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张家国 李慕玲 王玉)连日来,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大力推进“五无村、组、户”创建,对孙家湾村、花栗树村、双龙堰村片区内535户村民家庭实施五无农户的创建,力争让“水质好起来,村庄美起来,家庭靓起来,努力实现“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8月20日,阳光明媚,在六里坪镇孙家湾村移民安置点,由镇机关干部、镇直单位抽调的包户干部正同农户村民一道清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乱种,过去路边溪边随处可见的堆放物和杂草几乎见不到,随之而来的是环保垃圾分类箱井井有条,农家的院落清新、整洁,户与户之间的街道干净整洁。孙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李元超说:我们村用共同缔造理念,对全村4225亩蔬菜耕地进行“无垃圾、无化肥、无塑料、无污染、无公害”标准化创建,让优质无公害蔬菜走进千家万户餐桌,对村里试点片区385户农户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房前屋后香化美化,人行街道绿化净化,引导大家共同参与到创建五无农户的工作中来,平时养成村民们的卫生意识和文明习惯,并利用村规民约、标语、光荣示范户等方式开展创建工作,让村里既要房子漂亮,环境整洁,又要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村民文明起来,更要让农村农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共同构建“水清、河畅、岸绿、村美”的人水和谐共生态环境。
花栗树村是一个“城中村”,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内安村,本次试点创建涉及74户村民,300余亩蔬菜耕地,在镇中心卫生院包保入户工作队员配合下,制定了五无村组户创建农村环境保护长效保洁机制工作方案,集镇区环卫保洁员管理制度,耕地五无管理制度,农户楼上楼下卫生监督制度,为解决高层住宅区环境卫生建设”无人管”、“管不到”的问题。花栗树村党支部书记李世学介绍:“该村通过设立党群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组织村民开展清垃圾、清路障、清庭院,改陋习讲文明等活动,提倡让村民使用环保购物袋,从源头上截断塑料垃圾涌入村镇的通道,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白色污染问题,倡导村民移风易俗和低碳生活,习惯使用竹篮和竹筐卖人菜,耕地施用有机农家肥,不施用化肥农药。在创建五无村组户中,有奖、有惩、有保障,有激励,让责任和义务相连,让人文内力与生态外力同时迸发。”村里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村民不听卫生监督员的劝说,经常将菜叶倒进街道,理事会将此事在村显示屏和大喇叭广播,险些把没过门的儿媳妇吓跑,爱面子的村民最终改掉了不良习惯,让一个优美舒适、和谐共生的小康村展现在游人面前。
8月21日,在六里坪镇双龙堰村,77岁张老汉慢悠悠地把可回收垃圾放进门口小垃圾箱。他说,以前村里脏乱差,只从我们组列为共同缔造美丽乡村五无村组试点片区后,组里的环境变好了,变美了,我们都愿意把它维护好。是什么让这些老人改变生活习惯,主动将垃圾分类入箱?行为变化折射观念更新。双龙堰村在五无村组户创建中,涉及2组73户农户,1100亩耕地,在共同缔造美丽村庄中,通过清理整治门前“三堆”和鸡鸭圈养,实现了白墙红瓦的民居,房前屋后绿郁成行,村庄两旁分类垃圾桶有序摆放,小河里溪水潺潺,老人小孩在文体广场嬉戏。双龙堰村党支部书记李海燕说:“创建五无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改变过去'灰尘随着风儿吹,垃圾跟着人儿跑’现象,更要用健康的乡土文化占领农村娱乐阵地,我们每年在春节、三八节、十一国庆节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艺汇演活动,用健康的乡风文明和美的生态环境让村民神清气爽,幸福指数倍增,从而实现油茶第一村天蓝、水清、地净、民富美好的生态居住环境,呼吸着新鲜空气,喝着纯净的水,吃着长寿山茶油,住着生态家园,这才是理想的小康生活。”
六里坪镇党委、镇政府为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六里坪镇借鉴“五无甘南”创建经验,按照“先试点、后扩面、再铺开”的原则,在孙家湾村、花栗树村、双龙堰村开展“五无村、组、户”创建工作。统筹推进城乡垃圾处理、农药化肥减量、塑料源头消纳减量、污染防治全面管控,农副产品安全优质保障,力争实现试点村、组、户区域“无垃圾、无化肥、无塑料、无污染、无公害”创建标准,统筹有序推进“五无村、组、户”创建工作。
下一步,该镇通过对标创建、公开评议、星级审定,对达标星级高的村、组、户公开授牌表彰,并将标识光荣牌统一悬挂在大门口,让光荣户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切实提升群众的光荣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共创共建共享生态优美环境和幸福生活。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