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跨越40年这一抱,见证湖北届届奥运夺金
湖北日报 2024-07-28 18:15:40

1984年,周继红为中国代表团拿到夏奥会第一枚跳水金牌,这是湖北健儿征战奥运的金色起点。

2024年,仙桃女孩昌雅妮斩获中国跳水队夏奥会第48金。

当周继红拥抱昌雅妮这一刻,湖北奥运届届见金的传奇,又掀开了新的篇章。

跨越40年这一抱

见证湖北届届奥运夺金

当地时间7月27日11时43分,巴黎奥林匹克水上运动中心跳水馆内,现场播报声响起,巴黎奥运会女子双人3米板的争夺尘埃落定。

“你做到了,抱一个吧!”颁奖仪式上,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与昌雅妮微笑相拥。

7月27日,中国选手昌雅妮(右)/陈艺文在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李颖 摄

这一声祝贺,饱含着昌雅妮克服病痛执着向前的付出;这会心的微笑,赓续了湖北跳水运动的荣耀传承;这一个拥抱,定格了湖北健儿跨越奥运40年届届见金的辉煌。

01
顶住压力续写金牌传奇

11时,决赛开始,8对选手,首次征战奥运的昌雅妮和陈艺文第一个上场。

“我们尽量把它当成一场普通的比赛。”昌雅妮说。前两轮她们领先美国组合3分。第三、四轮,两人以近乎完美的动作质量和同步性获得77.40分和79.98分,将领先优势拉大到16.74分。

最后一跳,两人平静地拾级而上;官员席上,周继红静如止水,目光锁定3米板。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19岁的周继红在最后一跳力压美国王牌米切尔,拿到中国跳水的奥运首金。

“1,2,3,走!”陈艺文一声令下,两人向前助跑,起跳翻转,身体打开,入水……动作舒展,同步性高,水花压得极小,完美!

现场掌声雷鸣,周继红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颜。

最后一跳,76.50分,悬念揭晓。起水后两人紧紧相拥。“是庆祝,更是压力的释放。搭档5年,起起伏伏,我们携手走过坎坷。终于,我们做到了!”赛后昌雅妮说。

美国组合的最后一跳获得70.20分。昌雅妮和陈艺文以总分337.68分为中国跳水队夺得了巴黎奥运会首金,实现了对该项目的奥运六连冠。

02
拼到肋骨骨折一声没吭

“这枚金牌是昌雅妮玩命拼出来的!”在现场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省体育局局长水兵激动地说。

2001年12月7日,昌雅妮出生于仙桃市沙嘴街道昌湾村,从小活泼好动。6岁时,父亲昌先圣把她送到了李小双体操学校,之后又改练跳水。

7月27日,中国选手昌雅妮(右)/陈艺文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李明 摄

2012年,昌雅妮从省跳水学校进入省跳水队,师从刘世明,“她非常能吃苦,训练时不管上多大的量,还总想着加练。”

2014年6月,昌雅妮进入国家队,和省队相比,她更加刻苦了。两年后,因右肩伤病,昌雅妮由跳台转项跳板,然而持续半年的高强度训练后,她却开始“偷懒”。队医姚锋说:“大概有两个月,她明显总躲着不愿意训练,教练问她也不说,后来慢慢又好了。”

直到2017年天津全运会后全队体检时,医生才发现昌雅妮曾疲劳性双肋骨骨折,已经快长好了。“医生问她,她说只是喘气时有点疼,觉得忍忍就过去了。”对弟子的倔,刘世明真是没脾气。

东京奥运会后,昌雅妮和陈艺文包揽了世锦赛、世界杯等所有大赛的冠军,距离巴黎奥运会冲金的目标也越来越近。首夺世锦赛3米板金牌后,昌雅妮在3月世界杯蒙特利尔站右肩旧伤复发,周继红强令她停训3周进行康复。昌雅妮的眼泪立刻止不住了,“我没什么天赋,训练再苦再疼再累都不是事,但停训3周对我而言,就像是一次暴击。”

省游跳中心副主任刘蕙瑕透露,去年多哈世锦赛暨巴黎奥运会选拔赛期间,昌雅妮感觉自己跳得太差,内疚得不行。“有天晚上她一进我房间就坐地上哭了一个多小时,她不是为自己哭,而是担心动作失误连累队友,影响中国跳水队的荣誉。哭完后,她又开始了拼命地苦练。”刘蕙瑕说。

