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黄梅县2024年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攻略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7-25 15:56:00

图片

黄梅县2024年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

技术指导方案

一、油菜施肥原则

(一)科学合理施肥。根据不同种植区域土壤养分状况,结合当前苗情及目标产量水平分类指导,科学施肥。针对受冻害严重的油菜,每亩追施尿素3-5公斤。及时清沟防春季涝灾。难以形成产量的田块,水稻种植前整地翻压做绿肥。

(二)追施速效肥料。在基肥用量不足及应施冬季腊肥而未施的地块,尤其是对长势较弱的直播油菜,及早增施以氮肥为主的速效肥料,可适当施用水溶性复合肥,氮肥(N)用量2~3公斤/亩;磷肥(P2O5)用量0.5~1公斤/亩,钾肥(K2O)用量1~2公斤/亩,也可施用相应养分量的油菜专用配方肥。对旺长的油菜,建议推迟追施或不追施薹肥,采用摘薹的方式实现“一菜两用”,控制旺长。

(三)叶面喷施肥料。磷钾肥用量不足的地块,在结荚期喷施磷酸二氢钾,一般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0.3~0.5公斤/亩,可有效防止油菜早衰。

(四)补充中微量元素。依据土壤有效硼状况,补充硼肥,注意使用合格硼肥,结合“一促四防”,叶面喷施硼砂0.2公斤/亩,浓度0.2%左右。酸性土壤地区(如大河镇、独山镇、黄梅镇、苦竹乡、柳林乡、杉木乡、停前镇、五祖镇、下新镇和濯港镇等乡镇一些区域)、高产区域在花时结合防治菌核病进行肥药喷施,一般喷施硫酸镁0.5~1.0公斤/亩,浓度1%~2%,也可在结荚期喷施。

二、小麦施肥原则

(一)抢抓商情追施速效肥料。在基肥不足、长势较差情况下,目标产量水平250公斤/亩以下,起身期到拔节期雨前或结合灌水追施尿素4~5公斤/亩;目标产量水平250~35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雨前或结合灌水追施尿素5~8公斤/亩和氯化钾1~3公斤/亩;目标产量水平高于35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7~10 公斤/亩和氯化钾3~5公斤/亩。

(二)叶面喷施补充微量元素。在一些微量元素缺乏的地区,提倡结合“一喷三防”,结合病虫草害(蚜虫和赤霉病)的防治,在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微量元素叶面肥。灌浆期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加0.5公斤的尿素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喷施时注意避开烈日晴朗、天气炎热的正午时间,以免叶片灼伤。

三、玉米施肥原则

(一)推荐氮肥定额用量。目标产量350-450公斤/亩,亩施氮(N)肥用量12-15公斤。目标产量在450-550公斤/亩,亩施氮(N)肥用量11-15公斤。目标产量在550-650公斤/亩,亩施氮(N)肥用量12-16公斤

(二)推荐磷钾肥用量。大河镇、独山镇、黄梅镇、苦竹乡、柳林乡、杉木乡、停前镇、五祖镇、下新镇和濯港镇等乡镇部分地区磷钾含量底,适当增磷补钾。饲料玉米:磷肥(P2O5)6-8公斤/亩,钾肥(K2O)8~10公斤/亩。青贮玉米:磷肥(P2O5)5-7公斤/亩,钾肥(K2O)9~11公斤/亩

(三)补充中微量元素。提倡高山地区及城郊鲜食玉米种植区结合地膜覆盖,重视硫、锌等中微量元素的配合施用,推荐基施七水硫酸锌1~2公斤/亩或其他含含量锌肥。酸性土壤视土壤pH状况配合施用60~150公斤/亩生石灰或者4~8公斤/亩硅肥,与玉米播种前15天施用到田。

(四)转变施用方式。基肥为主,追肥为辅;追肥中以穗肥为主,粒肥为辅。氮肥分次施用,高产田适当增加钾肥的施用比例。增施有机肥,鼓励秸秆还田,培肥地力。

四、水稻施肥原则

(一)推荐氮肥定额用量。一季中/晚稻目标产量550-650公斤/亩,亩施氮(N)肥用量10-12公斤;目标产量600-750公斤/亩,亩施氮(N)肥用量11-13公斤。双季早稻目标产量400-550公斤/亩,亩施氮(N)肥用量9-11公斤;公斤;双季晚稻目标产量450-600公斤/亩,亩施氮(N)肥用量10-12公斤。稻虾综合种养水稻,亩施氮肥用量6-10公斤,建议使用虾稻专用肥。

(二)推荐磷钾肥用量。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3~8公斤/亩。

)补充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锌肥和硅肥,尤其冷浸田、早稻田、泥脚浅、易倒伏等田块。

)提倡增施有机肥。施用有机肥的田块,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头季种植豆科绿肥的田块,还田绿肥鲜草量在1500公斤/亩以上,每亩减少氮肥(N)用量3公斤;前茬作物实行秸秆粉碎翻压还田,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钾肥用量可减少10%~30%。

