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见证基层医疗服务变迁 一家三代守护全村健康56年
湖北日报 2024-07-26 09:24:48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俊

通讯员 杜迪纳 刘汶鑫

群山连绵,青山如黛。

7月16日上午,咸丰县高乐山镇沙坝村,村医胡永端和胡红父女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十三组村民李显国家随访。

7月15日,咸丰县高乐山镇沙坝村,村医胡永端和女儿胡红一起出诊。

“低压90、高压140。”胡红一边测量血压,一边认真记录。胡永端双腿无法站立,坐在车上叮嘱:“老李,身体不舒服要第一时间给我们打电话。”

59岁的胡永端已行医30年。他的父亲胡秀准是村里有名的“赤脚医生”,女儿胡红也是一名村医。

56年坚守大山,胡永端一家见证着基层医疗水平的变化。

沙坝村位于咸丰县东部,由原沙坝村和芭蕉村合并而成,芭蕉村是高乐山镇最偏远的山村之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交通闭塞,老百姓生活条件艰苦,卫生医疗条件落后。

胡秀准出生于1937年,年轻时拜师老中医。1968年,他成为村里的一名“赤脚医生”,一直干到胡永端接班。

“无论酷暑寒冬,还是白天黑夜,只要一声喊,父亲都会第一时间去病人家中诊疗。”胡永端记得,有一年夏天,一位村民发高烧,父亲带着他走了四五里山路,赶到患者家中诊治。

村医胡永端一家。

胡永端经常跟着父亲四处出诊,学会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方法。1991年,他到咸丰县卫校学习中西医,1995年考取行医资格证后,成为一名村医。

由于长年累月跋山涉水,2011年,胡永端双腿患上重度类风湿瘫痪在床。为继续给村民看病,他有时由老伴杨小菊用轮椅推着走村入户。

眼看身体越来越差,胡永端对女儿胡红说:“姑娘,你要学医啊。我走不动了,你回来当村医。”小丫头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初中毕业后,胡红去了恩施卫校学习中医。

2016年,胡红回到沙坝村,成为“小胡医生”,和父亲一起守护全村人的健康。

28岁的胡红,与从事工程质量检测的丈夫一起在咸丰县城买了房。她每天早晨7点起床,开车40分钟到村卫生室坐诊。

7月15日,咸丰县高乐山镇沙坝村卫生室,村医胡永端正在整理药品。

“以前条件差,卫生室就在我家。一间房,村民来开药、打针输液,人挤人。”胡红介绍,2019年,村里投资20多万元,建起了标准化卫生室。新卫生室治疗室、药房、诊断室一应俱全,配备了120多种常用药,就连卫生间也装上供残疾人使用的扶手架,条件比以前好多了。

胡红说,现在的医保政策越来越好,老百姓到村卫生室就可以买到集采药品。以治疗高血压的硝苯地平片为例,药品价格从原来的每盒19.8元降到2.1元,农村慢性病人的医药开支大幅降低。

为向村民提供便捷、经济、满意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沙坝村通过家庭医生签约、中老年人慢性病上门管理、城乡居民医保村级代办等方式,不断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7月15日,咸丰县高乐山镇沙坝村卫生室,村医胡永端正在整理村民健康档案。

“村里有299户1029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68人,高血压121人、糖尿病15人,均建立了健康档案。”胡红对这些老人的身体情况了如指掌,每个月都会根据每位老人的情况确定时间回访、送药,并向村民宣传慢性病、传染病等医疗知识。

低保户李显国患有高血压,曾因血压升高引起脑梗住院。如今,他每天按时吃药,并与镇卫生院24小时保持联系。

“以前看病要出远门,现在,在村卫生室就可以体检、理疗,医保也可以直接报销,方便多了。”他说。

7月15日,咸丰县高乐山镇沙坝村,村医胡红为村民测量血压。


延伸阅读>>

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

我省基本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体系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俊

通讯员 刘汶鑫 覃嶺

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推动建设一批“家底厚实”的公立医院,扶持发展重症、呼吸、感染、急诊、护理、检验等一批重点专科……近年来,我省一系列改革措施,一项项务实之举、创新之策,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成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当前,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病3类重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2种基础疾病,出生缺陷、儿童青少年近视、精神卫生3类突出公共卫生问题,成为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患病人数多、诊疗量大、疾病负担重。

在省委、省政府主导下,全省以“323”攻坚行动为突破口,织密“一张健康网”,全链条全周期提升健康保障水平,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比疫情前提升13.9个百分点,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显著下降。我省与中国胸痛中心联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覆盖全域的基层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和溶栓技术应用实现突破。目前,全省注册胸痛救治单元1364家,已通过验收705家,已完成认证卒中防治站769家,累计开展急性心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急溶栓4100余例。

同时,省市县乡四级院前急救网络不断延伸,形成市(州)中心城区10分钟、县(市)30分钟“急救圈”;武汉、宜昌、襄阳、黄冈等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即将完工。从“四区两院”建设到打造区域医学中心,从妇幼保健院到综合性三甲医院,一张覆盖全省、呵护全生命周期的“湖北样板”已然成势。

截至目前,我省基本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体系,全省64个县(市)中,49个县域内至少有1家三级医院,每个村都建有1个卫生室,培养配备大学生村医1.3万名……群众在家门口看病更方便。


详见7月26日湖北日报二版>>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杨冉冉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