如今,湖北小丫终于在巴黎绽放。

03
奥运后回家多陪陪奶奶

“上次离开家的时候她说,奥运会后要回来休息几天。”昌雅妮的奶奶杨在美说,“她这样给我许的承诺。”

父母工作忙,昌雅妮在仙桃时都是奶奶在管她。进入李小双体操学校后,奶奶每天早上六点半叫孙女起床,不管刮风下雨,都会按时送她到学校。

到了下午,奶奶会提前一点赶到学校,在练功房外一边等着一边看孙女训练。

“杨奶奶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学校副校长、昌雅妮的启蒙教练刘芬说,“每次送孩子来都跟我强调,要把孩子管严一点。”

“以前身体很好,但这几年已经不太行了。”虽然已经快两年没见到宝贝孙女,但杨奶奶还是不敢过多打扰,怕影响她的训练,只是逢年过节时发消息问候一下。“只要听到她的声音,我就安心了。”

由于年事已高,不能奔波,79岁的杨奶奶此次没有随昌雅妮父母弟弟一起去湖北省奥体中心现场观赛。老人家在仙桃的观赛现场,通过电视直播目睹了昌雅妮为国争光勇夺金牌的过程。

杨奶奶非常高兴:“回来后准备买两个‘苕面窝’,她最爱吃这个。”

昌雅妮在巴黎征程并未结束,但当她凯旋故乡见到最疼爱的奶奶时,那两个“苕面窝”没准会换来孙女的两枚奥运金牌……

(湖北日报巴黎7月27日讯 记者 马明玉)

父亲在武汉喊话昌雅妮

“宝贝,升旗时一定要大声唱国歌啊!”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郭晓明 蔡毅 胡雨薇 通讯员 李宁

砰,啪!7月27日17时39分,礼花炮筒欢快鸣响,无数的彩色亮片飞舞起来,湖北省奥体中心网球综合馆内,一片欢腾。

昌雅妮和陈艺文夺冠了!

尽管美国对手还有最后一跳,但要逆转中国组合,对手得拿到奇迹般的高分。

这一刻,鞭炮、礼花、欢呼、拥抱,所有人都沉浸在湖北成功续写40年奥运届届见金的荣耀和幸福中。

这一刻,昌雅妮的父亲昌先圣被蜂拥而至的媒体围了个水泄不通。“非常激动,谢谢宝贝。非常感谢祖国的培养,感谢湖北跳水队和国家队的培养。”昌先圣说,“希望她再接再厉,争取最好的成绩。她回来后我会带她去吃她最喜欢的鳝鱼粉、牛肉面,还有苕面窝。”

决赛中的昌雅妮(右)/陈艺文。 (新华社发)

颁奖仪式前,昌先圣赶紧给女儿发了188元的微信红包,这是父女多年来的默契。然后语音留言:“升国旗的时候,一定要大声地把国歌唱出来!”

昌雅妮夺金,在省队总教练刘世明看来并无悬念,“刚开始的走板有点误差,之后靠实力扭了过来。我本来有点紧张,看着她们的动作一个比一个舒展稳定,心就放下来了。”

2016年里约奥运会冠军刘蕙瑕和昌雅妮年龄相仿,从少年时起就是队友,昌雅妮的奋斗历程她更是感同身受。“她们第一轮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时候,我就有点控制不住眼泪了,赶快跑出去平复了一下心情。”她有些哽咽地说,“那一刻我百感交集,就好像看到了我妹妹,又像是看到了过去的自己。昌雅妮的表现非常棒,真为她高兴,希望她能创造更大的辉煌。”

省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李辉和昌雅妮是仙桃老乡,这枚金牌带来的感觉更加不同。“大家都说她是天才型运动员,却很少有人知道,她今天是带着肩伤走上赛场的。她的咬牙坚持,她的艰辛付出,就是为了在巴黎升起五星红旗。”夺冠后第一时间,郑李辉给昌雅妮发去了祝贺信息:“热烈祝贺!再接再厉!”郑李辉表示:“昌雅妮为湖北人民完成了届届见金这一重大而光荣的任务,湖北省体育局下一步会继续做好各项服务和人才培养工作,为祖国的奥运事业作出更多更大的湖北贡献。”