(五)转变施用方式。氮肥施用提倡少量多次原则:氮肥60%的基施,分蘖肥、穗肥各占20%;或者70%的氮肥基施,穗肥占30%。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可按照80%基施、穗肥20%追施。建议使用水稻专用肥、缓控释肥等,后期可根据水稻长势情况,适当追施尿素。推荐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种植大户,结合机械,采用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可减少肥料用量10%~20%。

五、马铃薯施肥原则

(一)依据测土结果和目标产量,确定氮磷钾肥合理用量;马铃薯属喜钾作物,应注重增施钾肥,依据土壤肥力条件优化氮磷钾用量。忌用含氯肥料。

(二)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忌用没有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

肥料分配上以基、追结合为主,追肥以氮钾肥为主。

依据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状况,在马铃薯旺盛生长期叶面适量喷施中微量元素肥料。

肥料施用应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尤其需要注意病害防治。

六、棉花施肥原则

(一)坚持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配合施用微肥;坚持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坚持“两头重、中间轻”的原则,即:全层足量深施基肥,早施、轻施提苗肥,控制蕾期氮素化肥的投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按照“适氮、稳磷、增钾、配微”的方法进行施肥。

(二)肥料养分推荐用量:氮肥(N)18-20公斤/亩,磷肥(P2O5)5-7公斤/亩,钾肥(K2O)10-12公斤/亩,硼砂0.5-1公斤/亩。建议施用棉花专用复合肥,缺锌的棉田注意补施硫酸锌1-2公斤/亩,严重缺硼棉田配合喷施硼肥(浓度为0.1%-0.2%)。

(三)增施有机肥,采用秸秆(麦秆、油菜秆壳、稻草)覆盖还田,保墒、增肥和压制杂草,实行有机无机相结合。

(四)对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田,基肥采用穴施肥垫土再栽钵苗,或栽钵苗时不施肥,待钵苗成活后及时追施,追肥采用条施后中耕覆土,或条沟施覆土,或兑水灌施。

七、大豆施肥原则

(一)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推荐亩施充分腐熟的畜禽粪肥1000-2000公斤。

2、合理搭配氮磷钾。对于高产大豆,控制氮肥用量、适当减少磷肥施用比例,增加钾肥施肥量,提倡施用根瘤剂。

3、补充中微量元素。补充硼肥、钼肥和镁肥,在缺乏症状较轻地区,钼肥可采取拌种的方式,提倡接种根瘤菌剂。

4适宜肥料品种。在偏酸性土壤上,建议选择生理碱性肥料或中性肥料,磷肥选择钙镁磷肥,钙肥选择石灰。

5、喷施叶面肥。在结荚期可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和1%的尿素溶液,加强补磷增氮的效果。

(二)施肥建议

1、依据大豆养分需求,氮磷钾(N-P2O5-K2O)施用比例在高肥力土壤为1:1.2:0.3-0.5;在低肥力土壤可适当增加氮钾用量,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1:0.3-0.7。推荐18-12-10(N-P2O5-K2O)或相近配方。

2、目标产量130-150公斤/亩,氮肥(N)2-3公斤/亩、磷肥(P2O5)2-3公斤/亩、钾肥(K2O)1-2公斤/亩。

3、目标产量150-175公斤/亩,氮肥(N)3-4公斤/亩、 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2-3公斤/亩。

4、目标产量大于175公斤/亩,氮肥(N)3-4公斤/亩、 磷肥(P2O5)4-5公斤/亩、钾肥(K2O)2-3公斤/亩。

八、蔬菜施肥原则

(一)叶菜类蔬菜

(1)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遵循“控氮、稳磷、增钾”的施肥原则。

(2)肥料分配上以基、追结合为主;追肥以氮肥为主,氮磷钾合理配合。

(3)结合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特别是节水灌溉,充分发挥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

(4)提倡使用有机肥。一般亩施商品有机肥500公斤或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便2000~3000公斤。加大沼液使用力度,稀释3倍后施用到田,两次施用间隔在15天以上,亩沼液年用量不超过3000公斤。

5产量水平4500~5500公斤/亩,氮肥(N)13~15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8~10公斤/亩;产量水平5500~6500公斤/亩,氮肥(N)15~18公斤/亩,磷肥(P2O5)6~10公斤/亩,钾肥(K2O)12~14公斤/亩;产量水平大于6500公斤/亩,氮肥(N)18~20公斤/亩,磷肥(P2O5)10~12公斤/亩,钾肥(K2O)14~16公斤/亩。氮钾肥30%~40%基施,60%~70%追施,磷肥全部作基肥条施或穴施。

6对于缺硼的地块,可基施硼砂0.5~1公斤/亩,或叶面喷施0.2%~0.3%的硼砂溶液2~3次。同时可结合喷药喷施2~3次0.5%的磷酸二氢钾,以提高净菜率和商品率。土壤酸化严重时应适量施用生石灰等酸性土壤调理剂。

(二)茄果类蔬菜

(1)因地制宜地增施优质有机肥,农家肥2~3方/亩作基肥一次施用,结合施用果菜专用复合肥。推荐施用微生物有机肥、果菜专用复合肥、高钾复合肥、水溶肥等。

(2)开花期控制施肥,从始花到分枝坐果时,除植株严重缺肥可略施速效肥外,都应控制施肥,以防止落花、落叶、落果。幼果期和采收期要及时施用速效肥,以促进幼果迅速膨大。

