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捅马蜂窝,抓蛇,救人……
“热辣滚烫”的日子里
有一些人,挺身而出
人群中的“平凡英雄”
给足了我们满满的安全感和正能量!
夏季炎热,蛇类、马蜂等扰民事件增多,近日,秭归消防站在收到多起社会救助类警情后,先后出动多辆人员车辆顺利完成任务,解决了辖区群众的燃眉之急。
在酷热的天气下,消防救援人员手持专业捕蛇夹,穿梭于居民楼间,小心翼翼地将一条条潜伏在阴凉角落的蛇捕获,并安全放生。针对近期频发的马蜂筑巢扰民问题,秭归站迅速响应,组织专业除蜂队伍,携带专用防蜂服和除蜂窝器材,深入居民区、道路绿化带等马蜂活动频繁区域,进行科学、安全的摘除作业。
(选自湖北日报客户端秭归频道 作者 龙威)
8月1日8时许,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马桥镇中坪村村民余女士在家看到毛骨悚然的一幕:一条一米多长的大蛇吐着信子,正盘踞在房梁上,冷不丁地探着脑袋“对峙”着她。
余女士不知道这条大蛇是否有毒,也不敢独自贸然驱赶,于是她赶紧打电话报警求助。
民警正在抓蛇(视频截图)
接到报警求助后,马桥派出所民警余庆保、唐骁立即赶到现场。余女士向民警介绍说,她家住在一楼,隔山近,平时门窗都是敞开着的,蛇可能是从窗户爬进来的,刚刚蛇受到惊吓,钻到衣柜下面去了。
民警正在抓蛇(视频截图)
为了消除安全隐患,2名民警找来竹竿、戴上防护手套,相互配合着将蛇头压住,迅速抓住蛇,将其装进塑料袋中,带到野外进行了放生。
经五道峡管理局工作人员鉴别,这条蛇叫黑眉锦蛇,是蛇界的“捕鼠大王”,无毒,属于“三有”保护动物。
民警将蛇放生(视频截图)
“夏季天气炎热,蛇类出动频繁,户外活动务必注意安全。”民警提示,农村地区,特别是山林附近的住户,可在房前屋后播撒雄黄粉驱蛇,若发现家中有蛇,切勿擅自捕捉,以免遭受攻击,应拨打119或110报警,由专业人员到场处置。
(选自湖北日报客户端保康频道 作者 欧阳智慧、舒萍、刘涛、李金荣)
7月31日凌晨零点,在武汉市汉阳区陶家岭路附近,一女子落入水渠,情况危急。在此路过的大悟县刘集镇“00后”小伙子韩席第一时间跳桥救人,在公安民警、消防员、120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落水女子被营救上岸。
跳水救人的热心小伙叫韩席,孝感市大悟县刘集镇会岗村人,今年24岁,是附近修理厂的一名修理工。当时,韩席散步时路过此处,突然听到一名男子在桥上呼喊“有人落水了”。韩席从桥上往下看去,只见一人浮在水面上,剩下两只手在水面挣扎。
韩席回忆说,虽然自己经常从这座桥上经过,但他不知道桥下水渠中的水究竟有多深。救人要紧,他当时没有多想,就翻过桥梁护栏,跳进水渠中后,他心里一惊:“我没想到这里的水很深,我的双脚触不到渠底。”实话实说,他当时也感到很紧张,但他没有打退堂鼓,而是鼓起勇气奋力游到了落水者身边。
“我父亲从小就教会了我游泳,我有信心把人救上来。”韩席说,“凌晨路上人很少,如果我不跳下去救人,这条生命可能就没有了。”
(选自湖北日报客户端大悟频道 付安志 荆楚网)
11年前,他见义勇为,勇救落水儿童;如今他再度伸出温暖双臂,为素未谋面的白血病患者送出“生命火种”。
他,就是来自湖北荆门的许先生,同时也是中华骨髓库第18194例、湖北省第665例、荆门市第5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自2015年开始,许先生便坚持不懈地参与无偿献血,在2022年10月的一次献血过程中,他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能够为血液病患者延续生命,于是毅然留下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张克龙 摄
今年4月,许先生接到了荆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初步配型成功,他激动万分,当即表示同意捐献。