从周继红到昌雅妮

看湖北届届夺金史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明玉 通讯员 李宁

11届夏奥会26枚金牌,湖北奥运健儿届届夺金。

这26枚珍贵的金牌中,四代湖北跳水人就贡献了9金。从周继红到昌雅妮的这40年,湖北跳水的勇攀高峰、不断进取,正是湖北奥运届届夺金的生动写照。

01
首金 周继红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1984年的洛杉矶之战,19岁的周继红最初只是一个配角。

从省业余体校进入省跳水队时,周继红才13岁,因身材、素质不出众,在全国少儿赛上寸功未建,直到1980年冬训前,主教练肖爱山将她调入自己的训练组。

肖爱山善于学习、勤于动脑。1969年他受命重组省队时,可谓一穷二白,窘迫到冬天要去长沙借场地插空训练。3年后的全国少儿赛,他的弟子三夺冠军。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男子10米台竞逐,肖家军大显神威,童辉、金精和张玉昆分获第一、第三和第六。而他向江苏、四川、福建取经后总结的“一翻、二紧、三直”压水花动作三字法,成为中国跳水走向世界前列的王牌。

15岁的周继红是肖爱山的第三批学生,肖爱山看中了她冷静敏捷的头脑、清晰的空中感觉和不怯场、不屈服的冲劲,“只要训练对路子,今后的世界冠军是周继红。”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如鸥展翅,如针入水。掌握了压水花绝技的周继红,在1981年全国春季冠军赛上惊艳登顶,此后又在亚运会和世锦赛摘金掠铜,1983年的世界杯赛场,一直落后的她通过最后一个动作上演了夺金逆转好戏。

“那时周继红虽被称为‘小陈肖霞’,但大家都认为陈肖霞才是夺冠大热,她只能当配角。”肖爱山指的是1984年初陈肖霞和周继红入选10米台奥运名单,当时的周继红却很平静,“人总得有个目标,没有目标,就没多大劲。只要能去,我有信心跳好。”

在洛杉矶,周继红为中国军团拿到了收官的第15金,成为中国跳水奥运夺金第一人。

02
巅峰 玉女金童悉尼合璧

周继红1986年选择进入北大英语系开始大学生活,次年,伏明霞和肖海亮进了省队。

1992年,未满14岁的伏明霞加冕巴塞罗那奥运会10米台后冠,成了奥运史上最年轻的冠军。接下来的亚特兰大之旅,更是加冕中国奥运跳水的第一个板、台双冠王。这届奥运会肖海亮也去了,没事总在奥运村里逛的他拿了10米台铜牌,这事对他刺激挺大——“我一定要当奥运冠军”。

此后,中国跳水队解散。伏明霞退役,肖海亮则回省队坚守。

1997年,国家游泳运动管理中心成立,周继红出任国家跳水队领队,二进国家队的肖海亮却遭遇了两次重伤。一次是视网膜穿孔,高台跳水对他的眼睛造成了很大损伤。肖海亮没作考虑便由台转板,刚开始不太适应,掉到了二线队,苦练打磨提升了技术后,他却在1999年5月的冠军赛后脑磕板,血染泳池。

肖海亮回忆说:“很幸运,没伤到颈椎。妈妈哭着让我放弃,我说不行,不然,我的跳水梦想就剩头上的一个疤了。”缝针、拆线,3周后他回到训练场,最终和复出的伏明霞一道,踏上悉尼奥运之旅。

开赛,中国队便连丢三金,“在那种环境下,压力是无形的。”肖海亮没有多想,男双3米板决赛前为找到最熟悉的状态,每天三点一线做着相同的事,就连拖鞋摆哪、走几步上楼梯都要一样。最终,他与熊倪如愿夺冠,伏明霞也蝉联了3米板金牌。