移栽后到开花期前,促控结合,以薄肥勤浇。

3产量水平2000公斤/亩以下:施氮肥(N)6~8公斤/亩,磷肥(P2O5)2~3公斤/亩,钾肥(K2O)9~12公斤/亩;产量水平2000~4000公斤/亩:施氮肥(N)8~16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10~18公斤/亩;产量水平4000公斤/亩以上:施氮肥(N)16~20公斤/亩,磷肥(P2O5)4~5公斤/亩,钾肥(K2O)18~24公斤/亩。

4土壤酸化严重时应适量施用生石灰等酸性土壤调理剂。

5忌用高浓度肥料,忌湿土追肥,忌在中午高温时追肥,忌过于集中追肥。

(6)一般情况下氮肥总量的20%~30%作基肥,70%~80%作追肥,对于气温高、湿度大情况应减少氮肥基施量,甚至不施;磷肥可60%作基肥,留40%追肥;钾肥总量的30%~40%作基肥,60%~70%作追肥。

(三)根茎类蔬菜

(1)因地制宜地增施优质有机肥,推荐施用微生物有机肥、果菜专用复合肥、高钾复合肥、水溶肥等。亩施商品有机肥500公斤或1-2方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可减少10%化肥用量。调整氮磷钾化肥用量。

(2)苗期早施追肥以氮肥为主,促进植株早发快长,搭起丰产架子。在产品形成初期,施用量一般为氮、钾施用总量的30%,借以促进叶茎内的养分迅速向生殖器官转移,促进块茎、块根膨大和提高产量。

(3)强酸性土壤需补充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建议使用石灰或钙镁磷肥等碱性肥料进行调节。

(4)产量水平2000公斤/亩以下:施氮肥(N)6~10公斤/亩,磷肥(P2O5)2~4公斤/亩,钾肥(K2O)9~10公斤/亩;产量水平2000~4000公斤/亩:施氮肥(N)8~14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10~15公斤/亩;产量水平4000公斤/亩以上:施氮肥(N)14~18公斤/亩,磷肥(P2O5)4~5公斤/亩,钾肥(K2O)14~20公斤/亩。

(5)一般情况下氮肥总量的20%~30%作基肥,70%~80%作追肥,对于气温高、湿度大情况应减少氮肥基施量,甚至不施;磷肥可60%作基肥,留40%追肥;钾肥总量的30%~40%作基肥,60%~70%作追肥。

九、茶园施肥原则

(一)施肥原则

茶园存在土壤贫瘠、保水保肥能力差,有机肥投入不足现象;部分茶园氮肥用量偏高导致土壤酸化,磷钾肥比例不足,中微量元素镁、硫、硼等缺乏时有发生,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配合施用。适时、适量施肥,适当深施(15厘米或以下)。依据土壤肥力条件和产量水平,适当调减氮肥用量,加强磷、钾、镁肥的配合施用,注意硫、硼等养分的补充。忌施含氯肥料。

(2)出现严重土壤酸化的茶园(土壤pH<4)可通过施用白云石粉、生石灰等进行改良。

(3)与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相结合。有条件地区可采用水肥一体化、机械深施等方式施用有机肥。

(二)施肥建议

1、施肥量。一般生产茶园,氮磷钾施肥量:氮肥(N)12-15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4-8公斤/亩,上述施肥量中包括有机肥料中的养分;微量元素:缺镁、锌、硼茶园,土壤施用镁肥(MgO)2-3公斤/亩、硫酸锌0.7-1公斤/亩、硼砂1公斤/亩;缺硫茶园,选择含硫肥料如硫酸铵、硫酸钾、过磷酸钙等。

2、施肥方法。

(1)原则上有机肥、磷、钾和镁等以秋冬季基肥为主,氮肥分次施用。其中,基肥施入全部的有机肥、磷、钾、镁、微量元素肥料,氮肥施用全年用量30%-40%,施肥适宜时期在茶季结束后的9月底到10月底之间,基肥结合深耕施用,施用深度在20厘米左右。

(2)追肥一般以氮肥为主,追肥时期依据茶树生长和采茶状况来确定,催芽肥在采春茶前30天左右施入,占追肥用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夏茶追肥在春茶结束夏茶开始生长之前进行,一般在5月中下旬,用量为全年的20%左右;秋茶追肥在夏茶结束之后进行,一般在7月中下旬施用,用量为全年用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3)对于只采春茶、不采夏秋茶园,氮肥用量酌量减少,可按上述施肥用量的低端确定;同时适当调整全年肥料运筹,在春茶结束、深(重)修剪之前追施全年用量20%的氮肥,当年7月下旬再追施一次氮肥,用量为全年的20%左右。

(4)每年基肥施用时期推荐25-10-10(N-P2O5-K2O)或相近配方施用,配方肥推荐用量35-45公斤/亩,根据不同生产茶类和采摘量补充适量的氮肥,分次追施氮肥(N)6-8公斤/亩。

责任编辑:宛灿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