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专业办证,种类齐全”“代办证件”,网络上各类假证广告层出不穷,居民身份证、结婚证、死亡证明等各种证件证明也是应有尽有,成本仅需几元钱,制出的假证却能卖几百元甚至上千元。
近年来,伪造、买卖假章假证违法犯罪多发,犯罪链条产业化、制假种类多元化、销售渠道网络化趋势明显。2023年3月至今,巴东县人民法院共审结伪造、买卖假章假证案件19件28人,涉案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至拘役3个月不等刑期,并处35000元至2000元不等罚金,共计追缴违法所得近400万元,真正做到刑事打击和财产刑执行“双管齐下”,摧毁涉案被告人伪造、买卖假章假证犯罪的经济基础,对此类犯罪形成有力震慑。
这一系列伪造、买卖假章假证案件的起底要从王某夫妻二人的小广告说起。2016年至2023年5月,王某夫妻二人为牟取非法利益,最初在电线杆上张贴印有制作假证淘宝店的小广告,自己接单自己制作,后来发展成与多名制售假证人员“合作”,由王某通过淘宝店铺或者微信接单后进行派单,从中赚取差价,王某夫妻二人的伪造、买卖假证假章的“产业”越做越大,短短几年时间,二人违法所得就高达180余万元。案发后,公安机关从王某等人的租住房内查获各类假证成品3000余份、半成品7000余份、各类印章1万余枚。
“市场”有需求才会让制售假章假证的犯罪分子有机可乘,王某等人的“客户”遍布全国各地,业务内容即是根据“客户”要求伪造毕业证、资格证书、身份证、房产证等各类国家机关、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等假证及所需印章。公安机关根据犯罪线索还查处多名购买假证的“客户”,诸如为应付相关职能部门检查,购买身份证件;为在银行办理贷款,购买离婚证;为承接工程,购买建筑企业资质证书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等,对于这类“客户”,也会受到行政处罚,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法官提醒
“卖假证”可能构成刑事犯罪的同时,“买假证”也逃不过相应处罚。国家机关制作的公文、证件、印章,是国家在相关领域实行管理活动的重要凭证和手段,关系到公权力的依法行使,与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服务活动和群众正常办事息息相关,禁止伪造、变造、买卖,相关证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向国家机关申办获取,切勿抱有侥幸心理!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来源:巴东县人民法院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