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柯兴碧
恩施“女儿城”真是女儿的“城”。你花几个小时在女儿城转一圈,听丝弦婉啭,清亮小曲,高亢对歌;见美女轻步,花枝招展,舞蹈翩跹;嗅醇香美食,享受可口小吃;观看《赶场相亲女儿会》情景剧及《施南古韵》非遗表演,感受到满城弥漫着浓浓的“女性文化”。这一切满足着游客五官的品赏和旅游后的回味。难怪网络美评“天下女儿第一城”,“武陵地区最鲜明的地域文化标识”。
恩施女儿城全貌
续土家族风情 恩施女儿城考源“女儿会”
“恩施土家女儿会”是恩施市三张重要名片之一,2009年入选湖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女儿会”的“会”,现在是指开会,朋友见面、聚会,开展交往交流交融的活动。历史上恩施石窑、大山顶的“女儿会”,“会”是赶场,未婚青年借赶场去相会、相亲;当地人结婚叫“过喜会”“过会头”。
据史料记载,约280年前,恩施石窑先后迁来外地的十姓人家:张、薛、李、滕、杨、田、覃、曹、黄、王,他们各居山中,后来搭棚建屋,立户创业,被称为“十个棚”。明代末年,薛家棚当家人有学问,多见识,为人爽朗,好学本土民风民俗,传播外地先进文化,被山民推举为“乡士”。
一年,薛乡士计划外出云游,途中回湖南老家祭祖会族。行前教导膝下九个女儿,出嫁的要严守妇道,没出嫁的不出闺门。是年农历七月云游归家,全棚大摆宴席,为乡士接风洗尘。酒酣之际,乡士侃谈山外见闻,介绍湘川的社会发展,特别介绍了外面的女子除了在家做女红,烹茶饭,还外出撑船捕鱼,开店铺卖货,学知识当先生。并大发感慨,再不能让女儿们独守闺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要送女娃读书要让她们见世面。全棚人听了大开眼界,十棚人听了震撼。
是年农历七月十一日,薛乡士把出嫁的老大老二两女接回家过月半,又把未出嫁的七姊妹叫到跟前吩咐:明天“月半”逢场,大姐、二姐带着七个妹妹上街赶场游玩一天,与人相见交谈要知书答礼,不辱大户人家风范。
九姐妹欣喜,三更觉醒,五更打扮,头戴“西兰卡普”帕,身穿“三滴水”大襟(衣服领子里面的高,外面的依次低下来,每件衣服漂亮的绣花领子都能显现。)花边衣,脚穿“千层底”绣花鞋。天亮踏雾起身,一路欢笑一路歌。路上赶场的年轻小伙听到莺啭歌声和着银铃般的笑声,瞧见如花似玉的窈窕淑女,遂追随九个姐妹对歌。出嫁的两个大姐带着妹妹“以歌为媒”,四个大妹妹各自相中了如意郎君,踏月晚归。三个小妹妹也长了见识。
石灰窑《黄氏日用杂志》曾记载这一现象:“未婚女子,相邀上街,赶场一日,结缘男女,中意者嫣然一笑,约定交谈,中意者,互定终身,至晚而归”。之后,十棚长者看到儿女自相妇夫比“媒妁之言”或表亲嫁娶的夫妻在家庭幸福、后人聪慧等方面要强得多,便允许自家女儿在每年七月十二赶场卖货谈价,自由聚会,私订终身。十里八乡的青年男女纷纷赶“月半热场”,“盐大路”上的官人、商人每年前来参与,便形成“女儿会”。
石窑位于武陵山脉深处,是四川、湖南经鹤峰到宜昌、湖南、武汉的要道,本地人叫盐大路,也是文化交流、商贸流通的官道。东部城市的商品往重庆、四川,武陵山区的桐油、茶叶下湖南,走云贵,运汉口,途中总要歇脚石窑驿站。往返的客商、挑夫、骡马帮、文人雅士,听到“女儿会”相亲信息,有的一到七月头,就购货上路,计算着日期。早拢的就住在客栈,等待“女儿会”赶场相亲。
在封建社会,女性解放,婚姻自由,实属难求。“土家幺妹一十八,收拾打扮上街耍;早上出门单个单,晚上回家多个他”。口碑相传,年年如是。石窑远近,再不是仅十姓 ,而是六十姓之多;再不是仅巴蛮后代,而是土家、苗族、回族、汉族……等多民族的大融合。土家女儿也不局限出嫁当地,很多跟着相中的外地郎君走南闯北,在外地发家致富。
大山顶地处恩施至重庆、万县的商贾要道,他们的“女儿会”日期是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三、七月初九。
“女儿会”是恩施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民族传统节日,其中女性开放文化的光辉璀璨夺目。
