为集油茶、保健茶、有机农产品种植、采摘和深加工、销售、科研、环保一体化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科技开发综合示范园区,也可成为有机种植加工、茶园观光、文创体验、养生度假、科普教育等综合功能的荆楚有机产业核心区、华中创新茶园示范地,并在全县率先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商机前景无限广阔。

茶叶是一种食药两用、解除百毒的健康长寿植物,是世界四大著名饮料之一,茶乃天地之精华,蕴育人生之根本。据《南漳县志》(南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第187页《乡镇企业,卷八》之《企业品种》载录:“李庙天池山茶场:镇办。1976年建场,拥有固定资产9.59万元。1985年企业人数为40人,茶园面积为21.33多公顷,其中采摘面积8.33公顷,产茶叶4.18吨,每公顷产501.80公斤,创产值2.8万元,每公顷产值3204元。该场一级绿茶条细味香,汤色翠绿”。在当时全县屈指可数的几家规模较大的乡(镇)兴办的茶场中,茶叶品质是独具一格的。茶文化是在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养生要素集合,包括茶道、茶具、茶艺、茶德、茶联、茶书、茶画、茶学、茶故事等等,现已建立了“天池山茶道博览馆”,充分展示了现代茶文化精品和内涵,反映了荆山地区的悠久的文明和礼仪。近几年来,先后成功地举办了天池山茶叶开采节、天池山扶贫杀猪宴、天池山茶艺文化交流节、南漳天池山首届“草地音乐节”、天池山首届啤酒帐篷音乐美食节等节会活动,以节会促进旅游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旅游文化的美誉度。

天池山高香绿茶于2015年10月获得有机(茶青)转换认证,2016年10月获得有机(茶青)产地认证,2017年4月获有机加工认证;油茶籽于2015年10月获得有机转换认证,2016年10月获得有机产地认证:“刘坪”“襄之源”和“灏云涧”商标分别于2001年及2017年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有机绿茶于2016—2019年分别获得汉江流域农业博览会“金奖产品”荣誉称号、2019年获“襄阳十佳高香茶”荣誉称号;山茶油于2016年获“南漳县旅游产品金奖”荣誉称号,产品远销襄阳、武汉、广东、深圳、上海、北京等省市和大中城市,成为市场上的稀缺商品,供不应求。

外向型的开放文化最鲜明的特点是跨越式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天池山是县城的“西屛”,也是自县城沿“346国道”“305省道”通往鱼泉河漂流、翡翠峡、锦秀谷景区旅游以及直达保康、神农架、房县和陕西安康的“必‘游’之路”;距县城5公里,距“郑万高铁”“麻竹”高速公路出口仅10公里,距襄阳都市约50公里,紧临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国道省道可以使天池山“四通八达”,“富在深山有远亲”,具有优良级对外开放的得天独厚条件,赚大城市的钱、发外地人的财也势在必然。景区内招商引资规划已经通过县直有关部门批准,仅2019年就在武汉市布局生态康养体验店20家,就是让城市居民遥接“地气”,“闭门思‘乡’”,在喧嚣热闹的国际大都市里体验荆山有机农产品和乡村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大都市与大山区的生存形态融为一体,把人类的生存健康这个永恒主题与城乡人民紧密粘连,现代化养生态势锐不可当,如火如荼,兴旺发达。门当户对的是:中国有机谷·天池山现代农业体验中心。

荆楚大地赞曰:古往今来,天池山美!

责任编辑:罗雨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