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夏末初秋时节,车辆驶过宣恩县大茅坡营隧道,就是诗画苗乡高罗镇了,翻过山就是麻阳寨村,顿时视野开阔,一马平川呈现眼前,十分壮观,车继续前行,一座专门登高望远的凉亭让人忍不住停车,俯瞰乡村振兴景象。
近年来,麻阳寨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扬共同缔造的理念,团结乡贤能人,盘活现有资源,大力招商引资,实现了村集体经济质的飞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10年前不足3400元壮大到41万元,村集体经营性资产2400余万元。
壮大产业 “宣南粮仓”百业兴
自2014年,麻阳寨村“两委”就在积极思考如何发展集体经济。当时村集体收入只有3400余亩国家生态公益林补贴,一亩一块钱,全年3400元,此外没有其他任何收入,基本就是一穷二白的局面。村里想要为群众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向上级请示,申请财政补助,非常艰难。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麻阳寨村积极打造四季农业生态产业链,促进农民一年四季持续稳定增收。春品茶。今年来,依托中国铁塔、恩施卷烟厂援建的茶厂,解决茶叶销售难,向农户支付茶叶鲜叶款56.7万元,辐射周边5个村2000余户。夏赏荷。今年荷塘夏季游客接待量预计3.5万余人次,带动附近餐饮、住宿、农副产品销售等综合收益360余万元。秋观稻。组织群众发展优质水稻,实现“油菜—水稻”“羊肚菌—蔬菜”轮作,全村现有优质稻田1974亩,年产量达160万斤。冬尝菌。建成3300平方米的武陵山区羊肚菌育种中心、140个菌菜设施大棚,每年菌种销往外地7000余亩,每年带动农民季节性务工1300人次以上。
2023年,麻阳寨村通过入股分红、资产租赁、自主经营等方式,积极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展荷塘乡村旅游、西兰卡普非遗研学、茶叶收购加工、羊肚菌育种等11大特色产业链。村内现有花旗餐饮、西兰文化旅游、九丰茶叶、鄂西良田4家企业,村办脱水蔬菜加工车间1个,占地1000平方米的多功能电商培训中心1个,占地80余亩的新技术农业示范园1个,正在新建油料加工厂、稻米加工厂。2023年,省委农办印发《关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50个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村,麻阳寨村入选。
变废为宝 昔日废塘变荷塘
“这段时间,来看荷花的游客络绎不绝,节假日、周末最多有500人以上,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8月11日,麻阳寨荷塘休闲农庄负责人冯建华说。
2015年,村“两委”利用“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项目资金5万元,对村集体一处荒废作为排粪坑的池塘进行清淤砌坎,放养了1.5万尾鱼苗,一年后获利10万余元,挣得第一桶金,获得省农委集体经济发展进步奖5万元。
后来,麻阳寨村“两委”将准备销毁的两层楼木质村委会办公楼完好迁移到池塘,在荷塘周边种上茶叶,将农户的近百亩低洼积水地租赁后因地制宜种上荷花。
经过持续多年小项目投入,如今荷塘建起了石拱桥、休憩凉亭、软索桥、彩虹桥,开辟了停车场,修建了旅游公厕,形成了具有观赏、烧烤、露营、餐饮、亲子游、户外拓展等多功能的荷塘生态休闲乐园,今年以来接待游客3.2万余人,每年综合收入100余万元。
麻阳寨村“两委”积极优化投资营商环境,争取政府财政投入300余万元,帮市场主体硬化了1.8公里旅游循环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引导驻村帮扶单位中国铁塔股份公司投资400万元建起了柚见西兰民宿,投资350万元新建了西兰卡普研学楼,投资800万元新建了羊肚菌育种中心。
能人带动 西兰卡普研学热
“每年寒暑假期,都有全国各地学生前来研学,我们主要提供染布、织布、创作等沉浸式非遗体验服务,让学生了解文化精粹,增强团队意识,热爱本民族文化,锻炼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文化素养。”西兰卡普非遗传承人田若兰介绍说。
田若兰是麻阳寨村田家寨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兰卡普传承人,曾荣获中国优秀织锦工艺传承人、湖北省民间工艺传承人、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荆楚工匠、荆楚楷模、恩施州民间艺术大师等荣誉称号,在恩施州城开有工作室,发展研学旅游,生产销售文创产品,生意红火。
田若兰希望在老家建设一处研学基地,为满足市场需求,高罗镇决定投入100万元改造闲置村小学,并借助驻村单位帮扶资金450万元扩大规模,如今正新建一栋2层研学楼,并盘活闲置安置房配套建成民宿、食堂,可同时接待300余名研学旅行师生。今年以来,基地共接待大中小学生8000余人,还亮相央视《非遗里的中国》《正大综艺》等节目,引发强烈反响。
今年4月,宣恩县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领导小组为西兰卡普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授牌。西兰卡普研学基地采取“市场主体+村集体经济+农户”的运营模式,除吸纳附近农民务工外,还鼓励农户改闲置房间为民宿,接待研学人员旅居消费实现增收。整个基地的建设,从外到内,均以西兰卡普图案元素装饰,力争把当地打造成武陵山区西兰卡普主题的研学中心和旅游目的地。
招商引资 三产融合强筋骨
麻阳寨村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但土地撂荒严重,加之小学撤点并校,大量村集体资产闲置。村“两委”积极招商引资,依托帮扶单位援建2栋茶厂,成功引进九丰茶厂,消化吸收本村及周边1.2万亩茶园鲜叶,实现了集体、农户、茶企三方共赢。
盘活下坝老场废弃小学土地,利用易迁后扶、驻村帮扶、市场主体自筹等资金,投资1000万元建起华中地区最大的羊肚菌育种中心,年产值4000万元,每年为村里提供岗位30余个,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6万余元。
流转土地80余亩建起了100余个设施大棚,与龙头企业联合经营、稻油菌菜轮作,年增收10万余元。目前,80亩大棚已从单纯的菌菜轮作发展成新型农业技术的示范园区。还将推广先进做法,将目前200亩“小田并大田”试点基地扩大到1000亩。
未来3至5年,麻阳寨村将充分发挥联村大党委作用,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支柱、以乡村休闲旅游为特色的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力争培养3至4家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最终建成“乡愁入梦来·金色麻阳寨”的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刘玉池)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