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何满春)在湖北蕲春,一个响亮的名字家喻户晓,尤其被广大黄梅戏戏迷争相传颂。他就是成功企业家、蕲春县黄梅戏协会会长张来生。
勤奋好学,夯实创业基础。张来生自中学毕业后,积极参加农村劳动锻炼,因他聪明肯干,1984年被安排在张塝镇农机厂工作。在厂里,他努力学习车、刨、钻、铣、磨等多项机械加工技术,并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很快成为行家里手。他素有能歌善唱的天赋,所到之处都是一片欢腾。在农机厂期间,担任农机厂团支部书记,带领厂里青年开展各种文艺活动,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热情,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胸怀抱负,闯出一片天地。张来生不甘心在山区束手缩脚平庸一辈子,1990年辞职南下,到深圳一家公司打工,不足两年时间学习和掌握了外资企业经营的运作流程及企业管理经验。1993年进入佛山(南海)吉太制线公司担任人事和主管工作,更加深层次了解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管理经验。1995年开始创业,创办了南海平洲佳馨鞋材厂,2000年在东莞市横沥镇创办了具有相当规模的东莞市佳馨模具塑胶有限公司。2003年在香港开办了佳馨国际(香港)有限公司,2007年创办了广东富士多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同时在香港开办了First Do International (HongKong) co.,LTD,富士多国际集团(香港)有限公司。2016年创办了台湾富士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创办了东莞市佳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在家乡蕲春县张榜镇投资3000万元创办了张辉戏曲文化园。2023年在惠州市创办了惠州市富士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路走来,他既有成功的喜悦,也饱受创业的艰辛,终于闯出了一片天地。
乐善好施,甘愿倾囊奉献。从一个山里娃干到拥有多家企业的董事长,可以说是事业有成,腰包富足,该享清福的时候了,可在张来生心里“一花独放不是春”,多年来,他为家乡的道路修建、学校改造、救助贫困学生及四川2008年“5.12”灾区重建家园、2016年湖北蕲春特大洪涝灾区重建,2019年6月四川长宁灾区救援等“爱心工程”等慷概解囊380万元,2020年为抗击“新冠疫情”他积极捐款捐物。
心系家乡,搭建文化舞台。张来生从小就是一个文艺爱好者,天生好嗓子,喜欢唱歌,在当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把“黄梅戏请回故乡”的活动中,由张塝镇文化馆选送参加了县文化馆组织的黄梅戏专业培训一个月。1987年,代表张塝镇参加全县首届青年歌手大奖赛获得二等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幸结识了黄梅戏大师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张辉院长。张院长为张来生的好嗓子而惊叹,并收他为徒,使他成了张院长唯一的一个非专业的民间徒弟。通过名师的指导,张来生歌唱素质全面提升,不仅歌唱得好,还能创作。他有感于家乡蕲春在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他创作了一首戏歌“我是蕲春人”。并在2018大别山(黄冈)地标优品博览会既首届东坡文化节和蕲春县2019年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大获成功,“我是蕲春人”也在鄂东大地特别是蕲春境内广为传唱,为了宣传蕲春赞美蕲春,宣传黄梅戏,传承黄梅戏,他创作了“骄傲我是中国人”评为金奖。
张来生认为个人的成功并不算什么,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帮到大家,为振兴乡村文化出点力,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同时使黄梅戏落户扎根张塝,方便家乡群众天天能听到好声音,学到好艺术,培养和输送优秀艺术人才,更好地陶冶情操,提振精气神,助力精神脱贫,同时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能人回乡创业”的号召,张来生决定创办“张辉戏曲文化园”。在蕲春县委县政府和张塝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张辉戏曲文化园”于2017年11月开始动工,投资3000多万元,能够集黄梅戏培训、演出、戏曲文化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是目前蕲春县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黄梅戏主题文化园;食宿一体化的旅游风景区,免费为山区贫困家庭子女举办黄梅戏培训班,有3名贫困学生被蕲春县黄梅戏剧团录取为财政编制的委培生,为蕲北山区挖掘出了好声音。创建蕲春县黄梅戏协会以来,下乡演出三十次,有效的带动了黄梅戏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逐步走进乡村,校园,文化广场。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