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要振兴,关键是要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足见,培育与当好村(社区)书记(干部)的必要性、重要性。
本人有三十多年的农村工作经历和感受,对“村(社区)书记(干部)如何忠实履好职、尽好责,继而推动一方发展”之问有几点粗浅的认识。
首先得具备“铁脚”能力。即要办成一件事必须要有一双踏破铁墙,掘地三尺的脚。含义有三:一要多走进群众。村(社区)干部来自群众,被群众选举产生,职责是为群众服务,理应多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走访群众,与群众心与心交流,了解群众所思、所需、所盼,宣传好党和国家的政策,接受群众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群众服好务。如果只是一味坐在办公室,或者待在家里,用手机遥控指挥,用手机远程联系,这样的服务一定还有差距。二要多做实事。村(社区)干部要做的是“最后一公里”的事,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是实实在在的事。因此要多跑路,少坐办公室;多做务实的工作,少做务虚的工作。当然,这既需要村干部提高自身素质,也需要自上而下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三要做事有毅力。村(社区)工作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老百姓,承担的是各式各样的工作,纷繁复杂,矛盾多样,如果没有面对矛盾的勇气、处理问题的耐心、解决事情的方法,肯定是办不好事情、当不好干部的。
其次是具备“马眼”能力。即要有一双慧眼识真伪的眼睛,明辨是非。含义有三:一要明辨大是大非。众所周知,一个党员干部要有“政治三力”(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作为一名村(社区)干部同样如此。明辨大是大非就是要有政治判断力,这关系到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的问题,在“政治三力”中是前提、基础,判断力出了问题,领悟力、执行力必然就有问题。作为一名村(社区)干部,要始终把屁股坐正,坐到党和国家这一边,坐到人民群众这一边,不搞两面派,不当两面人。二要明辨方向路径。村(社区)书记既是群众服务员,也是发展带头人,理应熟悉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还应对本辖区实际情况了如指掌。要学会将上级有关政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思考、规划、实施好区域的产业发展、设施改善、社会治理等,对推动一方发展、带领群众增收渠道,要有明确的方向和路径。三要明辨群众是非。直面群众,村(社区)干部是连接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人。不管是为群众落实惠民政策,还是调解民事纠纷,都是应尽职责,在这过程中,都需要干部秉持公平公正之心,明辨是非真假,做到不偏不倚、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不优亲厚友。
最后就是具备“宰相肚”能力。俗言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形容的是大人有大量、肚子里好像能撑船一样。现实生活中村(社区)干部所谓的“宰相肚”,就是处事为人要豁达大度,不与他人斤斤计较。当然,村(社区)干部是服务型工作,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上接政府,下联群众,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做纷繁复杂的事,做工作过程中不可能让每个人都能满意、让每个人都能理解,与人打交道过程中不可能做到与每个人都能和悦和善。当面对性格暴躁、故意刁难的群众时,得稳住对方情绪,让场面趋于平和;当面对不理解的群众时,要耐住性子,认真做好解释沟通工作,让自己凡事都想得开,只有不断开阔心胸、提升自我情绪控制能力,才能有效减少精神内耗,推动工作开展。但村(社区)干部也是人,一群普普通通的人,不可能完全做得到“宰相肚”,这就要求村(社区)干部提升自我素质和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打铁还需自身硬”。村(社区)干部时时刻刻要起好带头和示范作用,要依纪依规依法坚持群众自治、服务群众,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之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群众信服、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拥护。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陈新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