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恩施发展全域旅游。恩施市决定把优秀传统文化“恩施土家女儿会”,从乡村搬进州城,建旅游景区广泛宣传,让“女儿会”文化在各民族人们心目中永驻,让“女儿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由此,“恩施女儿城”思维应运而生。2010年招商引资,立项。历经两年半时间,一座占地600亩,建筑面积14000平方的“三横两纵”宽敞街道,游乐场、相亲长廊在洗爵溪落成,命名为“恩施女儿城”。2013年10月开城迎客。
恩施女儿城开城场景
恩施女儿城是中国“十大人造古镇”的第八个,是延习土家风情,弘扬女性文化,以文促旅,根系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孵化创业梦想,示范乡村振兴,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多维元素的一座理想之城。
圆人生梦想 彰显女性文化特色
恩施女儿城彰显女性文化特色的重头戏,是给游客展演一场《女儿会·赶场相亲》的实景情景剧。健壮的小伙抬着大红花轿,头顶红盖头、身穿红袍的新娘闪亮出场。身穿“三滴水”绣花边礼服的四个或八个靓女伴娘依次羞哒哒出场。“陪十姊妹哭嫁”“辞别双亲”“上花轿”“拜堂”“进洞房”等土家婚嫁风俗依次展现。
情景剧融入“摆手舞”“薅草锣鼓”“土家彩莲船”“恩施耍耍”等10余个歌舞、民乐等非遗项目艺术,原生态“女儿会”与多层面文化艺术相结合,彰显了恩施女性的文化魅力。“以歌为媒”的对歌《六口茶》《龙船调》《唱起山歌送情郎》让人浮想联翩,美梦绵绵,催人兴奋。
情景剧融入“摆手舞”场景
舞台下,人头攒动,一部部手机举过头顶录拍,不时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女儿城”徜徉在歌的世界、舞的海洋,沉浸在女性萌爱和示美的躁动之中,引导游客进入角色,沉浸喜悦,享受快乐。
女儿城“幺妹儿街”亮眼红火。铺面全是土家族、苗族女性头饰、服装售卖出租和旅拍摄影。在女儿城游玩,你可看到处处是穿戴土家族、苗族服饰的年轻靓女和排排放大的土家族、苗族姑娘的靓照。
这还得从恩施的地理环境说起,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北
纬30度,气候适宜,植被丰茂,清江、酉水、贡水等河流穿流其中,
形成人间仙境。天赐尤物。在优美自然环境生活成长的土家族苗族姑
娘模样周正,细腰高挑;面润肤嫩,红润的脸庞,浅浅的酒窝,甜甜
的微笑,美如天仙;银铃般的问候,热情招呼游客。
土家族、苗族女性历来爱美。街铺经营的女娃儿们更是精致的打扮,热情地迎客,把土家族苗族女性从头到脚的爱美妆扮条理地说给你,并劝你试妆拍个照。她们把中国传统的女性文化的妇言、妇容、妇功发挥到极致。游客被点拨试妆,再看靓照确实变了个样 ,就不妨租一套服装、头饰在女儿城张扬几个小时或拍几张照片留个纪念 ;有的游客不妨还买上一套两套民族服装、头饰。
在小吃一条街,40多个铺面,油香、豆皮、烧饼、苞谷粑、炕洋芋、蒸儿糕、成都钵钵鸡、陕西夹肉饼、长沙臭豆腐……应有尽有。全国各地经典美食在这条街汇集,土家千层烧饼成世界美食之一。游客消费一、二十元,够你吃得爽爽的,饱饱的。还有各样当地特产琳琅满目,市价公平,游客花几十元就能购到好几样富硒特产点心带回家赠送亲友。
在采风时我还看到一个独特的现象,几条街经营铺面的大多是20岁至50岁的女性。我向“建始桃片糕”店主张妹儿打听,她说经营小吃和美食是一种技术活,要心细手巧,要有美食厨艺绝技。恩施土家人从小对女孩的教习就是要求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艺在手上。
歌在嘴上。
由此说来,在“女儿城”见到舞狮的是女子,演凑古代乐器“阮”是女子,跳摆手舞,打肉连响的多半是女子,敲打击乐的也是女的多,就不奇怪了。
城中那一面挂满红丝带的墙下,聚满了对爱情婚姻充满希望的未婚青年男女,他们在准备好的红色胶牌上写上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和联系方式,连结在红丝带的一头,挂在墙上,期盼着“缘份”的
到来。
恩施女儿城相亲长廊
2021年10月,10多家两岸新闻媒体20余名记者到“女儿城”采风。一位记者评价:“在女儿城,方觉凡尘真趣味。”
一位专家表示:“人造城怎么吸引游客?只有文化,特别是具有潜力的民族文化和艺术才有张力和诱惑力。‘女儿城’就是样板。”