“在悉尼奥运村的10天,我哪儿也没去,结果瘦了10斤。”肖海亮说。

03
蛰伏 里约夺金续荣光

竞技体育,有巅峰便有低谷,悉尼到里约这16年的空窗期,更像是一段走不完的隧道,所有人都知道,绝不能回头。

悉尼奥运会之后,伏明霞淡出,肖海亮回到省队。此时,队里既无后备力量,亦无当打之人。肖爱山当机立断,召回了远在马来西亚国家队执教的关门弟子刘世明担任省队总教练。肖海亮摘得九运会铜牌后,正式接手了省跳水学校的管理工作。他和刘世明一个潜心梯队建设,一个主抓专业队,袁培琳、秦天、迟凯等好苗子先后被选进跳水学校。

2003年省跳水中心成立,实行全新运行模式,形成了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和后备梯队建设的跳水格局。此时,跳水学校在全国少儿比赛开始拿金牌,进入国家二队的袁培琳,两夺全国10米台冠军。2005年7月,袁培琳和队友在蒙特利尔世锦赛斩获女双10米台金牌,到了10月又加冕十运会10米台后冠。

之后,肖海亮看好的刘蕙瑕从跳水学校脱颖而出,顺利进入省队、国家队。她搭档陈若琳在国际赛场大放异彩。2014年当选国际泳联年度最佳女子跳水运动员,次年在喀山世锦赛夺得女双10米台冠军。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她和陈若琳摘得女双10米台金牌。她这一金,是湖北跳水再度崛起的重要信号。

在那之后,同样出自省跳水学校的王宗源、昌雅妮崭露头角,而在他们身后,新一代湖北跳水人在赓续奥运荣光的赛道上正大步奔跑。

穿越风雨,直抵彩虹

湖北日报评论员

2024巴黎奥运会比赛首日,四位中国小将在一小时内连夺两金。

黄雨婷/盛李豪在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决赛中拿下巴黎奥运会首枚金牌,也是中国代表团首枚金牌;昌雅妮/陈艺文斩获跳水女子双人3米板金牌,也是中国跳水队首枚金牌。

在赛前,来自湖北的小将昌雅妮自称“奥运新生”。本届巴黎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超七成的“00后”选手们,首次肩负起奥运舞台冲金的重任。当五星红旗在赛场冉冉升起,当《义勇军进行曲》回荡巴黎上空,属于新一代的奥运时间,开启了。

7月27日,中国选手昌雅妮(右)/陈艺文在比赛前亮相。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薪火相传,砥砺前行。回望40年奥运风云路,那些热血沸腾的瞬间、激情呐喊的时刻,那些欢笑和泪水、狂欢与失落,不只是来自金牌本身,更是来自一次又一次拼尽全力的战斗,一次又一次勇往直前的出征。

从1984到2024,湖北健儿的奥运之路,也正是中国40年奥运印记的投射与缩影。

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只有激流险滩中的闯关夺隘;从来就没有一马平川,只有荆棘坎坷中的奋勇前行。竞技体育就像人生,有胜利就有失败,有巅峰就有低谷,“届届见金”的辉煌背后,是日复一日艰苦枯燥的训练,年复一年负重前行的脚步。接力棒从这一代交到下一代,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屡创辉煌的湖北跳水队,也曾有长达16年的默默蛰伏。前方有梦想,身后无退路,一城一池的得失荣辱如过眼烟云,只能朝着心中笃定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向前走。

汗水从来不会辜负披星戴月的前行者。现代奥运会之父顾拜旦曾说,人生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奥运会最华彩的瞬间,不是夺得金牌的那一刻,而是无数个日夜的全力拼搏。

从百年奥运梦到体育强国梦,我们在40年的光阴里所见证的奥运精神,是永不放弃希望的奋斗,是永不停歇脚步的前行,是永不故步自封的锐气,是一个在逆境中奋起的民族,从追赶到超越的伟大跋涉。

大江咆哮如雷,时代奔涌向前,时至今日,中国早已不再是需要用奖牌来证明自己的国家。当我们为奥运健儿摘金夺银而欢呼雀跃,是更加纯粹地向勇气与信念致敬,向光荣与梦想致敬。

奥运时间再度开启。让我们衷心祝愿每一位拼搏在追梦征途上的奋斗者——

翻山越岭,得见沧海。

穿越风雨,直抵彩虹。


详见7月28日湖北日报02/03版>>

责任编辑:陈玉萱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