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真真 通讯员 吴非
假日的夜晚,武汉光谷广场,巨型“星河”璀璨夺目,四周高楼霓虹闪烁,中国光谷的“星辰大海”令人神往。
4年前,光谷“星河”雕塑亮相后,刷爆网络,成为中国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的新地标。
这里,是中国光谷的起点。
7月20日傍晚,武汉光谷广场地标“星河”雕塑灯光璀璨,象征中国光谷独树一帜、光耀全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1976年,在位于光谷广场西侧的武汉邮科院,赵梓森院士拉出了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自此,中国光谷从“一束光”出发,持续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凝聚多方力量,不断向关键核心技术发起冲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科技创新央地协同,统筹各类科创平台建设,鼓励和规范发展新型研发机构。
2018年,由在汉央企中国信科集团(武汉邮科院等重组而成)旗下的光迅科技牵头,联合11家股东,共同出资组建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覆盖了信息光电子领域60%的创新主体。
“依托‘产业出题、市场导向、产学研协同’机制,聚力新型举国体制开放式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7月29日,中国信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鲁国庆表示,近年来,系列高端光电子芯片在这里实现国内首产或首次出样,展现出改革实践带来的强大活力。
在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国内首款2Tb/s三维集成硅光芯粒成功出样,助力我国信息产业急需的高端光芯片取得重大突破。这里五年六次刷新光传输世界纪录,最新系统净传输容量达到5.26Pbit/s,相当于每秒传输642个1TB硬盘数据,为我国未来网络和数字经济发展做好底层技术储备。
同样在新时代改革中拔节生长的,还有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飞”)。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员工在仔细检查、测试即将出厂的多模光纤。(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2023年,由长飞牵头、联合8家单位共建的湖北省光纤光缆先进制造与应用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启动。联合体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任务、湖北省“尖刀工程”项目等,在新一代光纤设计、研制和传输试验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特别是空芯光纤的关键性能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现在普遍使用的光纤,纤芯是用石英玻璃拉成的玻璃丝。但空芯光纤,纤芯是‘空’的,里面充的是气体。”长飞执行董事兼总裁庄丹说,基于光在空气中比在玻璃中传输速度更快的原理,空芯光纤传输具备超大容量、超低损耗、超低时延的特点,未来有望应用到长距离通信、数据中心等重要领域。
6月,长飞支撑了运营商建立全球首个800G空芯光纤传输技术试验网,全球首个单波1.2T、单向超100T空芯光缆传输系统现网示范,刷新了多项光传输世界纪录,奠定了空芯光纤走向产业化的重要里程碑。
庄丹表示,未来长飞将进一步探索创新、深化改革,聚焦光通信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主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聚力攻关核心技术,中国光谷频频打破世界纪录。
俯瞰武汉光谷广场地标“星河”雕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如今,中国光谷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发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和激光产业基地,汇聚相关企业超1.6万家,整体产业规模超5000亿元,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成为代表中国在这一领域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的主力军。
独树一帜的“这束光”,正点亮中国光电子信息产业的璀璨“星河”。
以创新释放“改革红利”
□ 张真真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持续涌向交叉学科。
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光通信与光信息技术包括了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光电信息材料则囊括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专业。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勇闯“无人区”,一定需要多学科交叉、产学研全方位支撑。而这,就需要组织创新,将多方力量加以整合。
无论是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还是湖北省光纤光缆先进制造与应用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都是组织创新的有力实践。以湖北省光纤光缆先进制造与应用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为例,这里综合了长飞、烽火通信等企业在光纤光缆领域的各自技术优势,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在光通信、材料等学科的优势。
我们欣喜地看到,这样的组织创新正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一项项关键核心技术被攻克,越来越多的世界纪录被打破。
详见7月31日湖北日报二版>>
相关链接>>
新地标里话改革丨“马蹄莲”之下:科创对接如网购 两岁企业蹿高个
新地标里话改革丨中北路双子星:耐心资本陪跑 “瞪羚”加速起跳
新地标里话改革丨沙洋县三坪村:没有一亩撂荒地 没有一分冬闲田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