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咸丰非遗|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记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永强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7-30 14:53:47

□ 胡昌勇

婀娜多姿的唐代仕女、神采奕奕的福寿老人、栩栩如生的蟾蜍和小鱼……

5月13日,走进咸丰县州级非遗木雕传承人李永强的工坊,一件件活灵活现的木雕作品,让人对大师的卓越技艺心生敬佩,对大师的不凡历程心生好奇。

聪慧勤奋的土家大师

李永强,男,1963年5月出生,天生酷爱美术,从小就喜欢在石板上、墙上、木板上、泥地上涂涂画画,树枝、小石子、木炭条、黄土块等都是他作画的工具。上小学时,他就开始用废弃的钢锯条磨成雕刻刀,雕花卉、小动物的印章。18岁在咸丰县师范读书时,其画作已经可以包揽学校一、二、三等奖。

1982年参加工作后,李永强在丁寨乡(今曲江镇)双拱桥小学任教语文、美术。1983年,他拜土家族著名画家杨名贵先生为师,美术方面的创作水平与日俱增。1987年,他在放牛时读到《中国美术史》期刊上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主席马驷骥《根的艺术》一文后,顿生启发:我们山里的木头、树根到处都有,且形状各异,可以创作无数的艺术作品。

从此,李永强开始木雕创作。

每天课余时间,他不是上山下河觅材料,就是不分白天黑夜地雕刻创作。每天刀不离手,每周作品不断更新。杂木、干木、朽木,一次次地反复练习,失败后又重来。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他终于在木雕技艺上有了突破。1992年,李永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带着自己的作品《济公》参加了咸丰县首届花卉盆景根雕展,获得二等奖,一下子成为咸丰木雕界的新名人。

“奖金得了50元,一个木雕换来一个月的工资……”李永强喜出望外,从此更加勤奋地钻研木雕技术。

1997年,因为作品频频获奖,李永强被邀请加入了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之后,他又请教于亚太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先生和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根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竹根雕创始人张德和先生,提高了自己对作品雕刻每个细节的把控能力。

选料、立意、打坯、修光、打磨、上保养油,李永强在每个细节上都下足了功夫。黄杨、金丝楠木、香樟木、崖柏、野生油茶树、杜鹃等都是做木雕的好木料,李永强根据它们的不同材质特点、天生形状,结合文学艺术、历史典故等中华传统文化,构思出花鸟走兽、历史人物等作品。

“作为非遗,木雕一定要追求艺术性,雕刻作品比例可以微调,比如雕弥勒佛,就要手短、脚短、肚大,才憨态可掬;雕核桃、花生,既要有丰富的外壳特征,又要有靓丽的艺术外观……”李永强侃侃而谈。

李永强创作的木雕作品已经超过3000件,因为长期与木头、凿刀打交道,李永强的双手长满了老茧,手指上满是深深的裂痕。

“圆雕、浮雕、镂空雕、浅雕、线雕等,无论哪种技法,我们都是全手工操作……”李永强说。

现在,市面上很多工艺品都实现了机器化生产,但李永强始终坚持传统的手工创作。因为手工创作的木雕作品具有唯一性,能增值保值,也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荣获国际荣誉的艺术家

“李老师的木雕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评奖的很多,有些甚至还受到了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的表彰。”工坊徒弟蒋小玲介绍说。

2018年,李永强的《洛神赋》等18件作品参加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主办的“一带一路,绿韵丹青,匠心传承——中国非遗名家六人联展”,赢得了海内外艺术家的高度评价,他的作品被认为是“一带一路”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注脚和诠释,李永强因此被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授予“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称号。同年,美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的邮政集邮机构联合发行了“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李永强邮票”,以此赞许李永强的艺术杰作,致敬中国艺术。

“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看着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对《洛神赋》作品的评语,让我很受触动,每一件杰出作品都是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因素的产物,具有不可复制性。

“这个《唐韵》是2012年用中华文木中的阴沉木雕刻的,被评为了中国第十四届根艺石艺博览会特级精品。”李永强自豪地介绍道。

《唐韵》高66厘米,棕褐色的阴沉木彰显出木质的珍贵,天生扭曲的姿态正好符合唐代仕女婀娜多姿的特征,半罩半露的透明织衫让人物显得丰腴而华贵,头发、面部表情的勾勒,发髻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极好地表现了唐代贵族妇女的细腻柔嫩的肌肤和雍容华贵的气质。