2020年文艺展演场次:摆手舞会103场;《赶场相亲》实景景情剧91场;“山民歌”201场;“巴土古歌非遗展演”120场;“火塘歌会”78场;“中华传统舞狮”272场;“户外街头表演”127场;《巴土恋歌》245场。文化塑造景观。就是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游客也有169.59万人次。足以证明“女儿城”展示完美的女性文化,是受人喜爱和关注的,博得了游客的眼球,赢得了游客的心。
土家族的风情、满满的民族文化,百般魅力的恩施女性文化沉醉了恩施女儿城!
沃土中壮大 人才辈出展芳华
“女儿城”优秀的民族文化不仅得到游客的喜欢,也受到各大媒体的高度重视。
2020年“五一”,以谭文署为首的剧组将土家传统段子《借妻回门》再创作为《巧断鸳鸯》,上了央视十三频道,得道好评。
2022年3月央视农业农村节目中心,现场直播的《打起锣鼓唱起歌》系列节目,“女儿城”演员谭学聪与邓胜兰合唱的恩施民歌《双探妹》选段受到观众好评。
2022年湖北电视台元宵特别节目《萌虎闹“荆”宵》,“女儿城”代表恩施州土家族“上大招”,元宵之夜摆手舞跳起来,薅草锣鼓敲起来,火堂歌会唱起来,又火了一把。
华硒文旅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莉女士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对“恩施女儿城”的运营定位就是传承土家民族文化,宣传少数民族女性,圆土家人富裕之梦,让全中国人都了解恩施土家族是一个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崇尚文明、追求进步的民族。
我见到经营“女儿酥”小吃的老板,她年近四十。2015年返乡后,看到女儿城的商机,自费到浙江学习制酥技术后,到女儿城租门店,用优质食材制作,取名“女儿酥”。没疫情前,年经营额达200多万元。经营“牛肉干”小吃的女老板,正在包装“牛肉干”。她说,疫情前生意红火,一个小店请了5个小工,除工资支出房租外,年纯利有个40万元。现在,线下和网上销售,生意也好起来了。
大学生创业的优秀青年小黄,她原来在天门电视台工作。2013年听朋友介绍“恩施女儿城”的创业条件优惠,心想离家近又能为家乡作贡献,就毅然辞去工作,来到女儿城应聘担任女儿城的解说员。她见证了女儿城的成长,现在成为“女儿城”的形象代言人。
湖北见路旅行社导游郭华女士告诉我:2017年4月,柬埔寨奉辛比克党考察团一行调研“女儿城”后向陪同人员竖起大拇指,并深有感触地说:中国棒,恩施了不起!山区百姓这样富裕,少数民族妇女这样幸福。2013年至2017年韩国游客相当多,他们喜欢在“女儿城”住,觉得空气清新,民族文化浓郁;喜欢在“女儿城”吃,觉得干净卫生,价格公道,菜品可口;喜欢在“女儿城”游,觉得戏好看,曲好听,还可互动当演员。
恩施女儿城的平凡女性,一直努力演绎着美好的生活,精心塑造着荣誉形象。回首,成果累累。2015年被湖北省文化厅认定为“湖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20年被中国旅游报评定为“2020年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2021年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女儿城商圈党委被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年被中国城市第一媒体旅游联盟评定为“2021年文旅融合示范景区”,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评定为“湖北旅游名街”,被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评定为“湖北省非遗特色街区”;2023年被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评为“湖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展望未来,“女儿城”的建设者们、优秀的女人们正迎着朝阳砥砺前行!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