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王欢)今年以来,团风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有力有效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形成合力,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提质,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期中答卷”。
一、主要指标恢复向好,“稳”的基调全面凸显
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9.49亿元,同比增长7.3%,高全市0.5个百分点,全市第二。从行业贡献看,全县涉及GDP核算的9大行业中,建筑业、其他服务业、工业三个行业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大。从季度运行趋势看,一季度经济迎难而上,实现“开门红”,GDP增长7.9%;上半年受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GDP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从基本面看、从中长期看,经济稳定运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
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4%,全市第六;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9%,全市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0%,全市第六;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4.13%;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3.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5亿元,可比增长27.7%,全市第二;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4979元、7310元,分别增长4.5%、6.8%。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两个季度保持全市第二的位次,主要指标持续恢复向好,经济发展韧性强、步调稳。
二、经济运行后劲潜在,“进”的态势持续显现
投资项目建设加快。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9%,全市第三,高全市10.3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县共新入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6个,其中5000万以上项目14个,新入库项目计划总投资额20.33亿元;新开工亿元项目23个、总投资47.3亿元,项目储备数量、质量双提升。
工业运行质效提升。通过深入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传统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上半年全县工业技改投资增速36.7%,全市第四,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17.7%。今年月度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家,累计完成产值3.5亿元,拉动全县工业产值增长6.1个百分点,新进规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增长点。
三、三次产业协同发力,“优”的结构加快形成
上半年全县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4.1%、42.6%和43.3%,与2023年相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下降4.6个和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8.7个百分点,产业经济增长向着由第二产业主导向第二、第三产业协同拉动的转变,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上半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15亿元,同比增长5.2%,全市第2位;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66亿元,同比增长5.1%。夏粮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5800吨以上。谷物、小麦、豆类、薯类种植面积均保持增长;其中,豆类种植面积同比增长1.75%,单产增长同比1.08%,总产量同比增长2.85%;薯类种植面积同比增长2.02%,总产量同比增长1.82%。
第二产业支撑增长。工业方面,上半年8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60.30亿元;其中金属制品业、食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值贡献最大,三大行业工业产值占比66.7%,累计拉动全县规上工业增长11.8个百分点,支撑工业稳定增长;上半年工业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16.68%,拉动经济增长1.21个百分点;行业增长面扩大,24个工业行业大类中,14个行业保持增长。建筑业方面,上半年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3.1%;建筑业增加值20.80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全市第1位;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九大行业中继续领先,拉动GDP增长2.73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长贡献提升。上半年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4.42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1.28亿元,增长8.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1.0%,单个行业拉动上半年GDP增长2.29个百分点,行业贡献率仅次于建筑业。1-5月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6%;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7.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4.2%,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四、内需拉动作用释放,“升”的合力不断汇聚
消费需求持续释放。随着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显效,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上半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9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增长71.7%、31.3%、0.8%和13.4%,批发行业和零售行业增长较快。
文旅市场加速升温。通过组织开展牛车河新春灯会、“五一”牛车河文化旅游推介周、承办钓鱼大赛、登山大赛等文旅消费活动,擦亮了“乡约武汉东,周末去团风”文旅品牌,地区文旅市场热度上升,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10.3万人次、实现收入16.1亿元,分别增长34.2%、30.9%。
房地产市场承压回升。通过一系列保交楼、防风险的政策叠加发力,上半年全县新建商品房竣工面积23.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2.1%,其中住宅商品房竣工面积同比增长96.3%。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8.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1%,增速全市第4位。
五、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的动能蓄势发力
农业发展融合加速。馥雅食品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作为全市小杂粮协会重点会长单位,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动包括馥雅食品在内的6家成员企业与18家市场主体签订花生、芝麻、蔬菜等特色农产品订单,龙头作用发挥明显。上半年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17.17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全市第3位。
产业经济向新而行。裕丰钢构等5家企业获批省级第六批专精特新企业,市场主体培优壮大,为产业高质量转型奠定了良好基础。上半年在库的57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12亿元,其中高新制造业完成8.12亿元,高新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2%。上半年建筑业新增一级资质企业2家,建筑业总产值增速33.1%,全市第1位。
新经济业态加速发展。馥雅食品、龙信电商、兴融电子商务等重点限上零售企业累计完成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661万元,同比增长29.2%,占限上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3.8%,接近四分之一。与网购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同步加快发展,上半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3.22亿元,同比增长3.5%。
六、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好”的成果人人共享
民生支出保障有力。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48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为15.8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高达81.2%。民生支出中,教育支出同比增长29.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3.2%、城乡社区支出同比增长112.8%、农林水支出同比增长11.5%、住房保障支出同比增长136.3%。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777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6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281人,登记失业人员13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3.45%以内;建成零工驿站5家,累计发布求职岗位2378个,求职登记人数1237人次;开展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62场,累计参与企业722家,提供就业岗位28339个,达成就业意向2350余人。
为民实事加快落实。正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等一大批重点民生项目全面启动、加速建设,县城建设全面提质;团风正式加入黄冈中学联校体系,县城优质高中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全县10个乡镇完成户厕改造升级1455户,总路咀村等6个行政村完成了垃圾分类省级示范创建,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25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完成,民生发展更有温度。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上半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04元,增长6.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79元,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10元,增长6.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05,比上年同期缩小0.04,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总的来看,今年上半年全县经济顶住压力回升向好,主要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有力有序有效稳住了全县经济大盘,也蓄积了增长后劲,既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升,成绩来之不易。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挑战还很多,特别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实体经济困难不少,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仍需加固。下阶段,要继续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统筹风险防范和动力转型,统筹经济工作和民生工作,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黄冈实践贡献团风力量。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