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 土著鱼类一年增加34种
湖北日报 2024-08-13 07:57:25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庞正)近日《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2023年)》(以下简称《公报》)发布。《公报》显示,近年来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土著鱼类2023年一年增加了34种。

公报显示,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持续恢复,2023年长江干流监测点位单位捕捞量均值为2.1千克,比2022年上升16.7%;重要支流监测点位单位捕捞量均值为2.3千克,比2022年上升64.3%;长江下游刀鲚单位捕捞量为30.6千克,是禁渔前2020年的7.3倍。

水生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2023年长江流域监测到土著鱼类227种,比2022年增加34种;监测到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4种,比2022年增加3种,新监测到滇池金线鲃、细鳞裂腹鱼和四川白甲鱼。

监测表明,长江禁渔以来,长江生物多样性呈恢复态势,但鱼类资源量仅占历史最高水平的36.8%,远未达到环境承载力水平。特别是中华鲟连续7年未监测到自然繁殖,长江鲟20多年没有监测到自然繁殖,长江江豚数量刚刚止跌回升,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依然任重道远。

专家介绍,从长江鱼类特点来看,主要经济鱼类性成熟年龄一般为3到5年,禁渔10年后可以得到2到3个世代的休养生息,基本形成长江水生生物物种持续恢复,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赵莎莎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