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这是对广大教师的深切关怀,更是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殷切期望。襄阳市以此为契机,深入学习并践行这一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高质量教师队伍为襄阳建设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凝聚力量。
一、党建领航铸魂,筑牢教师信仰之基
襄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教师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教育家精神鼓舞教师坚守育人初心。配强书记校长关键人。坚定不移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高标准选拔配备书记、校长,每年举办书记、校长隆中论坛,实施名校长培训项目,确保学校领导班子具备教育家和实干家的双重品质。推动党员教师共成长。持续健全“双培养”机制,努力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建立“双带动”机制,实施青蓝结对工程,发挥“三名”工作室辐射作用,带动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学骨干、骨干教师成长为名师。下好党建教育一盘棋。创新性地开展“党建引领学生陪伴成长工程”,以共同缔造的理念,让校级领导、校管干部和在职党员教师走进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将关心与关爱融入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瞬间。目前已建立“学生社区驿站”“红色家校联动室”“雷锋小站”等40多个特色站点,组织了“党建引领学生护航”和“党员教师访万家”活动逾万次,参与教师达2万余名。
二、师德师风固本,补足教师精神之钙
襄阳市始终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夯实教师队伍发展的基石,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襄阳市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开展“筑师魂、育师德、正师为、严师风”四大专项行动,确保师德师风建设成为教师职业生涯的永恒主题。加强制度建设。落实教师入职查询和违法犯罪人员从教限制制度,建立新教师入职宣誓制度,定期开展师德“一线测试”,围绕招生录取、教辅材料征订、校服采购、食堂后勤管理等重点环节,梳理小微权力清单,查找廉政风险点,实现全体教师全职业生涯全链条监督管理。加强警示教育。编制《襄阳市教育系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录》,通过“活教材”“案中人”警醒广大教职工守规矩、知敬畏、存戒惧。去年以来,召开师德警示教育大会846场次,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14场,对关键群体开展谈话提醒149人次。加强正面引领。注重发掘身边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争做育人楷模。去年,全市600名教师被评为“学生最喜爱老师”,10名教师被评为襄阳市“十佳师德标兵”,39名教师被评为襄阳市“师德标兵”,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打造新时代师德高地。
三、改革创新赋能,拓宽教师发展之路
襄阳市不断激发教师成长的内生动力,为教师专业成长创造条件,以教育家精神激励教师提升育人本领。提高教师管理效能。持续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积极推动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提高教师职业地位促进教师主业发展。贯彻落实中组部、教育部《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创新校长、园长选拔任用机制,为教育情怀深、教学理念新、管理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提供发展平台。强化教师待遇保障。严格落实各类津贴、补助政策,确保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教师各项待遇标准“就高不就低”。优先解决好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的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问题,让广大教师舒心生活、安心从教。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建立减负目录清单制度,规范各类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等事宜,依法维护教师合法权益,让广大教师专注主业主责。构建教师培养体系。开展教坛新秀、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名师名校长评选认定,建立教师梯队成长机制。实施“百千万雁阵计划”和职教“三名”培养工程,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培养100名左右“襄派教育家”队伍,1000名左右“卓越教师”队伍,10000名左右市、县、校三级名师队伍;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达到60%。目前全市有167位特级教师,30位湖北省名师、湖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楚天名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襄阳市将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持续弘扬教育家精神,推动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作者:襄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王芳)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