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竹溪:“三大产业”势如虹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8-05 17:46:10

近年来,竹溪县依托境内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整体布局,精心实施,围绕培育发展林业、农业、旅游等绿色生态产业,拉长产业链,做优做强茶叶、林下中药材、生态旅游三大特色产业,壮大农林旅业产业规模,促进农民增收,生态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做优做强茶叶产业

茶业是竹溪县的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也是促进群众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竹溪县不断优化茶叶基地布局,大力发展高标准无性系良种示范茶园,加大老旧茶园改造力度。采取高标准管护、建设良种茶树繁育基地、强化种植技术等举措,推动有机茶叶标准园、精品园扩规提质。截至目前,全县茶叶总面积达32万亩、采摘面积达20万亩,年产茶叶超9800吨、产值超13亿元。其中,通过有机茶认证的茶基地面积达3.5万亩。全县现有规模以上茶叶企业4家、总产值达4.1亿元。茶叶种植、加工、经销企业达三百三十多家,带动近10万名群众在茶叶产业链上增收致富。“龙峰茶”“梅子贡”等11个品牌先后获得国家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认证,“龙王垭”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梅子贡”荣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

拓宽林下药材产业

竹溪地理气候条件十分适宜中草药生长,境内收录的中药材有1316个品种,其中名贵中药材15种。近年来,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优势,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出台产业奖补政策,引进培植市场经营主体,实行人工仿生态、林药蜂、“林木+中药材”等多种模式,实施“壮体工程”,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县林下中药材总面积达2万亩、产量达3.1万吨。在蒋家堰镇岳王庙村、蔓荆沟村打造成集生态旅游、中草药养生、中药科普等于一体的中草药博览园。博览园以打造秦巴山区中药材GAP种植示范区、药旅融合发展高地为目标,规划面积1500亩,目前已连片种植白芷、虎杖、菊花等中草药150亩。经过几年发展壮大,全县种植林下黄连、杜仲、七叶一枝花、黄姜、白术、玄参等中药材面积达15万亩,“野转家”中药材产量达10万吨,1万多农户3万多农民在中药材产业链上增收。

引爆生态旅游产业

竹溪县林业资源丰富,林特产品众多,历史文化深厚。围绕“全域景观、诗意田园”中国候鸟旅居县定位,推进农旅、林旅、水旅、茶旅、养旅、药旅、文旅、体旅、工旅、商旅等“十旅融合”。竹溪县以“武陵”命名的武陵不夜城,是国家3A级景区。该景区以山二黄文化为内核、以美食为产业主导、以夜间经济为切入点,以武陵不夜城为新载体全力塑造竹溪西关新风貌、新场景,并将其打造为展示竹溪城市形象的新地标、丰富文旅活动的新平台、群众生活休闲娱乐的新福地。并植入贡木、贡茶、贡米、贡水等非遗文创、主题餐饮、特色小吃、文化驿站、特产超市、精品零售、休闲娱乐,打造七大业态,打造成天下第一团、戏曲第一街、鄂西第一宴、秦楚第一游。目前,竹溪武陵不夜城半年吸引了超过900万人次的游客。同时,武陵不夜城带动了县域境内的夯土小镇、肖家边、黄花沟、皇木谷等一批网红景点,持续火爆。拉动境内2个4A景区、10余个A级景区、60余个乡村旅游点,以及三百多个农家乐、林家乐的增客增流,实现了全域旅游整体联动,大批游客前来游玩“打卡”,激活了生态旅游市场,实现“流量”变“留量”。(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 秦新 余清清)

责任编辑:余清清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