张克龙摄
此后,先后历经高分辨、捐前体检等程序,他于8月正式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
2024年8月3日,老许放下手头忙碌的工作,在市红十字会相关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前往武汉市中心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
张克龙摄
捐献当天,许先生得知自己所帮助的患者是一名学生,他说道:“希望他能够坚强勇敢、早日康复,重返校园。”
历经四个半小时,共采集到269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第一时间被送往华南地区,为那名患者送去了生的希望。
患者发来感谢信。
据悉,许先生是荆门沙洋人,这并非他首次向陌生人伸出援手。2013年,27岁的许先生下班回家,行至曾集镇许岗村时,忽然传来呼救声,原来是一名7岁的小男孩玩耍时不慎掉入水塘,他毫不犹豫地纵身跃入水中,将孩子救上了岸。所幸救援及时,孩子安然无恙。
许先生表示:“能拥有两次挽救他人生命的机会,感觉自己特别幸运。”
救人之举,彰显善良品质;厚道荆门因这无数的善良而熠熠生辉。
(选自湖北日报客户端荆门频道 作者 代艳阳张克龙)
“谢谢你们的帮助!我以后再也不会做这种傻事了。”8月5日,黄梅县小池镇一女子因情感问题,持刀割腕轻生,黄梅县公安局小池分局民警果断处置,成功将其救下。
8月5日14时许,黄梅县公安局小池分局接到报警,称一女子企图割腕轻生,急需帮助。
接警后,民警立即到达现场,多次敲门却无人应答,后通过联系女子家人才将房门打开。民警进屋后经过一番寻找,发现女子坐在卫生间地上,地面一摊血迹,女子的手腕跟颈部有明显刀伤,人已经处于昏迷状态。
时间就是生命!民警迅速找来毛巾对女子的伤口进行简单包扎止血,后驾驶警车将女子送往医院抢救。因救治及时,女子目前已无大碍,情绪稳定。
在女子恢复意识后,民警了解到,原来该女子因情感问题,一时心结难以解开,才采取了极端做法。经过民警的耐心疏导,女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理智,并对民警的救助表示感谢。
(选自湖北日报客户端黄梅频道 作者赵庆)
近日,在万米高空的航班上一名少年突发晕厥,来自随州市中心医院的护士吴香玉对旅客进行了紧急施救使旅客得到了缓解。
“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本能,是应该的。”随州市中心医院产科护士吴香玉说。
7月17日,在三亚飞往武汉的南航HU7387航班上,突然听到乘务员紧急呼叫:“有乘客突发状况,失去意识了。呼叫医务人员!呼叫医务人员!”听到广播后,随州市中心医院产科护士吴香玉立即表明身份,来到患病乘客身边协助乘务组展开救治。
据乘务员介绍,患病乘客是一位男性少年,无家属陪同,神志不清,口吐白沫伴轻微抽搐。“我赶到时,发现患病乘客瘫软座位上。”吴香玉说。经过检查,发现该乘客已丧失意识,颈动脉波动剧烈,便立即将该乘客平卧、舒展四肢,纱布巾塞口角并通过飞机上配备的听诊器、血压计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氧气吸入。几分钟后,乘客有数十秒的清醒后又陷入昏迷。随后有2名医生也加入到救治,慢慢的病人睁开了眼睛,紧接着可以进行简单的问答,在能量的补给下,这位乘客逐步恢复正常,转危为安。
吴香玉初步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无基础病史,早上未食用早餐。考虑为低血糖晕厥。飞行途中吴香玉与两名医生持续密切监测患病乘客的情况。
(选自湖北日报客户端曾都区频道 作者 随萱)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