翻开作品邮册,一件名叫《普度》的根雕作品,刻画了观世音菩萨站在云端,用杨柳枝蘸取甘露普度众生的形象。观世音表情慈祥、柔和,杜鹃木料特有的环形缠绕表现出芸芸众生的景象,惟妙惟肖。该作品获得了2009年“刘开渠根艺奖”金奖(中国根艺美术界的最高奖项),并在2023年被一位武汉的收藏家收藏。

37年来,李永强木雕作品荣获省级以上奖项超过20件,获得州、县级奖项有上百件。他的艺术创作业绩入编《中国地方艺术人才年鉴》《中国根艺美术家辞典》等,他也有了一堆头衔: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会员、根艺美术师、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湖北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会会员。2021年,他被认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传承人。2022年,他又被认定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传承人。

非遗传承的优秀导师

“我读初中时李老师教美术,老师每年都自掏腰包奖励我们的优秀创作,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现在参加工作了,我继续跟着李老师学习木雕。”工坊里,一位20多岁的女孩正在雕刻一柄“如意”,刻刀小心翼翼地凿着小花。

从事木雕事业37年来,李永强精研技艺,广授门徒,传承非遗技艺。

2010年,咸丰县非遗中心正式成立,李永强携手县非遗中心,广泛开展“非遗六进”活动,成效显著。2019年,李永强被中南民族大学邀请就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设计人才培养进行授课。培训活动在咸丰县非遗中心举行了3天,李永强既进行理论课讲座,又带领学员观摩木雕制作,参加培训的学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研究生,甚至还有大学讲师及副教授。

“有几位研究生对我们土家族用多种草药熬制的木雕保养油特别感兴趣,培训课后专程来工作室研讨了半天。”李永强说道。

14年来,李永强在校园、景区、社区、机关、军营、企业开展木雕技术讲座和传授活动65场次,外加专程来咸丰研学的大学生、家庭团队等,他教授的学徒超过3000人。现在,学徒中一部分人已经成为优秀的木雕非遗传承人及艺术名人——

陈文琼成为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会员、民族工艺美术师,其作品在省级以上评选中获奖数十次,荣获2018年咸丰县首届“唐崖工匠”称号,并于2022年成为县级非遗木雕代表性传承人。

张道国成为中国根艺协会会员,其作品参加省级以上评选获奖数十次,他本人荣获2018年首届“恩施工匠”提名奖,并于2022年成为县级非遗木雕代表性传承人。

杨佳奇成为国家艺术基金创新设计人才、湖北美术学院国家非遗研修班学员、华夏非遗传播大使。在李永强的指导下,他刻苦钻研,自创了一套华夏非遗木作心法:匠心造物~玄术树神,并创作珍贵作品达到数百件。2022年,杨佳奇成为县级非遗木雕代表性传承人。

“李老师不仅是优秀的非遗木雕传承老师,他创作的木雕作品也是咸丰文旅产品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谢一琼介绍道。

2024年5月19日,“中国旅游日湖北主会场活动”在利川开幕,咸丰文旅产品展区的木雕手作获得了众多游客青睐。“小巧的木雕枣子寓意早生贵子,形象的木雕白菜寓意百万家财,精致的木雕蝉和树叶组合在一起,寓意‘一夜成名’……”解说员的话语吸引了展会的游客。名贵的材质,逼真的形象,精致的做工,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咸丰木雕成为展会上文旅产品的优秀代表。

在咸丰以及周边各县市举办的各种文旅艺术节、油菜花节、年货节、春社节上,咸丰非遗作品中的木雕都是最受关注和青睐的产品之一,这些作品丰富了咸丰文旅产品,树立了咸丰文旅的新形象。2023年,李永强获评州级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传承人,他的工作室也被州文旅局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研学示范基地。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厦门、南京、杭州、武汉等地的大学生以及研学家庭通过小红书‘青灵木坊’的介绍,来到我们非遗研学基地学习,非遗木雕技艺的传承发展有了更多希望。”李永强高兴地说。

唐朝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其文章《种树郭橐驼传》中写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木雕技艺的精髓在于此,木雕技艺传承人才的培养也在于此。

来源:《咸丰非遗纪事》

责任编辑:叶莉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