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全国首批!蔡甸乡村治理的善治之路
农民日报 2024-07-25 19:01:19

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围绕破解乡村治理难题,从小切口入手,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完善治理手段,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走好乡村善治之路。武汉市蔡甸区成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区,武汉市9个村分别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示范村。武汉市及时总结各示范村典型经验和做法,推广一批值得看、能借鉴、可推广的样板。

村里大事“咵天”定 “四项清单”让乡村沐新风

近年来,蔡甸区作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试点区创建单位,通过推行“减负清单”“责任清单”“监督清单”“服务清单”等“四项清单”,减轻村级组织治理压力,同时“减负不减责”,在增强村级组织为民服务动力的基础上,提升村级治理规范化水平,进一步筑牢乡村振兴基层基础,在乡村治理中取得实效。

蔡甸区索河街道石港村咵天亭。陈子珊 摄

夏日傍晚,蔡甸区索河街道石港村中心的小亭子里,三三两两的村民闲坐乘凉咵天(在武汉方言中,意为“谈话、聊天”)。“以前,村民就喜欢到这里来说说家长里短,后来,村干部每天也来这里咵天,村民提的诉求总能很快得到反馈,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到这里来。”村民樊泽生说。

“我们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图纸,就是村民在咵天亭里商议出来的。”石港村党支部书记樊恩茂介绍,原本设计在村口建厕所,为以后发展旅游做准备,但村民一致认为,先放在咵天亭旁边,对村民来说更方便。可以等旅游发展起来以后,再在村头加盖厕所。正因为设计方案是村民一起议出来的,所以石港村美丽乡村建设推进非常顺利,针对不同意修整房屋的村民,会有热心村民自觉担任起“劝说员”的角色。

“久而久之,石港村‘两委’已经习惯了在咵天亭里将村里的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让村民有主人翁意识,所有工作能迅速推进。同时,我们的工作在村民监督下进行,也让村民对村‘两委’班子更信任。”樊恩茂说。

党员带头咵,每天有一名村干部来听,在外打工的村民回家后也爱来这里聚聚,听听村里的新变化、发展的新方向,石港村通过这个小小的亭子,不断完善村民议事制度,规范村级运行,为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村湾环境、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提升。

近年来,武汉市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一是完善公开机制。落实“四议两公开”,指导村民委员会更新完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目录,多渠道进行信息公开,实现公开率100%。二是推进协商议事。全市1800个村按照“五有”要求规范建立了村民议事协商委员会。三是培育社会组织。全市农村广泛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以社会组织和能人为纽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农村基层自治协商格局。

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方军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